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一位詩人用他的千古名篇,記錄了他的無恥行為,竟為後人反覆引用

一位詩人用他的千古名篇,記錄了他的無恥行為,竟為後人反覆引用

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德操很差,在為人和為官方面都有很多令人不齒的行為,以至於後世學者對他的評價極低,甚至有人說他是唐代最無恥的詩人。就他的某些行為來說,這個評價絲毫不為過。在婚姻方面,他先對崔鶯鶯始亂終棄,轉而娶了韋叢,在韋叢病重之時,他又與薛濤糾纏不休。韋叢病故,他卻拋下薛濤,另娶他人為妻,致使薛濤終身未嫁。仕途方面,他先依附京兆尹韋夏卿,再依附宰相裴垍,後與宦官驛站爭宿遭貶,轉而依附宦官,竟至於官居宰相。這個最「無恥」詩人,在進行著他無恥行徑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篇。下面就以他的初戀為例來說一下。

關於他的這段初戀,他自己還寫了一篇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傳》,就是後世《西廂記》故事的母本),他將自己化身為其中的男主角張君瑞,我們在這裡給還原回去。

一位詩人用他的千古名篇,記錄了他的無恥行為,竟為後人反覆引用

崔鶯鶯和紅娘

唐德宗貞元年間,元稹外出遊玩住在了蒲地的普救寺中,其時有一姓崔的貴官的遺孀(實為元稹的遠房姨母)帶著女兒崔鶯鶯回長安,路過此地也在普救寺暫住。當地一支部隊作亂,圍堵普救寺,意欲進行搶掠。幸好元稹認識蒲地一位將軍,請他帶兵趕走了作亂軍隊,普救寺里的人才安全了。

為了感謝元稹,崔家設宴招待他。元稹在席上看見崔鶯鶯美艷非常,就愛上了她。最初崔鶯鶯對他並不感冒,但自古美人多愛才子。元稹連續寫了幾首情詩撩撥她,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

春詞二首 其一

深院無人草樹光,嬌鶯不語趁陰藏。

等閑弄水浮花片,流出門前賺阮郎。

這首詩的大意是:那草木繁盛的深院中悄無一人,嬌懶得黃鶯她不做聲藏在樹蔭里(嬌鶯暗指崔鶯鶯)。她悠閑地戲玩著浮在水面上的花瓣,讓它流到門外去給情郎傳送消息。

一位詩人用他的千古名篇,記錄了他的無恥行為,竟為後人反覆引用

待月西廂下

當時崔鶯鶯十七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那禁得住他這樣三番五次的挑逗,就有點心動,托紅娘轉給他一首詩:

答微之(元稹字微之)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詩的大意是:我站在西廂下等待月兒升起,輕風悄悄把門吹開。映在牆上的花影來回搖動,難道是我那可愛的情人來了嗎?

這首詩非常有名,後來的《西廂記》名稱就出自本詩第一句。

元稹揣摩詩意,認定是叫他晚上越牆過去約會,於是滿心歡喜赴約,不想卻被鶯鶯痛斥了一頓,因此失望而歸,病倒在床。正絕望間,幾天後的一個夜晚,崔鶯鶯主動把自己送到了他的床上,因此元稹心愿得償,二人海誓山盟,私定終身,從此日日纏綿。

兩個月後,元稹進京趕考,臨行前元稹指天發誓,考取後回來迎娶崔鶯鶯。沒想到他到京城不久,就和韋夏卿的女兒韋叢成婚。崔鶯鶯久等無果,只好另嫁他人。

一位詩人用他的千古名篇,記錄了他的無恥行為,竟為後人反覆引用

自從消瘦減容光

兩年後,一次元稹出京路過崔的夫家,想起了曾經與崔鶯鶯之間的一段美好往事,內心又有所動,於是約見崔鶯鶯。但崔鶯鶯始終避而不見,只是寫了一首詩給他。

絕微之

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

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意思是:分別後我已身體消瘦容顏衰減,千思萬想卻懶得下床。不是因為別人而羞愧不起,我是為你傷心憔悴卻又為你的薄情而羞愧。

多年以後,北宋文學家蘇軾在《少年游》一詞中原封不動地引用了這首詩的最後一句:

少年游

蘇軾

莫怪鴛鴦綉帶長。腰輕不勝舞衣裳。薄倖只貪遊冶去。何處。垂楊系馬恣輕狂。花謝絮飛春又盡。堪恨。斷弦塵管伴啼妝。不信歸來但自看。怕見。為郎憔悴卻羞郎。

一位詩人用他的千古名篇,記錄了他的無恥行為,竟為後人反覆引用

為郎憔悴卻羞郎

從這首詩來看,崔鶯鶯對元稹始終痴心未改,但又對他的薄情充滿怨恨,應該也認清了元稹的為人,所以避而不見。

元稹知道自己的企圖實現不了,只好離開。離開之前,崔鶯鶯又託人轉給他一首詩:

告絕詩

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

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這首詩可以說是對元稹的憤怒控訴和良言規勸:你當初拋棄了現在還有什麼好說的,雖然當時是那樣的相親。還是將你過去對我的情意,來愛你現在的夫人吧!

北宋詞人晏殊在他的一首《浣溪沙》里化用了這首詩的最後一句: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一位詩人用他的千古名篇,記錄了他的無恥行為,竟為後人反覆引用

取次花叢懶回顧

可笑的是,後來元稹還寫了一首詩,不知道懷念的是誰。

離思五首 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不知道元稹曾經的滄海水和巫山雲是崔鶯鶯,還是後來的韋叢,薛濤,其他妻妾?元稹在女人的花叢中穿行,卻懶於回顧,那麼他懶於回顧的是哪一個呢?恐怕只有他本人清楚了!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宋詞中的「百家衣」,千古流傳,千萬人讀過卻無人識其妙處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