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世界吃虧最大的就是那些最不想吃虧的人

這世界吃虧最大的就是那些最不想吃虧的人

【雲說《論語》】《論語·里仁第四篇》第十二章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注釋】

(1)放:音「仿」,效法,引申為追求。

(2)怨:怨恨,紛爭。

【大意】

孔子說:一味地追求利益而行,將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雲說】

孔子認為,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會總是考慮個人利益的得與失,更不會一心追求個人利益,否則,就會招致來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責。試想:如果每個人所思考的都是「利」字當頭,那麼人與人之間必然衝突不斷;相反地,如果每個人在起心動念時,多想一下會不會對別人造成損失與傷害,相信隨之而來的是和諧的氣氛與人際關係。

《戰國策》說,以財交者,財盡則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什麼意思?

1、「見利忘義」是小人之舉,這樣的人最終得到了「利」嗎?

2、承上題,人生最珍貴的是什麼?

是名利與地位,金錢與財富,還是其它的什麼?

當你因為追求這些有形的東西而漸漸遠離真善與良知時,卻會於無形中失去你最本有的無價的東西。

一般而言,人還是懂得互相尊重的,但這世界上確有相當一部分人就不懂得這個基本的做人之理。你對他好么,他認為你懼怕他;你忍讓於他么,他認為你軟弱可欺;在你各方面都高他一籌的時候,他對你俯首帖耳;當你境遇不佳的時候,他會變得盛氣凌人;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他能說出令人肉麻的話語;當你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卻裝聾作啞,不雪上加霜,落井下石就算便宜了你。

按照傳統的道德標準,此等人被稱之為小人。小人之所以為「小」,不僅因為他的心胸窄小,目光短淺;還因為道德低下,令人蔑視輕看,故有「卑鄙小人」、「嫉妒小人」、「忘恩負義小人」、「見利忘義小人」等說法。

小人自私,以一己之利為最終的人生目標,因此,不管在哪兒,個人利益,保護自己是第一位的。小人嫉妒,見到別人優秀,就要冒無名嫉火。小人多仇恨,他總認為自己吃虧,總認為別人在騙他,他的邏輯:「不沾光便是吃虧」。小人患記憶偏執症,別人的不好刻在心中,別人的恩情置於腦後。小人難滿足,如果你想讓小人滿足恐怕不容易,他的慾望永無止境,你對他好,他便得寸進尺,得尺進丈……

然而,這世界上吃虧最大的卻是那些最不想吃虧的小人。因為他每天苦思冥想著如何不吃虧,所以,吃不好,睡不安,損害自身健康,這是第一大虧;又因為他鼠目寸光,只認眼前利益,不為生命永遠考慮,因此,即使你把無價之寶送到他的面前,他也未必認得,這是第二大虧。小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得了本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誹謗污衊咒罵別人,都將造下惡業,此業今生還不完,來世還,此乃第三大虧。因此,世界上最傻的人當首選自認為最聰明的小人。

從前,濟水的南面有個商人,渡河時從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裡求救。有一個漁夫用船去救他,還沒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濟水一帶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給你一百兩金子。"漁夫把他救上岸後,商人卻只給了他十兩金子。漁夫說:"當初你答應給我一百兩金子,可現在只給十兩,這豈不是不講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個打魚的,一天的收入該有多少?你突然間得到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失望地走了。後來有一天,這商人乘船順呂梁湖而下,船觸礁沉沒,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過他的那個漁夫也在那裡。有人問漁夫:"你為什麼不去救他呢?"漁夫說:"他就是那個答應給我一百兩金子而不兌現承諾的人。"漁夫撐船上岸,遠遠地觀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掙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比喻一些人說話不講信用,言而無信。商人許金不酬,失信於人,最終遭到滅頂之災;漁者見死不救,只圖一時痛快。充分體現了人情的淡薄。

我們時刻牢記:人不能把錢帶走,但錢隨時都可以把你帶走。

過一個優雅的生活吧:不進賭場,少入酒場,常上球場,勤逛書場。

學《論語》很簡單,無需三更眠五更起,堅持誦讀,不斷實踐,而已。

學《論語》也困難,最忌一日曝十日寒,心血來潮,打漁曬網,這般。

片頭提問:王子申

片尾朗誦:張正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建雲說 的精彩文章:

人不去偽善和虛偽,只有一個辦法:讓道德佔位心靈,不給邪惡留存一絲空間……

TAG:張建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