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愛器官捐獻家庭,愛心人士送溫暖!

關愛器官捐獻家庭,愛心人士送溫暖!

2月6日,新春來臨之際,濰坊市文明辦、濰坊晚報攜手濰坊世紀方舟公益服務中心,帶著關愛和溫暖走進奎文區南下河小區器官捐獻者王燕麗家,給她的父母和女兒送來花生油、深海鰻魚等年貨以及新年祝福。2012年,王燕麗因癌症去世,臨終前捐獻了眼角膜,給他人送去光明。五年過去了,已經懂事的女兒為媽媽臨終前的決定感到自豪。她知道,媽媽並沒有離開她,人群中某一雙美麗的眼睛就是媽媽對她的守護。

陳藝雪正在寫作業

不再哭鬧,換一種方式想念媽媽

雪後的濰坊寒氣逼人,好在陽光明媚,俏皮地透過一扇斑駁褪色的窗戶,灑在一張老式但整潔的雙人床上。床尾的梳妝櫃前,15歲的女孩正在埋頭寫作業。簡陋的梳妝台就是她的書桌,對面的鏡子上貼著她和同學的合照;「書桌」的旁邊擺一個大大的櫥櫃,櫥櫃門已掉落,斜立在櫥柜上,透過櫥櫃的門縫可以看到裡面幾件衣服掛得整整齊齊。這就是王燕麗女兒陳藝雪的小房間。

陳藝雪有大大的眼睛,白皙清秀的面龐,扎著俏皮的馬尾,笑起來有一顆可愛的小虎牙。五年過去了,曾經的小女孩已經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今年讀初三的她作業做起來有點吃力,面前擺滿了試卷和草稿紙,草稿打了幾遍後,才謹慎地往試卷上寫答案。「媽媽在時,遇到不會的數學題,她都會耐心給我講,有時媽媽講了一遍又一遍,我還是聽不懂,她就會著急上火。」陳藝雪說,媽媽去世後,再也沒有人為她講解作業、糾正錯別字了,姥姥姥爺也不懂,她只能自己更加努力學習。

幾年前,陳藝雪的書桌上擺的都是她跟媽媽的合照,而現在她更喜歡將媽媽的照片藏在枕頭底下;幾年前,她每天穿著媽媽給她買的紅棉襖,而如今這件充滿回憶的紅棉襖被掛在櫥櫃最裡面的位置。陳藝雪說,她對媽媽的想念從未減少過一絲一毫,但是長大了,會將這份想念偷偷藏在心裡,「我不會再跟姥姥姥爺吵著要媽媽了,因為這樣只會讓他們更難過。」

理解了媽媽的做法,為她自豪

2012年12月11日是陳藝雪永遠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她最愛的媽媽走了。自從媽媽與爸爸離婚後,她就跟媽媽相依為命。媽媽王燕麗溫柔且樂觀,患上乳腺癌後,一直對她隱瞞病情,但媽媽頻頻的化療和不時掉落的頭髮讓她有了不祥的預感。「後來我去醫院時被告知媽媽捐了眼角膜。」說到這,陳藝雪眼淚簌簌往下落,那時她才10歲,不理解媽媽的這一做法。但隨著年齡增長,她開始為媽媽感到自豪。「媽媽沒了,可她的眼睛在另一個人的生命中延續,這是她以另一種形式陪伴我,我覺得我媽媽非常偉大。」陳藝雪說,想念媽媽的時候,她就跑到最熱鬧的街上,看來來往往的人,或許其中一雙美麗的眼睛,就是她媽媽的眼睛,「媽媽的守護一直都在,我要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更出色」。

此時,陳藝雪的姥姥姥爺正坐在客廳里跟市文明辦工作人員及濰坊世紀方舟公益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們聊天。73歲的姥姥趙桂蘭慈祥樂觀,她說,每次想閨女的時候,就拿出她以前的照片來看看,但也容易想起她生病化療時躺在床上痛苦而無助的樣子。「女兒當時躺在病床上說打算無償捐獻眼角膜,我並不同意,我想讓她完完整整地離開。可是女兒一遍又一遍地苦苦哀求,說那是她最後的心愿,她希望自己的眼角膜能幫助他人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雖萬分不忍,我最後還是答應了。」趙桂蘭說。

定期來看這家人

記者環顧這個60多平方米的家,簡陋、破舊,除了陳藝雪的房間,其他幾間都特別陰暗。擁擠的客廳里,廢紙盒摞了高高的一堆,旁邊有幾袋木屑。趙桂蘭說,木屑是生爐子取暖用的,因為家住西山,冬天格外冷,他們在狹小的廚房裡安了一個土爐子,只在陳藝雪的房間里安裝了一組暖氣片來取暖;而廢紙盒,是她撿拾來換取生活費的。

「女兒最後拉著我的手,聲音微弱地拜託我說:小雪這孩子就託付給你們二老了。沒有女兒的託付,我們也會盡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愛,替媽媽來愛她。」趙桂蘭哽咽著說,陳藝雪缺失了母愛,也很少能見到父親,她和老伴雖不能給她優渥的生活,但會在能力範圍內給她加倍的愛。

濰坊世紀方舟公益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們為他們帶來了花生油、深海鰻魚等年貨及新年祝福。該服務中心理事長王秀佳說,幾年來,他們定期來看望陳藝雪一家,代替去世的王燕麗來愛她的孩子和父母,給陳藝雪教育幫扶,讓孩子更好地成長。「我們通過組織『與愛同行』這個活動,希望給更多傳遞愛以及與病魔抗爭的人帶去溫暖和力量。」王秀佳說。

記者 隋煒鳳 實習生 劉薈敏 劉鈺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濰坊手機報 的精彩文章:

TAG:濰坊手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