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親的老街和深入骨髓的年味

親親的老街和深入骨髓的年味

親親的老街和

深入骨髓的年味

「月明明,巷明明,明月燈籠守古城,寒宵處處寧。路生生,街生生,歲月崢嶸千古程,落幾多世情。」一首不曉得作者的長相思《古街情》,帶我們穿越到了半個世紀前。

每個城市大約都有過這樣一條老街:並不一定多寬,也不一定多長,不一定富貴,不一定美麗,但卻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它們千姿百態,風格各異,但都承載了城市的滄桑和繁華,留給百姓難以忘懷的記憶。

比如,雲集各種風格建築堪稱藝術長廊的哈爾濱中央大道,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蘇州平江路,中西結合雅俗共賞的北京煙袋斜街,還有清一色褐紅色麻石板路面、粉牆黛瓦、號稱流動清明上河圖的黃山屯溪老街,等等,等等。

石家莊是個年輕的城市,歷史不過百年,所以在所謂「老街」中,實在是小字輩。但對於一代人,也仍覺足夠老矣。

我童年記憶中的「老街」,應該不是一條街,而是四條相圍呈正方形的街:位於現中山路解放廣場南側的南北向的南大街、三民街(後改名為五一街)及中間東西向的民族街和大橋街,其實就是現在灣里廟市場一帶。

當年的南大街,最令人難忘的是街上的石頭路面:由大小不一的石頭砌成,石頭有大有小,且有淺淺的自然凹凸。凸出的,被車輛和人們的鞋底磨得光光亮亮,顯現了老街的繁華;凹進去的,則呈現出石頭的本色,褐褐澀澀的,藏匿著老街的滄桑。

民族街的特點是:密密匝匝的衚衕,大約每隔40-50米就有一條,像螃蟹的腿。路南邊的衚衕都通向繁華要道中山路,路北邊的大都是「死胡同」,每條衚衕也就1.5米到2米寬。衚衕兩側,則是或大或小的院落,每個院落里都曾演繹過這個城市生動活躍、形形色色的歷史和故事。在這些衚衕之間的門面房,便是各種業態的店鋪。

大橋街稍微寬些,是商鋪最多的街,向東一直通向石家莊的標誌性建築大石橋,且東段大都為二、三層的樓房。

三民街,在這幾條街中最窄,民居大都臨街,很少有衚衕。

這幾條街上,曾熱熱鬧鬧地坐落過石家莊知名的單位場所:電影院有解放電影院、五一電影院、新中國電影院、工人劇場等,學校有民建小學、大橋街小學、五一街小學等,飯店有中和軒飯莊、天津包子鋪、生生食品店等,其他如圖書館、照相館、浴池、菜店、糧店、雜貨鋪等,應有盡有。

我在這條街上出生、長大,幾條街上的店鋪幾乎都曾光顧。那時候的孩子沒有現在這樣嬌貴,4、5歲起便會被大人指使去買東買西。不用怕被賣家欺騙,那時的商家信奉「童叟無欺」;不用怕被拐賣,那時的人家家孩子一大群,人販子沒有市場。記得當時我最喜歡的是買醋,因為在回家的路上可以美美地偷上幾口,酸酸的香香的爽爽的,那時的孩子,沒有什麼零食,幾口醋也成了值得回味一生的美味!

大哥自小喜歡畫畫,且無師自通,哪裡有什麼畫紙畫筆?因為家裡的院子地上不平整,便經常拿支粉筆蹲在瀝青街面上隨意塗畫。也不懂什麼忌諱,常常在不經意間便畫出了偉人的頭像,還別說,常常引來行人駐足「點贊」:真像啊!

還有那街和衚衕口拐角處的小人書(連環畫)攤,通常是一位年紀比較大的人在地上鋪一塊布,擺上百八十本小書,大都是童話,一分錢可看一本,「老顧客」會適當「優惠」。於是,這裡便成了沒錢買書的孩子們的「圖書館」。愛看書的孩子,會把不多的零花錢一分一分地攢起來,放學後挑出自己喜歡的書,坐在小板凳上一遍遍地看。柔柔的餘暉灑在孩子身上,將孩子的心融入美麗的童話故事,孩子瞬間便成了書中的公主王子樵夫漁姑。我兒時的童話啟蒙,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到了冬天,寒風刺骨,冰天雪地。那時的冬天比現在冷得多,哪年不下上3、4場雪?大雪紛紛揚揚,房頂樹枝地面一片潔白,除了堆雪人、打雪仗的情趣外,還有街邊的冰溜子,更是孩子們的最愛。傍晚吃過晚飯後,大人們怕冷縮在家裡,孩子們揣著「一顆火熱的心」,從家裡溜出來,在微弱的路燈下,排著隊從冰溜子上「哧溜哧溜」飛過,一圈又一圈,樂此不疲。直到大人們一遍遍呼叫催促,方戀戀不捨地回家,美美地進入夢鄉——許是夢裡還在溜冰吧?

那時,街上除了各種店鋪外,還會有各種挑擔叫賣:日用雜貨,泥人糖人,各色小吃。

記得大約在我4、5歲時,曾經在很長很長時間裡垂涎一種小吃,叫豆沫,現在超市有賣袋裝的成品。那時都是挑擔叫賣,家裡孩子多,哪有閑錢買零嘴?於是天天看著別人吃時,心裡邊便在琢磨著那豆沫里小小的黃豆該多麼香甜,細細的粉條該有多麼勁道,短短的海帶絲該有多麼滑溜!那一陣子,能吃上一碗豆沫簡直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哎,真是胸無大志啊!

終於有一天,爺爺買了一碗豆沫,吃了沒幾口便不想吃了。那時的爺爺大都還是很權威的,不會把好東西先給孩子們吃!那天,爺爺順手就把他不知的豆沫遞給了正在院子里玩的我,太突然了,夢想就這樣成真了么?我小心翼翼地接過來,先是認認真真地看了又看,然後才一小口一小口地送到嘴裡,細細地品嘗著——

可是,我很快就失望了,而且是大大地失望了——原來我日思夜想的美食,除了有點鹹鹹的味道,不就是一碗粥么!那黃豆,那粉條,那海帶,不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味道么?從此,再也沒有了豆沫情結,至今都未再吃過一口!長大了也才明白了,這就叫: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過年,是街上最有情趣的時候。剛進臘月,街的上空便掛上了一排排五顏六色長方形帶鋸齒的彩掛,開始有了年的味道。大年初一,街上的店鋪個個閉門鎖戶,往日的喧嘩一下子消失了,街上靜悄悄的,彷彿連空氣里也充滿了年味。當拜年的人絡繹不絕地互道恭喜發財且鞭炮聲不絕於耳時,當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時,當孩子們身穿新衣跑來跑去時,年的情趣,年的歡樂,一年的辛苦,來年的希望,便五味雜陳地揉到了一起。

如今,又快過年了,老街早已拆除,老人早已作古,孩子早已長大,年味也越來越淡。但老街的舊貌和兒時的歡樂,卻時時縈繞,成了一生的回憶。

寫於2018年1月6日。

作者:細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心素文 的精彩文章:

垃圾 公共意識 法律
我的電影情結

TAG:簡心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