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州九嶷山腳下的村落,流淌著大山的敦實厚重

永州九嶷山腳下的村落,流淌著大山的敦實厚重

九嶷山下一個偏遠山村,年接待遊客300多萬人次,最多一天進村車輛達2萬多輛、

遊客10萬餘人——

下灌村旅遊為什麼這樣火

山環水繞,環境秀美

在前往九嶷山的大道上,遠遠看到,下灌村鑲嵌在畫山綉水中。村子南高北低,其形狀如一艘大船行駛在山水間。村口,掛著「江南第一村」的路牌,引人注目。

與湘南古村常見的依山傍水布局不同,下灌村傍水而不靠山,村子四周卻翠峰環繞。東有藍山,南有朱明峰,西有西嶺山,北有大板砠。東江、泠江、沐水,或環村而繞,或穿村而過,形成四山三河護村莊的格局。數條水流在此合流,灌而成溪,故取村名為灌溪。後更名為下灌,取眾溪往下注灌之意。

站在村頭「船舷」處眺望,由遠及近,農舍炊煙裊裊、雞犬相聞,綠色田野上村民辛勤勞作,進村道路、河道兩旁楊柳依依、綠樹掩映,展開一幅自然天成的畫卷。

村裡,每個村民都是導遊。他們會向進村的人介紹,下灌村是九嶷山「十里畫廊」「灌溪仙境」景區所在。從下灌村沿溪而上,有一條5公里長的峽谷,兩岸山巒起伏,與河水相映成趣。灌水涵清、文塔聳翠、松林暮煙、榜山喜雨、東山玉筍、西嶺雲屏、虹橋映日、鳳尾翻風等灌溪八景點綴其中,美不勝收。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遊歷此地時,愛其景美,曾感嘆:「游九嶷而不經此,幾失其真形矣。」

歷史悠久,古迹眾多

村裡72歲的老支書李乾富,對下灌村的歷史了如指掌。

李乾富說,下灌村始建於公元499年,其始祖為南齊時李道辯,受朝廷委派南下平亂。他功成之時,朝廷變遷。他見灌溪風景秀麗、水系發達、物產豐富,便隱姓埋名定居於此,耕種農田,繁衍子孫。時光過了1500多年,下灌村人口已達1.3萬人,成為遠近聞名的特大村落。

木質的老屋、雕花的房檐、窄窄的鵝卵石路、斑駁的石拱橋,走在村裡36條大小街巷,處處可見歷史遺痕。4口古井、7座供祠、6座青石拱橋、上百座明清風格舊宅等古建築,遍布村裡。全村現有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40餘處,包括狀元樓、文星塔、望疑書屋、灌溪學堂、洗硯池、讀書岩、賽景岩、掛榜山、仙人橋、廣文橋、石板橋、李氏宗祠、古涼亭、游江廟等,其中灌溪學堂和李氏宗祠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寬敞明亮的廣文橋上,李乾富介紹,這座風雨橋建於清代,橋上有亭,橋下清流潺潺。300年來,風雨橋為行人遮陽避雨,擋風禦寒。雖為全木結構,橋面卻用青磚鋪砌,建造精美,達到了實用與完美的高度統一。歷經一年又一年風雨,至今保存完好,成為村民、遊人休息、遊玩的重要景點。

崇學重教,人才輩出

對李氏先人,李乾富充滿崇敬。他說,下灌村人1500多年來耕田讀書、崇學重教、人才輩出。

李乾富拿出李氏科考中榜名單,上面記載,自唐至清,1300年中,下灌村孕育出了2名狀元、26名進士。在湖南歷代有史可考的13名狀元中,遠離寧遠縣城30公里的山村下灌村,以其彈丸之地卻佔有2名,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唐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下灌人李郃參加朝廷科考,一舉奪魁,中得狀元。宋朝皇帝宋理宗趙昀於1253年秋開科取士,下灌人樂雷發策試答對如流,力挫群雄,被皇帝欽點特科狀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小受舜德文化熏陶的李郃,科考時欽佩同科考生劉簧不畏權貴、仗義執言的品格,上疏請求皇帝,將自己的狀元讓給劉簧,雖然沒被皇帝採納,但李郃上疏讓第的故事傳為佳話,受到後人景仰,李郃也成為歷史上首位「讓第狀元」。

四大文化,源遠流長

舜帝南巡時,從下灌村經過;據傳明朝建文帝來這裡的龍回寺出家當過和尚;洪秀全部下起義失敗後,到這裡安家落戶;紅軍肖克部隊在村裡智殺國民黨將軍……

說起下灌村的歷史故事,李乾富滔滔不絕。

李乾富把村裡的歷史文化,歸納成為狀元文化、麻將文化、宗祠文化、飲食文化4大類。

說起狀元李郃、樂雷發的故事,下灌村民耳熟能詳。李郃因狀元讓第,得罪宦官,被排擠出京,初授河南參軍,不久即改任廣西賀州刺史。後以政績突出升任吏部侍郎,授正議大夫。在賀州任上,多才多藝的李郃與群眾同樂,發明了葉子戲和麻將雛形,後慢慢改進為今天的字牌(鬍子牌)和麻將,李郃因此被人稱為中國傳統的麻將文化的始祖,下灌古村也獲得「麻將故里」的美稱。

宋代狀元樂雷發的父親樂公明為南宋進士。在父親教導下,樂雷發從小博覽群書,精通經史,長於詩賦,少年時便立下收復國土、振興民族的宏大志向。因才華出眾被賜特科狀元後,由於力主北上抗金而受到當權的反對者排擠,憤然稱病回鄉,寄情山水,用詩詞抒發自己的愛國熱情。他在讀書岩著書,在象岩講學,其遺址至今猶存,成為激勵後人好學上進的生動教材。

時至今日,掛榜山、洗硯池、讀書岩、狀元樓等,有關狀元的遺迹、遺址留存有10多處,狀元文化、崇學重教遺風影響深遠。

下灌村的飲食文化,也為很多人津津樂道。「下灌人好客,也好吃」,吃得很講究。馳名全國的寧遠血鴨即發祥於此。這裡的甘蔗煮羊肉、瘦肉水丸子、花生嫩豆燜甲魚田雞、花油包卷子等,都是聞名遠近的特色美食。

整潔有序,如在畫中

如何讓千年古村走出山村,走向外面的世界?

從2014年開始,下灌村遵循「宜居、宜業、宜游」原則,通過建設歷史文化名村,把眾多文物古迹保護、挖掘出來,把生態、自然景觀保護恢復起來。村裡出台了村規民約,制訂了古村保護與發展規劃,明確了古村、古巷、古井、古道和新生活、新環境、新產業、新風貌「四古」、「四新」發展方向。

站在從村中穿流而過的泠江河邊,記者見到,河水清澈見底。兩旁的仿古建築以及跨河而過的風雨橋、石砌橋與成行成蔭的景觀樹,讓人置身於一幅美麗的畫圖中。

村委會主任李初中介紹,近兩年,村裡籌資9000萬元,恢復保護古建築,清理違章建築,整修村內道路,為近400棟房屋「穿衣戴帽」,彰顯古村特色。還在村前400多畝空地上,分季栽種百日草、一串紅、鳳仙花、孔雀草等,每當鮮花盛開,無邊花海將千年古村裝扮得艷麗迷人。村裡還組織舉辦麻將比賽、飲食文化節、祁劇表演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讓遊客看得滿意、玩得開心。

「村裡發展旅遊後,很多外出務工的村民紛紛返回,先後開起了100多家農莊、飯店、小吃店、特產店,生意火爆得很。」李初中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國小事 的精彩文章:

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永州的異蛇酒

TAG:大國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