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毒舌詩人賈島用行為藝術,把自己活成了一個詩篇

大唐毒舌詩人賈島用行為藝術,把自己活成了一個詩篇

原標題:大唐毒舌詩人賈島用行為藝術,把自己活成了一個詩篇


文/宋執群



【作者簡介】宋執群,生於一九六零年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梅雨》《望海門》,長篇文化散文《錦上姑蘇》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狂傲的賈島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在詩人的眼裡,皇帝可以自我神話,但詩人也可以把他還原為人,甚至是普通的人。



(一)嘲諷皇上不懂詩,怒刷存在感


一千二百年前的某個下午,大唐宣宗皇帝微服出訪,到他親自敕建的皇家寺院法乾寺調研考察。信步之間,聽到寺廟深處傳出一陣蒼勁的吟詩聲,便尋聲而去,登上鐘樓。當他看到,一間禪室里一襲袈裟的背影正憑窗遠眺,推敲詩句時,便未經許可地走到他的身後,並隨手從他身旁的書案上拿起一本詩集翻閱起來。


沒想到,那襲土黃的袈裟迅疾轉過身來,露出一個黑瘦的和尚臉,捋起袖子,滿眼譏諷地看著宣宗,並毫不客氣地一把奪下他手中的詩集,挖苦諷刺道:「看什麼看啊?我操,你這麼個錦衣玉食的傢伙能懂什麼詩啊!還是哪裡涼快哪裡呆著去吧。 」


這個黑瘦和尚就是大唐偶像級詩人賈島。他當時好不容易考上了進士,身上一股又牛又邪的肝火正要發泄出來,沒料想撞到他槍口上的卻是大唐的人君,確實有點讓人醉了。



這叫人君情何以堪?這賈島也太不講黨性了吧。這哪裡是耍傲驕,這分明是在找死嘛。當時所有在場的人都為耍派頭,不要命的狂和尚捏把汗。


雖然事後賈島一再謝罪,說自己沒認出翻書的是聖上。但我懷疑他其實是認出來的。因為他當時剛剛金榜題名,考中進士,參加過殿試,即便沒見過皇帝,也見過聖上的畫像。他這麼做,就是要證明自己牛逼得連皇上都不鳥,就是要怒刷存在感。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是那個黑瘦和尚的一句「我操」,我們今天再夢回唐朝,恐怕只能在眾多的進士中找到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官吏,而看不到一個特立獨行的和尚、眾多傑出的詩篇和流傳千年的文學典故了。


(賈島驢背敲詩圖)


被罵得一臉懵逼的宣宗,趕緊腦補,在聽過隨從對賈島其人其事的專題彙報後,可能是意識到這個傢伙不好搞,很廢柴,所以就沒有龍顏大怒,而是口宣聖旨,把賈島貶謫到長江(今四川蓬溪)去給縣長當秘書去了。


正所謂真正的天才,老天爺都會放他一馬。但他那句「我操」,還是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軌跡:自此,那個口出狂言的黑和尚便不得不與官場漸行漸遠,一頭扎進詩神的懷抱,把自己苦吟成一顆永不暗淡的詩星。


其實,賈島行事的狷狂傲慢,在江湖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只不過這一回他把事情搞大了,這一回他放膽幹了個頂級的而已。



(二)特別的勇氣背後,一定蘊含特別的人生


賈島家境貧寒,青少年時代身無長物,雖然懷有大唐文人共有的「入仕為官」夢想,但為了糊口,十九歲便出家為僧,過著浪跡天涯的苦行僧生活。當時,那個窮的只剩一隻化緣缽的小和尚,雖然年年參加高考,但考到三十歲也沒有金榜題名,直至衝撞了一個大人物,才歪打正著地找到了人生的走向。


據說,性格孤僻的賈島除了出門化緣求齋外,從不與別人交往,唯一感興趣的就是躲在禪房裡鍊字寫詩,在一些稀奇古怪的意象上勞心廢力。


有一天,他化緣回來,騎驢橫過長安的繁華街道,根本就沒把行人車馬放在眼裡,只痴迷地瞅著蕭瑟秋風中飄零的黃葉,神叨叨地喃喃自語著什麼「落葉滿長安,落葉滿長安」。心中暗想,這聯詩的下句真棒,但能與它相配的上聯在哪裡呢?恍惚之中,彷彿聽到了遠方的流水聲,「秋風吹渭水」五個大字金光閃閃地炸開了詩人的腦洞。得意忘形之中,他那失控的跛驢一頭撞上了京兆尹,即帝都市長劉棲楚的車駕,結果被痛罵一頓,被關進京城的看守所,治安拘留了一夜。


無獨有偶,不久之後,不思悔過的詩人又衝撞了另一位京兆尹的車駕。不過這一次的結局卻與上次截然不同。


說是那天,賈島騎驢去郊外拜訪一位朋友。回來的路上,舊病複發,又神不在焉地在大街上琢磨起詩句。先是覺得自己剛得的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很棒,又覺得「推」字不如「敲」字牛逼,於是便在驢背上反覆琢磨,並張牙舞爪作推敲之狀。結果又衝撞了一個大人物的車駕。


警衛把賈島押到帝都的新市長面前,賈島垂頭喪氣地解釋說,自己昨天晚上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朋友,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朋友的家。那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但卻沒有喚開朋友的家門。因為,當時他的朋友不在家,他就寫了一首詩留給了朋友:「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剛才正在推敲到底是「推」好呢,還是「敲好」,以便發個微信把「推敲」的結果告訴朋友一下,沒想到,一走神就撞到了您的座駕。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這次撞到的新市長卻是韓愈。想想看,韓愈是誰呀?他可不像他的前任劉市長那麼庸俗無禮。他是大唐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被後人推崇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最關鍵的是他向來愛惜人才,喜歡詩人。


於是韓愈不但不像他的前任那樣拘留賈島,反而激動地跳下座駕,當場跟他一起「推敲」起來,並最終建議,「敲」比「推」好!「敲」比「推」乾淨利落、有聲有色。不僅如此,激動的韓愈還把賈島帶回府邸,繼續談詩論道,並把他正式收為門徒,把他培養成韓孟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


一樣的事情竟會有如此不同的結果,真是境界、逼格的差別啊。韓愈對賈島的才華,那真是相當的欣賞,欣賞到忍隱不住,要寫詩直接告訴世人: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風雲頓覺閑。天恐文章渾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

把賈島看作是天上的詩仙下凡,來頂替剛去世的舉世公認的著名詩人孟郊,足見賈島在韓愈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正是靠著韓愈的賞識和推薦,賈島才最終考上了進士。


由此可以想見,後來他在嘲諷皇上不懂詩時,那一定狂翻了,帥炸了。這種狂和帥正是一個詩人的狀態,也是一個詩人的風骨所在。而他那詩人的狀態和風骨,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韓愈賦予他的。


唉,賈島的幸運真是讓人羨慕得肝疼。



(三)偶像就是這樣霸屏的


賈島擔任蓬溪縣長秘書之後,自知仕途無望,便一心在詩歌創作上精雕細琢,專寫貼合自己心境的荒涼、枯寂之境,常常「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像個寫詩的奴才一樣,只為詩神而活。


當「十年磨一劍,今朝把示君」出來後,許多正在苦苦錘鍊詩句的文學後生的軟肋被立馬刺中,一個個激勵得熱淚盈眶;當「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吟罷問世,一眾守在官場門口的莘莘學子當即轉向遠水深山,頭也不回地做隱逸詩人去了;當「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一出江湖,無數詩歌愛好者腦洞秒開,剎那間看到了獻身詩藝的美妙前途……總之,只要他的新作推出,便會瞬間霸屏詩壇,引發粉絲們的尖叫。



就這樣,賈島不僅在生時就自樹一格,而且在中國詩壇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把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清奇僻苦主」,並列出他眾多「入室」、「及門」弟子。更有甚者,晚唐的李洞、五代的孫晟等人還把他的畫像供奉廟堂,每天沐浴焚香,頂禮膜拜,猶如信徒面對教主。而那些賈島的死忠粉們,對待他的詩作,就像面對佛經一樣,每誦之時,都要焚香朝拜。就連向來不鳥權威,自己也活成了聖徒般人物的蘇東坡也不吝美辭,把他和另一標杆性詩人孟郊概括為「郊寒島瘦」,極言賈島詩的瘦勁荒寂之美,為他豎起一面個性風格的旗幟。


所以,自晚唐以後,凡從事五言律詩創作的詩人,都要主動和賈島對標,並以此來檢驗自己的藝術價值。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大家聞一多先生就此得出結論:賈島開創了一個時代,晚唐五代可以被稱作「賈島的時代」。


不錯,賈島的詩,就像五彩的大地上開出了黑白的花朵,那是他反覆琢磨,刪繁就簡後提煉出的精華;賈島的詩,也像風雪掠過長空,留下了不顯身影的枯寂,讓空白綻放出了豐滿……那些看似荒寒的意象,其實都是賈島用自己的體溫有意孕育出來的。


而在當時的晚唐詩壇,還沒有一個詩人用賈島那樣的詩眼去洞察自然與人生,去營造詩情與夢境。


可能正是基於這一點,賈島才那麼狷狂,那麼不屑討好任何人,包括皇帝。也正是基於這一點,他這一小人物的孤傲堅挺,才能在四面輓歌的晚唐放大矗立起來,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學偶像。



(四)他像一個武林高手,留下許多創作秘笈


我們今天在文學創作中使用「推敲」「十年磨一劍」「兩句三年得」等如同武林秘笈般的訣竅,都是來自賈島的創作實踐。


「推敲」的典故前文已經說過,下面再來說說後兩個。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

——《劍客》


這首詩的意思很好理解:打磨了十年的寶劍,像霜雪一樣閃爍著寒意的鋒利劍刃還未曾試試手。今天把它亮出來給您看,專等遇上不平的事時拿出來一用,想想那該有什麼樣的效果。



這首詩的本意是托物言志。詩人以這把雪藏十年的寶劍自寓,暗指自己十年寒窗,刻苦求學,但一直沒有施展才華與抱負的機會,現在走出來表演示人了,渴望能獲得伯樂的賞識與重用。


因為就像今天的博士畢業生要想找到好工作,或者想做公務員,還必須托關係、走後門一樣,唐代考中進士的學子要想在官場上一展身手,往往也要疏通關節,通過潛規則尋找強有力的靠山。但賈島是個窮和尚,在朝中無親故,再加上他還得罪過皇帝,自然長期得不到提攜,找不到官做。於是他就用這首《劍客》來表達憤怒和不平。


但這首詩中十年磨出的那把鋒利無比的寶劍,也正好揭示了文學經典是怎麼產生的。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


——《題詩後》


這兩句詩是我琢磨了三年才寫出來的,現在一讀起來兩行激動的熱淚都禁不住要流出來。如果這都不能讓那些了解我的粉絲們賞識,那我只好回到我的故鄉土廟,在瑟瑟秋風中誦經安歇了。

這顯然是詩人的創作心得。那讓賈島琢磨三年,一吟淚流的兩句詩是什麼呢?就是賈島另外一首詩作《送無可上人》中的「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意思是「獨行人惟有潭底的影子伴隨,疲倦了也只有一次次靠著樹身休息」。確實是詩意獨特的絕句,難怪賈島要用一首詩來注釋、介紹它獲得的經過。



現代著名詩人馮至也激賞這兩句詩,他說:


中國古人常常提到明心見性,這裡這個獨行人把影子映在明澈的潭水裡,絕不像是對著死板板的鏡子端詳自己的面貌,而是在活潑潑的水中看見自己的心性——至於自己把身體靠在樹榦上,正如蝴蝶落在花上,蝶的生命與花的色香互相融會起來一般,人身和樹身好像不能分開了。我們從我們全身血液的循環會感到樹是怎樣從地下攝取養分,輸送到枝枝葉葉,甚至彷彿輸送到我們的血液里。


賈島的這種苦吟精神,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如唐代詩人方乾和盧延讓的「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和「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等創作體會,顯然是對賈島創作心得的致敬。



(五)他用行為藝術,把自己活成了一個詩篇


除了前面說過的接連衝撞帝都市長外,賈島的一生可謂行為藝術不斷。較為著名的還有:


賈島初入佛門時還很年輕,心中沒有多少禪意,更多的是不滿與牢騷,所以雖然身在禪房,心中卻盛滿大千世界的滾滾紅塵。他在洛陽當和尚時,因不滿市政府「午後不得出寺」的規定,不僅經常出門遊樂,騎驢吟詩,還發出「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的奇談怪論,挑戰世俗威權。


賈島有個堂弟叫無可。小時倆人一道出家。但賈島一點也不像他的堂弟那樣篤信宗教,恪守寺規,而是朝三暮四,一會入禪,一會還俗。而每次還俗時,賈島都要向堂弟發誓,最終仍要出家。但一出廟門,他便將自己的誓言忘得乾乾淨淨,搞得同樣是詩人的堂弟忍不住寫詩提醒他,要他不要爽約。前文他那「兩句三年得」的詩《送無可上人》,就是他寫給堂弟作答的。


嘲諷皇上也罷,入寺當和尚也罷,發生在賈島身上的許多奇聞逸事,其實都可以看作是行為藝術,都是他為了彰顯自己詩人身份的一種冒險,就和他在詩中追求的「寂寒枯瘦」的冒險一樣。因為,不管現實生活為他安置了多少重身份,他真正在意和認可的身份始終只有一個,那就是詩人,一個獨一無二的詩人。


所以,他才對詩歌創作表現出種種極端的,甚至是怪異的愛,才會以飛蛾撲焰般的決絕涅槃在詩歌的烈火中。


很難想像,如果沒有賈島這一抹異樣的色彩,大唐的詩空是否會暗淡一些,但至少會失去一些多樣性。賈島正是憑藉對詩歌藝術殫精竭慮的單純性領悟了最深的生命感受,進而超越了皇權,超越了正統,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尊卑地位,而抵達了一種生命的平等,並用他的行為藝術,把自己活成了一個詩篇。


而他那種不從眾,保持獨立人格,堅守個人的價值觀,正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藝術家所缺少的。


狂傲的賈島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在詩人的眼裡,皇帝可以自我神話,但詩人也可以把他還原為人,甚至是普通的人。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關注、點贊、轉發,歡迎參與評論,說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乎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成語「暗箭傷人」講的是歷史上哪位美男子的事兒?
李白與王維和玉真公主的緋聞

TAG:寫乎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