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全新隱身無人機悄然首飛,神似B2的它能帶彈作戰么

中國全新隱身無人機悄然首飛,神似B2的它能帶彈作戰么

網路上出現的神秘無人機照片,目測機身長度約3.5米,左方可見略微突起的進氣孔

近日,中國網路出現一張神秘的無人機照片,側面非常類似美國的無尾翼無人機。幾天後,中國海鷹通用裝備公司宣布: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研製的新型「天鷹」隱身長航時無人機首飛成功,這種飛機只有少數國家具備研製實力,研發經費需求巨大,還得「自掏腰包」進行發展,但歷經四年發展終於成功。

從新聞稿的圖片判斷,「天鷹」也是架無尾翼無人機,尺寸與神秘無人機照片相當接近,很可能是同一架飛機。這是繼2013年我國曝光的「利劍」無人機之後,又一種曝光試飛的無尾無人機,代表中國相當已經掌握無尾翼飛機的控制技術。究竟這種飛機有何重要?又有什麼難點呢?今天,我們來說說這事。

海鷹航空公司公布的「天鷹」無人機試飛照,雖然全機馬賽克處理,但可確認為無垂直尾翼的飛翼構型,隱約可見機首進氣孔,翼展目測約10米

無尾翼設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隱身。基本上,任何飛機都不可能完全對雷達隱形,但反射面越少則被探測的機率越低,也就是「隱身」的理論基礎。而飛機的尾翼主要是穩定與控制機身用,對於升力的貢獻有限,如果能夠省略就可以消除一個反射回波的來源。尾翼中又以垂直尾翼對升力的貢獻最低,又會增加結構重量,如果能夠省略對於提升飛機的升阻比,延長航程也會有貢獻。

2013年曝光的「利劍」無人機,雖然氣動設計前衛,但噴嘴卻相當傳統,成為其隱身設計的弱點

不過,失去了垂直尾翼,扁平的飛機無法維持橫向穩定,隨時可能失控。過去曾有人提議過用矢量噴嘴來維持穩定,但一來成本較高,二來發動機一旦故障就會連帶失去橫向穩定,連滑翔迫降都有麻煩。

美國的B-2轟炸機不但是第一種載人飛行的無尾飛翼機,也是目前最大的一種,它將原先翼端副翼的位置換成「分離式方向舵」,藉由上下開合產生上下平衡但左右不均的偏航力。這種方式必須採取「主動控制」方式,也就是感知到多少偏差就要主動做對應的調整動作才能維持穩定,因此在數字化電傳飛控系統成熟後才成為可能。2013年曝光的「利劍」無人機也可看到其翼端採用了上下開合的方向舵。

歐洲「神經元」無人機剖面圖,紫色的S形進氣道加上發動機決定了機身長度

無人機通常重量不大,為了降低成本採用單發動機設計,這樣發動機勢必在中線位置;而進氣道為了隱身效果,也得採用S形設計以遮蔽發動機葉片的正面回波。然而,為了保持良好的進氣效果,S形進氣道的彎曲角度有其上限,則其長度就有基本下限。因此,S形進氣道加上發動機就決定了飛機的中線長度。

選擇完發動機後,無人機能選擇的剩下翼展,翼展小則重量輕機動性高,通常屬於攻擊用途;翼展大則航程遠但顯得笨重,通常是偵察用途。

美國洛·馬研製的RQ-170無人偵察機,其長度估計約4.5米、寬度約26米

從2張網路照片判斷,如果確為同一架飛機的話,「天鷹」無人機的翼展目測約10米,機身長約3.5米,其粗估2.8的寬長比約在美國洛·馬的RQ-170的5.8與波音X-45C的1.25之間。由於飛翼機沒有機身,因此寬長比就決定了展弦比與後掠角,也決定了基本的飛行特性。

X-45C是兼顧載荷與航程的攻擊機,寬長比與「利劍」相近;而RQ-170則是首重航程的高空偵察機,以此推斷「天鷹」無人機應為長航程但中高空的機型(因低速升阻比不如RQ-170),與海鷹公司的描述相符,這也表示它較適合偵察用途。由於體型較小,其試驗性質仍相當明顯,未來會不會換裝更大的發動機並放大機身,值得後續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貞觀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復盤沙特F15被擊落事件,土豪飛行員真是自己作死么?
中國為蘇30買的這款俄制導彈很尷尬,沒太陽月亮就不打

TAG:貞觀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