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之初出茅廬深度講解

蘇軾之初出茅廬深度講解

加色的字體是重要知識點哦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蘇軾進京趕考金榜題名,那麼22歲的蘇軾即將走進官場,步入仕途,初出茅廬的蘇軾在應考時少年成名,那在官場上他還會一帆風順嗎?俗話說「自古雄才多磨難」,蘇軾與歷史上的文人從政相比又有哪些獨特之處呢?今天就由中學生假學者小姚同學為您揭開蘇軾初出茅廬的故事。

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自從蘇軾少年成名,他實際第一個擔任的官職是什麼呢?這個名字很長,叫做: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大理評事就是審理案件的京官,而這個職位並不是蘇軾實際擔任的官職,這是一個虛銜,是為了表明身份,而他實際擔任的職位是簽書鳳翔府判官,鳳翔府就是現在陝西省的鳳翔市,而這個官的意思就是協助鳳翔府市長處理公務,大致相當於現在地級市的市委辦公廳主任。您可能聽著這個官職非常小,可其實這個職位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給的,那得有相當高的資歷才能擔任,蘇軾能在第一次走入仕途就擔任了這個職務,就是因為他的禮部考試和制科考試成績太優異了。而擔任了這麼重要的一個官職,那就看你接下來怎麼做了,蘇軾是下定了決心,想打響這人生的第三炮,可是卻有一個事情讓他十分煩惱,那就是他的頂頭上司,鳳翔府的知府,也就是鳳翔府的市長,陳公弼,蘇軾跟他的關係處得很不好,大家想一想,蘇軾是辦公廳主任,那如果跟市長關係處的不好,那不就很麻煩了嗎?陳公弼是一個又黑又瘦的小老頭,可以說是面若冰霜、不苟言笑、鐵面無私,而蘇軾卻是什麼性格?活潑可愛、性格開朗,而且豪放、外向,正好和陳公弼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反差,陳公弼是怎麼想的?我才不管你那第一名、第二名,你來到了我的鳳翔府,就好好做你的科長,不要成天顯擺你那小小的資格。這老陳一上場,就給了剛步入仕途的蘇軾幾個下馬威:

第一:

蘇軾當年考制科的時候,考的科目叫做「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賢良方正的意思是說文章寫得好、品格很端正,能言極諫意思是說善於寫策論文章、敢於向皇帝提意見,有的同事很尊重蘇軾,就尊稱他為蘇賢良,大家一見面就說蘇賢良好,讓陳公弼聽到了,他就想,我工作這麼久了都沒有稱上賢良,你才工作幾天呀,別人就管你叫賢良,然後就把叫蘇軾賢良的那個人拖出去拿板子打屁股。那這蘇軾的顏面不就掛不住了,十分尷尬。

第二:

北宋有一個規定,每年7月15日這一天叫做中元節。官府按照慣例,市長、副市長以及其他的一些官員到了這一天,大家都來聚餐會,談談體會,談談感想,放鬆一下。上次不是有人叫蘇軾蘇賢良就被打了板子嗎?蘇軾心裡就很不痛快,於是他一賭氣就不去參加聚會了,陳公弼一看,行,你不去,那我罰你的款,於是罰了蘇軾整整八斤銅。大家聽著也許十分奇怪,其實不然,在北宋的時候,一千文銅錢合五斤,八斤銅也就是一千六百文銅錢,這錢其實也不算多,但是把蘇軾弄的很沒面子,這還沒怎麼工作呢,就被罰了款。

第三:

蘇軾是因為寫文章出了名,他這個工作就老要寫一些公文,這個公文蘇軾也很擅長寫,可有一個問題,他每次寫完公文上交給這個陳公弼,這老陳就總是往上面塗塗改改,總得改的七八不離,然後才定稿。這蘇軾可就奇了怪了,我的文章皇上都說好,說我是當今的文壇大腕,連當朝的翰林學士歐陽修都說我了不起,你個五品的知府,憑什麼總在我的文章上改來改去,你這不是倚老賣老嗎?蘇軾心裡很不痛快。

陳公弼

此時的蘇軾只有二十多歲,年輕氣盛,由於才華出眾,科場得意,就連仁宗皇帝也對他倍加賞識,這更使得蘇軾對前程充滿了自信。可是初涉官場,偏偏遇上了陳公弼這樣嚴厲的上司。陳大人的百般挑剔讓他難以忍受。那麼面對這樣嚴厲的上司,他是逆來順受,還是針鋒相對呢?對於剛入官場的蘇軾,難道陳公弼真的想讓他舉步難行嗎?

蘇軾這個人可以說是愛憎分明,有什麼都在臉上寫著,就想找個機會報復一下這個乾瘦的小老頭兒,發泄一下心中之氣。不想真的來了機會,陳公弼雖然對下屬非常嚴厲,可他也懂得一張一弛的道理。他在觀府的後花園修了一座亭台,這所亭台修的非常漂亮。同事在沒有事的時候就可以去那裡喝點酒、品品茶、聊聊天、散散心,亭子蓋好後起了個名字叫作「凌虛台」。蘇賢良不是會寫文章嗎,您就寫篇文章吧,就叫《凌虛台記》,把這凌虛台怎麼蓋起來的、有什麼功能、將來能發生什麼樣的作用都寫出來。蘇軾一聽,叫我寫《凌虛台記》,好啊!我肯定寫,你看我怎麼寫,等著我的!

那麼這《凌虛台記》是怎麼寫的呢,我在此給大家翻譯一段:

軾復於公曰:「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方是時,豈知有凌虛台耶?廢興成毀,相尋於無窮,則台之復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嘗試與公登台而望,其東則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柞,而其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也。計其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台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彷彿,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而況於此台歟!夫台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於公,退而為之記。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

蘇軾回復陳公弼說:「事物的興盛和衰敗,是無法預料的。這裡從前是長滿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蓋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沒的所在。在那時,哪裡知道今天這裡會有凌虛台呢?興盛和衰敗交替無窮無盡,那麼高台會不會又變成長滿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預料的。我曾試著和陳公弼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其東面就是當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兩座宮殿遺址,其南面就是漢武帝的長楊、五柞兩座宮殿遺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壽宮也就是唐朝的九成宮遺址。回想它們一時的興盛,宏偉奇麗,堅固而不可動搖,何止百倍於區區一座高台而已呢?然而幾百年之後,想要尋找它們的樣子,卻連破瓦斷牆都不復存在,已經變成了種莊稼的田畝和長滿荊棘的廢墟了。相比之下這座高台又怎樣呢?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長久依靠,更何況人世的得失,本就來去匆匆豈不更難持久?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誇耀於世而自我滿足,那就錯了。世上確實有足以依憑的東西,但是與台的存在與否是沒有關係的。」我將這些話告訴陳公後,下來為他寫了這篇記。

以上可當做略看,重點來了:

總結:

蘇軾說:這個萬事萬物包括人生都是變化無常的。大家聽這個開頭,說凌虛台建造的地方當年可是一片廢墟,反過來說,這個凌虛台將來總有一天也會變成一片廢墟,你看看凌虛台周圍哪一個不比凌虛台大一百倍一千倍呢?現在不都是殘垣斷壁嗎?建築尚且如此,何況人世的變化呢?現在有些人仗著自己有權有勢,自鳴得意,殊不知,這樣的想法是很錯誤的,我要告訴你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蘇軾當然不能跟他的頂頭上司直接叫板,但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就能看的出蘇軾是壓抑了很長時間的怒火,而利用這篇文章發出一個小小的諷刺的劍射向了老陳。那麼大家猜猜,陳公弼看到這篇文章是什麼感受呢?非常出乎我們大家的意料,平時不苟言笑的老陳,居然放聲大笑,你這個小夥子,少年成名,出名很早啊,我平時對他要求嚴格,不給他好臉色看,就是擔心這樣的年輕人,成長的太順利了,不知道生活當中有挫折,有曲折,長此以往下去,太過順利,遲早有一天把握不住自己,會做出一些不合適的事情,我就是敲打敲打他,沒想到他還挺有意見,瞧這文章寫的,還社會歷史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陳公弼是個嚴厲的上司,但他的心胸非常開闊,他告訴下級,這篇文章,一個字都不要動,原模原樣的刻在凌虛台旁邊的石碑上,我就要讓它流傳下去,所以我們現在才有可能了解到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多年以後,蘇軾回憶起這段往事,非常的後悔,他為了表達對陳公弼的敬意,專門為陳公弼寫了一片傳記。大概的意思是:以前在鳳翔府做官,少不經事,經常跟我的上司陳大人發生衝突,有的時候甚至怒形於色,臉上就不好看了。現在說起來蘇軾這一輩子,寫了十篇傳記,其中只有兩篇涉及到他當代的人物,陳公弼就是一個,而且陳公弼這篇傳記在這十篇傳記里篇幅最長、內容最詳細。

下期預告:日後蘇軾明白了陳公弼並不是有意的叼難他,而是擔心他自恃才高,影響前程,蘇軾在鳳翔府工作了三年之後被調往京城為官,然而蘇軾竟然與當朝宰相王安石發生了政見衝突,初出茅廬的蘇軾為什麼敢與宰相針鋒相對呢?他與王安石政治糾葛的背後,又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請聽下回〖針鋒相對〗我們一起分解。

感謝您看完了本期的文章,我們下次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測:選一支最美桃花,測你2018年的桃花運旺不旺
你和他人相比,只差一點運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