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徽宗《穠芳詩帖》,為瘦金體成熟期作品,附筆畫臨寫教材

宋徽宗《穠芳詩帖》,為瘦金體成熟期作品,附筆畫臨寫教材

宋徽宗趙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亡國之君。但趙佶卻是位藝術家,他自創了一種書法字體"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其書畫作品分稚嫩婉約和剛勁強健兩類,前者似是他早期風格,後者應是他後期的成熟書風,後期瘦勁尤為鋒利,有形容為「屈鐵斷金」。

宋徽宗瘦金體《穠芳詩帖》賞析

宋徽宗《穠芳詩帖》,楷書,27.2×265.9cm,絹本,卷,後期風格,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穠芳詩帖》大字楷書,每行二字,共20行。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

附:

宋徽宗《穠芳詩》的基本筆畫

此帖的橫因長短的不同,各具特色。

長橫

此帖的長橫起筆時都在空中取逆勢,筆鋒觸紙後順勢而行,以中鋒提筆為之,至收筆處略向左上方提起而迅速以按筆向右下頓收,形成重肩。如「萼」、「翠」、「舞」等字的長橫。

短橫

凡短橫多為左輕右重,露鋒入筆,逐漸鋪毫而輕頓收筆,較長橫在外形上顯得豐肥。如「香」、「青」、「融」等字。「融」字短橫中有似長橫之重肩者,比較特殊。

在字中佔主筆地位的豎畫往往在收筆處略提向左上方,隨即向右下頓筆而收,與長橫的寫法一樣,只是方向不同。如「化」「下」「中」等字,注意在中鋒中略帶側勢。

匕首撇

形如其名,這種撇外形尖利,呈三角形,多重起輕收。如「依」、「煥」等字,而如「庭」字的撇側外形比較均稱,也是一例。

柳葉撇

這種撇法寫時由輕至重,然後略轉側勢提鋒收筆。如「丹」「青」「風」等字,這種撇的起筆處多「S」形絞鋒落下,明顯受到褚遂良書法影響。

捺成柳葉狀也是瘦金體的一大待征,輕落入筆至三分之二處壓鋒捻轉成柳葉狀出筆,類似柳葉撇,但難度更大些。可多作練習,注意手指捻管的細微變化,如「逐」「零」「迷」等字。

瘦金體的豎鉤變化多為頓筆外展再向左上方提鋒鉤較長,這是對褚體與薛稷、薛曜書法特徵的一種誇張比。鉤法中又分圓轉與方折兩種。如「芳」、「丹」、「化」等字。

轉折

實接法

即筆鋒到方折處向右下倒筆,出方肩後再轉鋒直下。如「如」、「逐」、「爛」等字,用這種方法轉折顯得厚實。

虛接法

即輕提後,再壓鋒形成方折直下。如「筆」、「煥」、「蝶」等字,這樣的方法顯得輕鬆虛靈。

在一個字中,實接與虛接兩轉折方法經常是並用的,以造成變化。如「照」、「翠」、「晚」等字。

《穠芳詩》中的點雖有形態上的差異,但寫法相似,多用牽絲帶出。如「依」、「徑」、「翩」等字。

一帖中另一種特色點的寫法是將點的外形拉長成鉤形,多見於一個字的末筆為點者。如「似」、「融」、「獨」等字。

一、此帖結體偏長,重心多居於字的中上方,左右及下方開張,長畫較為伸展,形成疏朗中不失緊湊,瀟洒中兼具法度的風格。

如「依」、「翠」、「醉」、「殘」、「零」、「下」等字。

二、運用遊絲牽連的行草筆勢,造成筆致飛動,神完氣足的意韻。

如「難」、「霑」、「似」、「照」、「霞」、「風」等字。

三、在一個字中有相同筆畫平行出現時,通過用筆角度的變換與線條外形粗細形成生動活潑的對比。

如「舞」、「青」、「筆」、「蝶」、「徑」、「穠」等字。

徽宗瘦金體總體特徵:結字至瘦而頗具筋力。運筆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流暢勁逸。筆道細瘦峭硬,挺勁犀利,無滯澀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徽宗 的精彩文章:

揭秘一下歷史上真實的宋徽宗,你們了解嗎?
偽滿皇宮現存的三大宮廷遺址之一遊記

TAG:宋徽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