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巨無霸IPO要來了,市值或超5000億,秒殺360?

巨無霸IPO要來了,市值或超5000億,秒殺360?

來源:ipo觀察綜合自中國基金報、iPO那些事,轉載請註明來源!

一個巨無霸,它要來IPO了!

2月9日晚,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書(申報稿)在證監會網站預披露,擬在上交所上市,正式開啟了IPO沖之旅。


富士康的前身福匠科技成立於2015年3月6日,至今還不滿3個年度。

我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發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但經國務院批准的除外。有限責任公司按原賬面凈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續經營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

招股說明書也特別提到,公司持續經營時間未滿三年,公司已向有權部門申請豁免。按照上述辦法規定,富士康應向國務院申請批准。此前的先例是2007年上市的太平洋證券。

全球最大代工廠

這家有著全球最大代工廠稱號的企業,公司控股股東為中堅公司(發行前持股比例41.14%)。中堅公司為一家投資控股型公司,由鴻海精密間接持有其100%的股份。

國內科技類最大公司是海康威視3400多億,360借殼成功也是3400多億,富士康若是能上市成功,很可能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龍頭。

招股書顯示,因為鴻海精密不存在實際控制人,因而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也不存在實控人。不過,在大眾心目中,台灣地區首富郭台銘,作為鴻海精密和富士康的創始人,也是公司的大老闆。

這也可以從富士康擬上市的名稱中看出來,「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

實際上,早在2017年12月份,在台灣股市上市的鴻海精密,就披露了富士康要上市的信息。鴻海精密精密在台交所公告,董事會通過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並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提案。

而後2018年1月31日,鴻海舉行股東臨時會,股東大會批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的上市計劃。在股東會上,董事長郭台銘再度表示鴻海不只是個代工廠,「外界都認為鴻海是代工廠,把公司跟蘋果聯繫在一起,但鴻海將從硬體轉型成軟體公司。」資料顯示,鴻海精密由郭台銘創立於1974年,是富士康集團的母公司,被稱為全世界電子產品的「代工巨頭」。

凈利潤近160億元,募資總額272億元

富士康最新的股東名單中,有33位股東,持股總數為177.26億股,第一大股東(控股股東)中堅科技持股72.93億股,佔比41.14%。

富士康的員工人數也是在A股排名前10位,僅次於中石油中石化、四大行、外加中國平安和中國中鐵。員工總數26.9萬元,其中30歲以下員工16萬人,佔到了約60%。

富士康辦事效率就是稿,這麼大個公司,多少個關聯子公司,2月1日報的材料,就把2017年的財務數據都整出來了。

財務數據體量大,負債率高,營收利潤增速不高。富士康截至2017年底的總資產高達1485.96億元,總負債達1204.41億元,負債率高達81.05%。

公司最近三年,2017年、2016年、2015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未3545.44億元、2727.13億元、2727.9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158.67億元、143.66億元、143.5億元。體量很大,不過增速並不高。

由於富士康太高效,A股大多數公司還沒有出2017年年報,我們不妨以2016年年報凈利潤來對比。富士康143.66億元的凈利潤,在所有3490家A股公司中,可以排名第30位,超越了99%的A股公司,次於中國鐵建的148.51億元。

對於富士康在A股上市後的估值,一位基金經理表示,由於該公司增速不高,給個15-20倍左右的市盈率的話,按正常估值預計在兩三千億元吧。但由於富士康這種巨頭在A股的稀缺性,不排除能有更高的市盈率和市值。如果按照30倍左右市盈率,加上發行新股募資,市值超過5000億也很有可能。

數據顯示,富士康的控股股東鴻海精密在台灣證交所最新的市值為15163億元台幣,摺合人民幣為3257億元。

康本次發行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擬主要聚焦於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總投資額21.17億元)、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台(總投資額10.05億元)、高效運算數據中心(總投資額12.16億元)、通信網路及雲服務設備(總投資額49.68億元)、5G 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總投資額6.33億元)、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總投資額51.08億元)、智能製造產業升級(總投資額86.62億元)、智能製造產能擴建(總投資額35.45億元)八個部分進行投資。募資項目總投資272億元。

富士康上市後的市值幾何?

2015年、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728億元、2727億元、354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43.5億元、143.6億元、158.6億元。富士康互聯網2017年每股收益約0.90元,按照發行A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0%,即17.726億股,發行後總股本約195億股,屆時富士康互聯網每股收益約0.81元。

按照當前發行平均市盈率不超過23倍,即23倍計算,發行後的總市值3647.8億元。首日44%的漲幅後就達到5252.83億元。在大A股,掛牌上市後不幾連板你都會不好意思說你上市了,對比一下,2016年掛牌企業的累計漲幅平均為220%。

郭首富的光環,各種概念,最高沖高至7000億市值都並非不可能,一舉殺進A股市值總榜前十名。

對A股影響幾何?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牛市的新始點


數據顯示,2017年A股IPO上市企業共有436家,共募資2,301億元人民幣。2017年的IPO融資規模在歷史上僅次於2010年的4911.33億元、2007年的4469.96億元和2011年的2720.02億元。但一個顯著的趨勢是,企業在2017年的平均募資創13年新低,僅是2010年的47%。「單家融資金額應當控制在一定範圍」的邏輯亦被部分擬IPO公司和承銷機構人士認可。這一趨勢客觀上配合監管層對IPO堰塞湖的治理。因為只有在壓縮單家企業融資規模,才能在減少市場影響的情況下為加快審核下的更多企業上會乃至上市創造條件。

對比一下,2017年募資最高的是中國銀河,募資40.86億,第二是財通證券40.85億,第三是華能水電39.06億。2016年募資排行前五的是上海銀行107億元、江蘇銀行72億元、華安證券51億元、三角輪胎44億元、貴陽銀行42億元;2015年則分別為:國泰君安301億元、中國核電132億元、東方證券100億元、東興證券46億元、江蘇有線33億元。富士康有望成為3年(2016-2018年)來IPO最大的IPO項目。

中國股市歷史上金額最大的IPO排名


除了成立的年限未滿三年外,富士康如此大體量的IPO募資,要順利發行,沒有更高級別監管部門的放行是不可能的事情。

富士康固然符合國家脫虛向實、製造業升級的大戰略,但如此巨量的募資額度,它是壓死A股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牛市的新始點,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PO頭條 的精彩文章:

這是2018年的賺錢思維,五招讓你趕走貧窮

TAG:IPO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