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種植、畜牧、農產品加工……快速了解澳洲農業投資機遇

種植、畜牧、農產品加工……快速了解澳洲農業投資機遇

《澳大利亞投資貿易指南》特刊連載之三十六

澳大利亞土地面積為770萬平方千米,人口為2413萬左右,是一個典型的地廣人稀的國家。農牧業人口佔總人口的5%,產值佔總GDP的7%,出口值的45%。

澳大利亞氣候比較乾燥,近70%的土地是旱地。儘管如此,由於人口稀少,相對農用地面積仍然相當可觀。農牧業用地約408億公頃,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63%。農用地的90%以上是天然草場,達4.4億公頃;耕地面積有4876萬公頃,其中灌溉面積佔4%。

澳大利亞農業是明顯的外向型農業。由於澳大利亞國內消費市場有限,而農產品種類多,產量高,國際市場成為澳洲農產品競爭的主要目標。近年來,由於國際市場需求量大、價格好,澳大利亞生產上升幅度較大。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同時,澳大利亞的農牧業生產高度依賴於國際市場,它的羊毛和肉類的出口分別佔世界的第一、二位,是世界第三大小麥出口國。 羊毛、小麥和肉類是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的主體,占出口商品的24%。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由於這裡草原良好,自流井多, 氣候乾燥,適於綿羊生長和繁殖,到了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綿羊數量達到 6,000 萬隻,而到二十一世紀,綿羊數量增至 14,000 萬隻,羊毛遠銷國外,成為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現在,澳大利亞所有的羊只數量仍居世界第一,都是以產毛為主的美利奴羊。

三大領域概覽

1

種植業

小麥:

在澳種植面積最大的穀物,以質量高和出口量大而著稱。大陸各州都有大面積種植,有綿延4,000 公里的小麥種植帶,新南威爾士州和西澳州為主產區。

大麥:

大麥是在澳僅次於小麥的重要穀物,主要分布在小麥帶及不宜種小麥的其他地區,其中南澳州為最大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的40%左右。

其他穀物:

玉米和高粱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和高原地帶,新州西部和昆士蘭州。

甘蔗:

甘蔗是在澳除小麥和大麥外的第三大重要農作物,主要種植在昆州東南部沿海的炎熱多雨地區。

棉花:

主產區是新州內地河流一帶和昆州。

油料作物:

在澳主要的油料作物是向日葵、大豆、亞麻、油菜、花生和紅花子。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六大紅花子生產國。

其他作物:

在澳盛產多種熱帶和溫帶水果,主要有葡萄、柑桔、蘋果、香蕉等。

2

畜牧業

羊:

澳大利亞大約有一半的土地用於牧羊。目前分三種類型:

1、天然草場粗放經營區,面積最大,但羊的頭數不到全國的30%。

2、麥羊兼營區,該區有部分人工草場,種植穀物,還飼養肉羊和肉牛,羊只數佔全國總數的 40%以上。 3、高雨量區,主要靠人工種植牧草,廣泛使用機械和化肥,兼營肉牛,平均每公頃養羊6 只。該區面積最小,但羊頭數佔全國總數的30%以上。

牛:

肉牛業遍布全澳各州及北部地方。昆州、西澳北部及北部地區, 是粗放區。南方集約飼養區,氣候、土壤條件較好,草場又經過改良,有利於肉牛生長。

漁業:

擁有3000多種鹹水、淡水魚、甲殼及軟體類水生物,其中已進行商業捕撈的約600種。目前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等。

3

農產品加工業

農產品加工業食品加工業佔有突出的地位,其工廠數佔全部農產品加工廠數的 78.4%,主要包括穀物加工 (麵粉、烘烤)。 肉產品加工、奶製品加工和水果蔬菜加工(包括釀酒),以及毛棉紡業,農產品加工的規模一般都較大,廠址靠近原料產地。

發展現狀

1

合理生產分布

澳大利亞十分重視環境保護,重視自然生態平衡。一直以來,政府十分關注可持續農業的發展,所有的農田、森林、牧地和水體被要求有一定的比例,不能無限制地擴大耕地。同時還需要對農田實行輪作、輪歇以保持地力。

同時,澳洲人依據不同的氣溫、雨量、土壤等條件對農牧業生產進行了合理規劃。北方屬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是肉牛、水果、棉花、甘蔗、蔬菜的生產基地。如昆州,甘蔗面積佔全澳90%,棉花佔50%,水果佔39%,肉牛養殖佔33%。東南沿海降雨相對較多,氣候溫和,是糧食、蔬菜、奶牛、羊、肉牛的主產地,如奶牛養殖,維州佔63.8%,新州佔12.6%,昆州和南澳各佔7%,其他各州僅佔不足10%。中部內陸地區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主要是大草原低密度的粗放式牧業。農牧業生產的合理布局,不僅保護了生態平衡,而且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源回報。

2

智慧型勞動者

在澳的農場均為私人所有,往往一個家庭就是一個農場。家庭農場佔90%以上,股份合作農場不足10%。因此,澳大利亞農民既要懂經營管理和農牧業生產知識,還要會操作農業機械,並最終負責銷售。他們是集生產、管理、操作、營銷於一體的新型現代農民。農牧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如耕種、施肥、打葯、收穫、投料、擠奶等均實現了機械化。每個在澳的農場院子里都擺滿了拖拉機及各種農業機械,有些農場還有農用飛機,因此,農業生產率極高。平均每個澳農負擔耕地面積103.2公頃,生產糧食53697公斤或肉類5051公斤,養羊1615頭,出欄700頭,產羊毛7476公斤,養肉牛170頭。

3

高度的市場化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人均佔有資源多,農業人口比重小,因此,農業生產完全是商品生產,市場化程度高。他們以出口市場作為導向,發展針對海外需求的本土生產。近年來,北半球國家需要大量反季節水果,他們就利用與北半球季節相反的優勢,大力推廣葡萄、桃、櫻桃、甜柿等生產。

澳大利亞農產品質量高,成本低,國內外價格一致,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強。如牛奶,每100公斤的平均成本,美國為27美元,歐洲為30美元以上,加拿大則高達38美元,而澳則不到15美元。

與中國成熟的生鮮電商相比,澳洲本土市場的農產品銷售主要靠線下超市。無論是大城市的著名超市,如coles、woolworths,還是小集鎮的超市,貨架上都是琳琅滿目的農產品。超市一般從水果蔬菜批發市場進口大包裝蔬菜水果,分裝成小份後出售。超市的農產品,如甜椒、南瓜等都有精美的包裝,上面均有自己的品牌及廠名。企業通過品牌和包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擴大了市場份額。

4

協會助推發展

澳大利亞的農牧業協會十分普遍,主要按領域組建,也有按地域組建的,協會之間相互滲透,形成了多層次、多行業縱橫交錯的網路式的協會體系。協會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推廣普及農牧業新品種,新技術,開拓農產品國內外市場,維護農產品價格鏈的正常運行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他們不僅遊說政府的農業政策,使之有利農民,而且還與商家討價還價,使之讓利於農民。實際上,協會以第三者的身份,替代了政府的部分管理職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了各種協會,澳大利亞的農牧業生產就無法進行,政府的政策也無法落實。

5

重視技術應用

澳大利亞是一個創新型國家,在農牧業方面非常重視科技的推廣及研究。基本上每個州和大學都設有推廣示範及科研機構,形成了以政府、大學、協會、企業共同投資的農業推廣體系。農業科技的推廣實行項目制,每一項科技的推廣,都要明確項目主體和項目資金。項目實行招標制,農業企業、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都可以平等競標。項目資金一般由聯邦政府、州政府撥專款進行資助。政府還根據農產品的產值,向農民提取一定的科研基金,然後以項目費的形式,支持農業科研。

此篇文章刊登於《澳大利亞貿易投資指南》農牧食品 AGRICULTURE & FOOD INDUSTRYP178-1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澳中商圈 的精彩文章:

2018澳網正式開打!金花張帥首戰奪勝,36歲老將費德勒力抗新世代能否衛冕?盤點澳網最佳看點
Vodafone為你送上吉祥如意的新春大禮!狗年旺上加旺,更要「888」哦

TAG:澳中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