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詩》

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詩》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兩千多年前,《詩》和《禮》的地位就如此重要了。「禮」,就是 《禮記》;「詩」,就是《詩經》。

《詩經》,其實是西漢之後的尊稱,西漢之前,人們都稱之為《詩》或《詩三百》。

「《詩三百》?一定是《唐詩三百首》!」

其實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唐詩三百首》可是現代人編的,古人哪能預感到後面會有「唐詩」這麼個玩意兒,還能預感到現代人會選編300首?

《詩》裡面共有305篇詩作,所以稱之為《詩三百》。

「絕對」

宋神宗年間,遼國派遣使者來中原。翰林學士蘇東坡奉命招待。

遼使者想要刁難蘇軾,就提出對對子。蘇軾一聽,這有何難,便爽快答應了。誰知道,遼使者一張口,就是一句——

「三光日月星。」

所有人都傻眼了。大家都知道,上聯裡面的數量詞一定要用數量詞來對,而且不可以重複,比如「三都魏蜀吳」,「三」就重複了。

「三光」,指的是日、月、星三種光芒,當然只有三個字,而下聯無論對什麼,都不可能只有三個字,比如六畜:牛馬羊豬狗雞;五官:耳眉眼鼻口…

看起來,蘇軾好像輸定了。誰知,他略一思索,脫口而出——

「四詩風雅頌。」

四詩

魯人申培的《魯詩》、齊人轅固的《齊詩》、燕人韓嬰的《韓詩》、以及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的《毛詩》,合稱「四詩」。如今,除了《毛詩》,其他三個已經在魏晉南北朝期間亡佚。也有說法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就坑掉了,這些就不得而知了。總之,如今的《詩經》,就是毛詩。而「韓、毛、魯、齊」——汗毛擼起,就是四家詩。

風雅頌

風雅頌,構成了《詩》。蘇軾答的那副下聯,堪稱經典。不過風、雅、頌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很多人說不上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國風·秦風》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國風·周南》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國風·王風》

……

有人說,《詩》裡面的詩都念起來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樣呢。

說得沒錯,還真就是唱歌。風、雅、頌的分類就是依據配樂來分的。「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翻譯過來就是,風,是各地風土不同的音樂;雅,是宮廷正聲;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全是用來演唱的。

風,分「十五國風」,指的是從15個地區採集來的民間歌謠。有《鄭風》、《衛風》、《王風》…等等,共160篇,《詩》一共才305篇,「風」就佔據了大多數。其實我們所熟悉的大多數《詩》名篇,都來自於「風」或「小雅」。上面舉例的兩個都是出自「風」。

《雅》雖然是宮廷正聲,都是朝廷官吏、公卿大夫的作品,內容也大都與政治相關,但分大雅、小雅。《大雅》一般都是歌功頌德的,更加適合在宴會上演奏,而《小雅》,則「不登大雅之堂」。

什麼叫「不登大雅之堂」?其實就是「小雅」寫了很多人間曲折不平、悲歡離合,諷刺較多。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小雅·採薇》

譯:豆苗采了又采,一年過去又一年,說是要回家了回家了,但又是一年到頭,還是沒有回家。無家無妻,都是因為打仗。到現在都無法定居,也是因為打仗。

諷刺戰火連天,自然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了。因為「大雅」,都是適合在宮廷宴會上演唱的歌曲。怎麼能有諷刺之聲?

如今,三弦、木魚、、二胡等樂器,照樣還是「不登大雅之堂」,因為聽起來太寒酸了,像唱著乞食調賣藝的。而薩克斯、鋼琴、小提琴之類的總是能登得大雅之堂的,就像中國古代,鍾、磬、琴、笙、鼓登得上大雅之堂一樣的道理。

靡靡之音

「啊,在夢裡,夢裡夢裡見過你,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

八十年代,鄧麗君歌曲被稱為「靡靡之音」,素來被大陸禁止。不過還是擋不住喜歡鄧麗君的人偷偷聽。其實不光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自古以來,輕薄的曲風就被鄙視了,但是也擋不住人們喜歡。有個成語叫「鄭衛之風」,說的就是鄭國和衛國淫靡的風氣。

「淫靡!一定很嚴重!肯定這個國家到處都是紅燈區,到處是站街的!是該鄙視!是該正正風氣了!」

鍵盤俠

我們先不急著批判人家淫靡,先看看「鄭衛之風」的典型「淫靡」之作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國風·鄭風·溱洧》

《溱洧》,讀音zhēn wěi,「溱」字是多音字,另一個讀音是「qín」,但只有讀zhēn時,才是「河南古水名」的意思,所以這裡應該讀「zhēn」。這首詩說的是年輕男女在溱水和洧水之畔,互贈芍藥為定情信物、有說有笑的場景。男女雙方互贈芍藥的習俗也是由那時候就流傳下去了,芍藥代表著約定。

"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漢書》

之前我有篇文章提到過,「濮上桑間」是個形容淫靡風氣的成語,濮水是衛國的一條河,莊子還曾經在那裡釣過魚(詳見《詠嵇康》),不過,男女在那裡約個會,就把那兒變成「淫靡」的場所了。

自由戀愛,互贈芍藥,河邊約個會,人之常情,有何不妥?如果這樣的就是淫靡的「鄭衛之風」,那人類也就用不著交配、繁衍後代了。

不登大雅之堂

《詩》中,主要都是些婚戀詩、怨刺詩,經典的也基本上全是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詩。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邶風·式微》

譯文: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

(抒發對統治階級的不滿)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小雅·採薇》

譯:

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因為匈奴入侵。沒有空閑安定下,都是因為匈奴入侵。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鄭風·狡童》

譯:

那個滑頭小夥子,為何不和我說話?

都是因你的緣故,使我飯也吃不下。

那個滑頭小夥子,為何不與我共餐?

都是因你的緣故,使我覺也睡不安。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鄭風·將仲子》

譯:

仲子哥啊你聽我說,別翻越我家門戶,別折了我種的杞樹。

哪是捨不得杞樹,我是害怕我的父母。

仲子哥實在讓我牽掛,但父母的話也讓人害怕。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唐風·葛生》

譯:

葛生長覆蓋住荊條,蘞蔓生在荒野。

我的愛人長眠於此,誰來陪伴孤獨的居處?

夏季烈日炎炎,冬季黑夜漫漫。

百年之後,我將歸於此地與你同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譯:

海誓山盟猶在耳,哪料反目競成仇。

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便罷休!

什麼是「雅」?什麼又是「大雅之堂」?人們每天做著「不登大雅之堂」的事,聽著「不登大雅之堂」的歌,卻還要人前裝出一副「大雅」的派頭,活得也是夠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晶哥日常 的精彩文章:

TAG:晶哥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