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約車「難」在了哪裡?

網約車「難」在了哪裡?

「此刻最幸福的事就是打到車。」這是最近朋友圈裡,消費者對網約車使用便利性的調侃。從旨在提供便利出行到打車難,消費者的調侃正是網約車目前面臨的尷尬。

七年前,優步成立,從那之後諸如易道、滴滴、快滴等中國網約車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各家公司不惜血本搶奪市場。那時候,消費者第一次享受到了共享出行帶來的福利。

隨後,網約車政策出台,滴滴、優步宣布合併,網約車格局開始穩定,滴滴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他玩家如首汽約車、神州專車、曹操專車、嘀嗒拼車等逐漸形成第二陣營,格局穩定後,司機和消費者的各種補貼也被逐漸取消,隨之而來的是對其使用便利性的吐槽,曾經風靡一時的網約車似乎有點不受待見了。

從最開始的疑惑與觀望,到野蠻生長,再到紅利褪去,外界對於網約車的討論聲一直沒有斷過。需要指出的是,隨著互聯網出行創新服務的持續發展,伴隨而來的是激烈競爭帶來的負面效應,二者就如同硬幣的兩面。我們不但要享受到好的服務,也要看到其中競爭方式的殘酷,以及給出行服務市場帶來的改變。如何破解網約車面臨的難題,這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反思。

首先,網約車的出現無疑是突破性地破解了困擾我國多年的大城市出行難題的創新,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加入,補貼大戰愈演愈烈,出於商業競爭的考慮,網約車平台不僅是在比誰的服務更好,誰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更是比誰的補貼多,不能提供補貼的,只能是出局。

有人比喻說,網約車企業就像在自己脖子上捅了一刀放血,然後看誰能堅持到最後。這樣的模式重要的前提就是規模小的競爭者會因為無法匹配補貼力度而出局,形成市場上寡頭競爭乃至一家獨大的局面,從而獲取超額利潤。

這個時候,硬幣的另一面就被亮了出來。早高峰時很難叫到車,就算排上了隊,至少也要等待將近20分鐘;車費加價後,比計程車價格還要高,想必這是不少用戶的真實經歷。

數據顯示,2017年,北上廣深早晚高峰打車難度比2016年同期分別增加了12.4%、17.7%、13.2%、22.5%。在北京,網約車新政實施後,網約車平台乘客訂單下降的幅度在10%左右。 原本寄希望於網約車解決城市出行難題,但隨著網約車市場的發展,現實並非想像中那麼美。

可以理解,作為創新出行服務的網約車平台需要不斷擴張業務,必定會對原有出行習慣帶來衝擊,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新的問題。然而,支持創新不等於為所欲為,在政府法規和市場競爭之下,「野蠻生長」的紅利不可持續,定會反噬消費者對市場的信心。

在未來,大家會發現通過「燒錢」來搶到的用戶根本不是真正的有效用戶,如何增加用戶黏度和挖掘用戶價值才是網約車未來競爭的關鍵。

這個時候,就需要企業和監管部門聯手逐步解決問題,而不是為私利暗鬥,坐視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汽車商報 的精彩文章:

攜手共進還是明爭暗鬥?2018 CES眾生相

TAG:汽車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