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糧食最低保護價繼續下調出於何種目的

2018糧食最低保護價繼續下調出於何種目的

從最近幾年的政策來看,最低保護價每年都在下調,偶爾的一年下調可以說是偶然,連續多個偶然的出現那就是必然。真正的偶然性事件還是很少的,那麼為何2018年水稻最低保護價進一步下調呢?這要從「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政策制定說起。

2017年11月1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在會議上曾提出:2018年的夏糧收購工作將對稻穀、小麥兩種主糧作物取消價格最低保護政策,而改為每畝財政補貼100-150的政策方針。(人民政協報)

提出這一策略的目的就是針對我國當前糧食結構不合理而設計的方針,當前我國的水稻、小麥產量相對過剩,中儲糧倉庫的水稻、小麥囤積逐年增加,庫存壓力越來越大,但是我國的大豆卻嚴重依賴進口。2016我國累計進口大豆8391萬噸,較2015年8169萬噸的大豆進口量增加222萬噸,增幅為2.7%。而在2017年不完全統計高達9365萬噸,比2016年高出了1000多萬噸。

從這些數據上看,我們可以說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我國豆農對於種植大豆的市場銷售前景可以比較樂觀,說明我國的大豆市場處於極度缺乏的狀態。憂的是我國的大豆過分依賴於國外的進口。據統計我國在2017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了871萬畝種植達到1.17億畝,增大豆產量增加130萬噸,然而對於極度缺乏的市場來說真的是杯水車薪。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是國家方針制定者所要考慮的問題了。於是在當前糧食總體不缺乏的情況下,平衡各作物的種植結構,使得各種作物的種植結構更為合理就是本次政策制定的出發點。這也就有了開頭所提到的「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

但是,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到,根據2018年2月9號發改委所公布的2018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2018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斤1.2元、1.26元和1.3元,比2017年分別下調0.10元、0.10元和0.20元。也是繼2017年後的再次下調最低收購保護價。本次政策的落實,也讓不少種植戶吃了顆定心丸,可以說比預想的取消最低保護價還是要好很多的。這也可能是出於國家對於政策軟著陸的一種釋放,這種情況下比直接政策硬性的取消還是要好很多的。

此外,該政策的制定也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大豆種植區域面積。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我國國產大豆蛋白含量高而出油率偏低,我國對於轉基因大豆的用途也有著明確的規定榨油及飼料豆粕,由於我國大豆對於榨油需求量過大,而我國的國產大卻在榨油方面毫無優勢,並且油廠榨油依賴於我國的國產大豆成本過高,這也制約了國產大豆的用途。雖然關於轉基因大豆製品不健康謠言塵囂於網上。但極大的需求,產能和耕地的制約卻是一個殘酷的現實。這已經是一個多年所面臨的現實,並且謠言也拯救不了我國的大豆產業。

此次,我國政策方面再次釋放信號,從稻穀最低價方面出手,也是希望能夠更好的優化我國目前的糧食產業結構,並推動我國的大豆產業發展。當然,供給側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這次政策性的軟著陸也為我國水稻種植戶保駕護航。

歡迎評論區留言或者添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興農 的精彩文章:

TAG:科學興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