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該成語彰顯此人義氣,幸好結局不錯,否則諸葛亮難以出山

該成語彰顯此人義氣,幸好結局不錯,否則諸葛亮難以出山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發生時間是在漢靈帝中平年間,所涉及的人物可謂大名鼎鼎,是眾所周知的徐庶。故事的原文是這樣的:

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仇,白堊突面,被發而走,為吏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鄽,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脫。於是感激,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這樣:徐庶本名福,出身於貧困家庭,自幼喜好喜歡見義勇為,擅長擊劍。漢靈帝中平末年,徐庶用白粉塗面替朋友報仇,事後披頭散髮逃跑,結果被官府抓獲。官吏問徐庶的姓名,徐庶閉著嘴巴不說話。

此後,官吏將徐庶綁在一根柱子上準備施以車裂之刑,同時又一面敲鼓一面將徐庶遊街示眾。不過,不但沒有人指認徐庶,他的朋友們還冒險將其救走。徐庶對此非常感動,扔掉了刀、戟,換上粗布衣服,開始了求學之路。

本文要說的成語,時徐庶被抓是的表現,叫做「閉口不言」。這句成語與「緘口不言」的意思一樣,意為閉著嘴巴不說話。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並非《三國志》,而是漢代桓寬所撰《鹽鐵論·刺復》中的「是以曹丞相日飲醇酒,倪大夫閉口不言。」

三國志(套裝上下冊)

¥65.50

徐庶為何一言不發,理由很簡單,是擔心一旦說出自己的名字便會牽連到家人和朋友,這種做法非常義氣,但也想寫為徐庶帶來了滅頂之災,原文中的「磔」表明官府已經做出了最後的判決結果——車裂。幸好徐庶結交的朋友不錯,與徐庶一樣講義氣,冒險將徐庶救出,否則徐庶必將死於非命。

此後,徐庶放棄了行俠仗義的生活,開始認真讀書。後來他與好友石韜一起來到了荊州,並與諸葛亮成了朋友。諸葛亮的出山也與徐庶有著直接的關係。可以這樣設想,如果當年徐庶在家鄉被處死,也就沒有了十餘年後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故事,諸葛亮能否出山為劉備效命也就成了一個未知數。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名將系列之二零零:此人殺馬盟誓,穩定了襄樊戰局
一朝得志的歹毒皇太后,將全家封王,還害死撫養兒子的恩人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