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擊潰中年的不是流感,而是無原則的順從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擊潰中年的不是流感,而是無原則的順從

昨天晚上將近十二點,我看到了這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彼時,右手邊是酣睡的三歲女兒,客廳里孩子爸爸還正在書桌前工作。越簡單的生活似乎越顯得珍貴。

兩萬六千字,我很認真的讀完了,在靜謐的夜裡有說不出的恐慌和害怕,轉過身去親了親寶貝的額頭,緊緊的抱了一下孩子,感受一下真實的存在。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擊潰中年的不是流感,而是無原則的順從

在恐懼之外,心裡覺得很堵。從筆者的字裡行間,我能讀懂他無奈又隱忍的情緒。

「岳父表態後,我習慣性沉默,檢查三歲的孩子已經穿上羽絨服後,自己裹上衣服回屋去了。」這是文中第一處顯露出的無奈,長輩為大,筆者用了「習慣性沉默」。說明類似不管對錯,都要服從的小事,並不在少數。

當筆者擔心孩子被傳染,想把孩子和姥爺隔離開來,提供了兩種方案:第一種自己小三口出去住,第二種岳父岳母出去住;卻都被妻子否決了。「儘管大怒。最後還是洗洗就睡了。」這是筆者的原話。

當筆者和岳父要從酒店到醫院,筆者說「此時犯了個錯誤,岳父執意要走過去,我們也按慣性順從。」一個「執意」,一個「慣性順從」,兩個詞分明說出了在日常中,岳父的話語權和自己的順從。

特意複製了筆者的一段文字:

有一天夫人跟我說:爸爸救回來身體也很弱了,以後你就是我們家的主心骨了。

我說:以前我掙的錢是你、你爸、你媽加起來的兩倍,現在自己瞎折騰,也是你們加起來的總和。我不是主心骨?

夫人說:不是。家裡你說了不算。

我認真反思了這個問題。

家裡生活習慣不是由學歷、專業、收入來決定的,而是由脾氣決定的,誰脾氣大誰說了算。

我掙錢比他們多,但沒有做決定的習慣,只會在朋友圈抱怨。一位前同事就直白的告訴我,認為我對孩子不負責任。她家老人感冒不願意戴口罩,她一小時就收拾好行李把老人送出去住了。

聽起來很殘忍吧,但她家老人孩子都沒事!

我很好吧,但家裡有人躺在ICU。

你說了不算。這句話大抵會重重壓在筆者的心頭,動彈不得。筆者也並不是無緣無故舉出同事的例子,但又「慣性使然」,又有了下一次的妥協,在極度危險的路況和天氣情況下開夜車保證8點為岳父燒紙。

…………

看到這裡,在我感慨意外到來的是如此突然,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同時,有一句話如鯁在喉:已過而立之年的中年,在孝順的倫理里,不得不承受父輩的家長專制,孝順孝順,順著就好。流感很可怕,而更可怕的是總是需要順著的父母,順著他們把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我自己也有親身的經歷。孩子的爺爺沉迷於研究本草綱目,但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有一次,在我快要下班的時候接到婆婆的電話,電話里,婆婆的聲音在發抖,說自己吐的快要不行了,眼前都是黑的。同時,電話里還傳來孩子的哭喊,那個時候,孩子剛八個月。我扔下手頭的一切,打上車往家趕,路上呼叫老公趕緊回家,路上有一段堵車,我等不及下車在大馬路上狂奔。

回到家,看到快要暈厥的婆婆,還有圍在地上的哭喊寶寶。此時,孩子爸爸還在往家趕的路上。我只好把孩子放在推車裡,一手扶著孩子奶奶,一手推著嬰兒車。根本就顧不上哭得哇哇叫的寶寶,忙著向社區醫院趕。

最終的情況是,在社區醫院對症輸水根本無用,孩子爸爸趕回來帶婆婆轉去了據說是亞洲第一大醫院的三甲醫院,我和孩子在家焦灼的等待,還有害怕,任何的萬一都是我們這個小家庭無法承受的。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擊潰中年的不是流感,而是無原則的順從

最終幸運的是送醫及時,脫離了危險。而導致她嘔吐頭暈看不見的原因居然是,當天下午,她把公公治喉嚨痛的偏方,山藥根,自己熬制了超大的量,導致中毒。

而在這之前,我曾多次向老公和公婆科普不要自己擅自用藥,要去看醫生。但也依然阻止不了公公特意從老家帶來的馬蜂窩,不知道藏納了多少髒東西和污染物,居然要給孩子煮水治咳嗽。老公總說,年紀大了,順著他們就好,又不是什麼大事,何必計較。而不要心存僥倖的是,如果一旦有了事,將必然是大事。

每個家庭似乎也都有這樣的悖論:即使知道父母不對,也在孝順的外衣下順從。可是這裡有一個真相,是那些孝順的人不願意麵對:順並不等於孝,因為順比真正的孝容易多了。

朋友A的父母總喜歡吃剩菜,媳婦覺得吃剩菜不好,孩子長身體,沒營養,亞硝酸鹽又多,對家裡每一個人的胃都不好。給公婆提建議,講道理。公婆覺得剩菜又沒有變臭,怎麼就不好了,家裡不是有冰箱,冰箱不就是為了放吃不完的菜,覺得媳婦是沒事找事。

想讓老公給公婆說,老公說爸媽習慣了,你別那麼多意見了。媳婦只好自作主張把剩菜悄悄倒掉,結果又背上了浪費的惡名。於是,如此拉鋸之下,家裡每次吃飯都呈現出這樣的場景:公婆先緊著剩菜吃,孩子和媽媽吃新菜。朋友A覺得皆大歡喜。

這樣的孝順的確滿足了父母的意願,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所謂中年,至少30有+,曾經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奮鬥,終於可以在大城市立下小小的根基。父母一輩大多固守著自己的觀念,然而一味的順從,但凡有任何一次閃失就足以讓好不容易打拚起來的根基功虧一簣。有人說,功虧一簣又怎樣,那是授之我髮膚的父母。那問題來了,閃失帶來的後果,那個受之於你髮膚的孩子怎麼辦?他是不是無辜的。

順是最偷懶的孝。說服父母接受正確的知識很難,順從他們固執己見很容易。建議父母更好的生活習慣更難,順從他們一直如故更容易。教會他們辨別蹩腳的騙局很難,順從他們不斷的往家拉保健品很容易。

順有時候也是最不負責任的孝。順著父母在孩子面前說髒話,就必須接受孩子髒話連篇。順著父母對小家庭更加干涉,就必須接受自己的婚姻有間隙。順了父母,就無需顧及對孩子對另一半的責任了?而這些也並不是父母的初衷,他們一時迷糊,兒女不能糊塗,順從他們的迷糊,將是陷他們以不義,他們並不是想用你的幸福來交換對他們的順從。

中年似乎成了極其脆弱的階層,任何一個看似不經意的選擇都會把自己打回原形,滑向底層。

我見過為了滿足父母想要抱孫子一直生孩子的夫妻,可悲的是似乎沒有人覺得不妥,生個男孩就是自己的任務。我也見過年薪幾十萬的中產依然過著異常清苦的生活,因為自己去享受就是對吃過苦的父母的背叛,我們一起節省,而不是我帶父母去享受更好的生活。

那麼,什麼樣的孝才是避免中年潰敗的最優解。抽出時間,帶你的父母去了解你所理解的社會,他們的在大後方的安好才能讓你無所顧忌的披荊斬棘去奮鬥。

怕花錢估計是所有父母的痛點,要給父母算好一筆賬,什麼樣的錢不能省,這些小錢很可能將會付出更多更沉重的代價。不要只是給錢,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享受過才會有比較。健康和體面的生活才是給他們最好的孝順。

懂得底線和界限,雖然說家庭不講對錯,但涉及安全的,家庭和諧的可以講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會有偏頗的立場,如筆者的岳父,筆者的夫人。一個家庭的和諧若是以犧牲任何一個個體的幸福而換來的,根本不能稱之為和諧,也不可能會預見任何幸福的可能性。

在筆者的字裡行間,應該會有很多人都能讀懂他的無奈,在情感上,老一輩在為我們的下一代付出,不可指責。在理智上,我們已是中年,該說了算的中年,不僅在經濟上是,在思維上更應該是。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擊潰中年的不是流感,而是無原則的順從

脆弱的中年,對長輩的孝順,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拉上他們,有所指正,脆弱的家庭才會變得的更加穩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有了孩子之後,聽說你家像個垃圾場
你絕對想不到,大學教授居然會這樣規劃孩子的未來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