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說了一成語,道出孫權的六大優點,其中兩條卻是胡扯

此人說了一成語,道出孫權的六大優點,其中兩條卻是胡扯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吳主傳》,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夷陵之戰爆發之前,所牽涉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曹魏帝國的開國皇帝曹丕,一個是東吳的都尉趙咨。先來看看原文:

魏帝問(趙咨)曰:「吳王何等主也?」咨對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問其狀,咨曰:「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這段話的大意是這樣:曹丕問東吳派來的使者、都尉趙咨:「吳王(孫權)是什麼樣的君主?」趙咨回答道:「吳王聰明仁智,是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曹丕詢問趙咨為何會做出如此高的評價,趙咨繼續說道:「在眾多平凡人當中接納了魯肅,這是聰;在眾多的將領之中對呂蒙越級提拔,這是明;得到了被關羽俘虜的于禁而不殺,這是仁;奪得荊州輕而易舉,這是智;佔據荊、揚、交等三州雄踞天下,這是雄;屈身臣服陛下,這是略。」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趙咨之口,叫做「兵不血刃」,指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這句成語首見於《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趙咨出使曹魏,目的只有一個,與曹魏搞好關係,避免劉備東征荊州時曹魏出兵與劉備兩面夾擊。以當時三國的形勢來看,曹丕對此一直在猶豫。當初謀士劉曄建議出兵東吳,遭到曹丕的拒絕。劉備遣使聯絡曹丕,結果又被曹丕所殺。而這一次與趙咨的對話,又讓曹丕過高地估計了孫權的能力。種種跡象都表明,曹丕的戰略眼光比起他父親曹操實在差的太遠,失去了消滅東吳集團的最佳時機。

反觀東吳的都尉趙咨,話說的的確很漂亮,指出了孫權的六大優點。不過,在這六點當中,卻有兩點不是事實,那就是「納魯肅於凡品」和「獲于禁而不害」。

首先,魯肅不僅武藝高強,同時極具戰略眼光。他所提出的「榻上對」也成為東吳的國策。赤壁之戰前,正是他提出了孫劉聯合抗曹的主張,才使得曹操兵敗赤壁。這樣的一個戰略家和外交家又豈能是「凡品」,這分明是趙咨為抬高孫權而故意貶低魯肅。

至於「獲于禁而不害」更是不識之語。孫權偷襲荊州前,就已經卑躬屈膝向曹操示好。關羽進攻襄樊時,孫權又主動提出配合曹操,向關羽的大本營發動偷襲。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才獲取了荊州並得到了于禁。他又怎麼可能會把于禁這個搞好兩國關係的重要砝碼殺了呢?這分明又是趙咨為了抬高孫權而故意胡扯的。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中與眾不同的妖精,仙界不要地府不收,與孫悟空關係密切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