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跑完一百公里超級馬拉松,村上春樹是什麼感受?

跑完一百公里超級馬拉松,村上春樹是什麼感受?

每天15分鐘,每周帶你讀完一本書,

成為更好的自己

領讀人竹子薔薇

主播雲公子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共讀第五天

親愛的「365」書友,在昨天的共讀中,我們讀到村上春樹九月份在日本,十月份在波士頓的跑步小說家生活。透過他的筆觸,我們見證了他在跑步中遇見的那些人,那些事。

今天,我們共讀本書的第六章,對應書本第109—128頁,品讀村上春樹跑超級馬拉松——一百公里的經歷。

01

百公里超級馬拉松

北海道幾近日本北端,每年六月里,佐呂間湖一百公里超級馬拉松在這裡舉行。

佐呂間湖實在是個巨大無朋的湖,跑者們起於湖西岸的涌別町,終於東側的常呂町,最後八十五公里至九十八公里之間,從一個面朝大海的自然公園裡穿過。

比賽十分嚴格,跑過四十二公里,每隔十公里便設有一道關卡,如果不在規定時間內通過關卡,便自動喪失資格。

比賽之前,我在心裡打著小算盤,只要維持每公里六分鐘的慢跑速度,一百公里十小時就夠了,再加上休息和用餐時間,用時大約可控制在十一小時。

實際的比賽遠遠沒有這麼樂觀。

在四十二公里處,有一個標誌,水泥路上鮮明地畫著一條白線,越過此線,一切都是未知數。在五十公里處,我的身體有了感覺,出現了明顯的脫水,朦朧的不安掠過腦際:我真的能跑完一百公里么?

我休息了十分鐘,吃了些太太準備的簡單食品,換了衣服和鞋子,脫了帽子,補充了營養劑和水分,仔細做了伸展運動,在腿肚子上噴好消炎劑,重新出發。

然而,繼續奔跑的狀態並沒有回來,兩腿不聽使喚。我只能改變跑步策略,以上半身為中心,將兩臂大大甩動起來,以帶動下半身向前。

從五十五到七十五公里之間,雙腳雖然可以動了,但身體的各個部位逐一開始疼痛,警告連連,連聲悲鳴。

我用盡各種辦法來說服身體各部,勉強,乞求,恭維,申斥,鼓舞,百般努力,用盡一切手段,熬完充滿痛苦的二十公里。

當我跑到七十五公里處,感覺似乎有什麼東西「出竅」了,此後什麼都不必考慮了,只需隨波逐流,聽之任之,便有某種力量推動我前行。身體的各個部位,也逐漸接納了「疲勞」這一歷史必然。

跑進最後那漫長的半島狀原生花園跑道,跑法近似進入冥想狀態。周遭的一切變得異常靜謐,空氣平靜地進入體內,再走出體外。

跑過常呂町的終點線,還是從心底感到高興,心頭有一陣熱浪涌過。十一小時四十二分鐘,我跑完了一百公里的超級馬拉松。雖然沒什麼大不了,但還是有一種類似於成就感的東西湧上心頭。

02

我的低迷期——「跑者藍調」

佐呂間湖的賽事之後好幾天,我不得不手抓欄杆緩慢地下樓梯,兩腿哆嗦不已,手腕紅腫。

除了肉體,超級馬拉松帶給我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虛脫感。

肉體的疲勞難以消除是原因之一,但又不單是這樣。我不再像從前那樣,對跑步持有自然的熱情,雖然還認真地每年跑一次全程馬拉松,但身體的核心似乎盤踞著一種陌生的東西。

我無法恰如其分地分析出,但或許是近乎「心灰意冷」的東西,也可能只是對跑步產生了些許厭倦,要不就是體力撞上了年齡這無法迴避的高牆。

種種要素糾纏在一起,調配出真相不明的消極雞尾酒,我將它命名為「跑者藍調」。

此後很長時間,我迎來了長跑者的低迷期,跑全程馬拉松的成績每況愈下,練習也不似從前那般震撼我的心靈,比賽也不再像以前那般興奮,我對跑步,似乎失去了那種毫無道理的狂熱。

03

重懷豁達而奔跑

現在,我似乎從持續很久的「跑者藍調」的煙幕中解脫出來,雖然還不完全,但至少重懷豁達。

我不知道「跑者藍調」為何會來,又為何消失,我無從解釋,只是對於命運的饋贈,照單全收。

跑步這一行為,終於變回了日常生活中值得高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期盼著十一月六日的城市馬拉松,也很想知道自己究竟能跑得多麼暢快,但我也願意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任如何努力也無法跑得跟從前一樣了。

但最重要的,不是和時間競賽,而是胸懷滿足地跑完四十二公里,並享受自身。

親愛的書友,超級馬拉松可謂是村上春樹長跑生涯中的巔峰,卻也讓他陷入了低迷期。十年後村上春樹重懷豁達之心,洞察到自身的局限性,卻依然儘力地長期保持著自己的能力和活力。

那麼,在十一月的紐約城市馬拉松比賽中,村上春樹戰績如何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共讀吧。

END

往期共讀目錄

主播:雲公子。愛音樂、愛文學,嚮往雲一樣的淡然與悠遠,雲捲雲舒里體味百味人生。

音頻配樂:

1、Dennis Kuo - Ever Eternity

2、Robin Spielberg - Send Me a Lett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5讀書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她這麼惹人愛,情商這麼高?

TAG:365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