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身份認同?陳埭丁氏回族?——追根溯源,尋找阿拉丁

身份認同?陳埭丁氏回族?——追根溯源,尋找阿拉丁

開篇語:

小學,從《社會》課本上知道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看到,戶口本上的民族寫著「回族」。當時信息科技並不是很發達,所以也僅僅知道有這樣一個少數民族。中學,對回族的認識,僅僅是考試加分,中考加五分,高考加十分(據說以前加二十分)。大學,那時聽到最多的是「你是回族啊,那你怎麼吃豬肉啊」。即使到了大學,修讀「人類學」「民俗學」,我亦沒有想過追根溯源。

最近,有個師姐去泉州出差,在群里引起討論,促使我去了解民族歷史。歷史上,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曾吸引著許多海外人士來此經商。這亦是我們的起點和開端。綜合二十幾篇文獻資料及遊記,小編想以一種輕鬆的方式和大家分享。

故事開始了~~

唐朝時期,同學們從四海八方趕來相聚一堂。色目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小拉、小波漂洋過海,過五關斬六將,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來到中土大唐。原來是,小拉和小波聽說小唐這經濟繁榮,故插班來讀個MBA(工商管理碩士),說不準學成之後能回去造福家鄉。

歷經數年後,小明(明朝)戰鬥力十足,和小元(元朝)打了一架,使出降龍十八掌,連通三關,成功打敗小元後升級。小明從此叱剎風雲,威風八面,把百姓管得服服帖帖。

話說,元朝末年,色目人遭受迫害。改朝換代後,排外風潮備受吹捧,朱元璋實施海禁政策。

打不過,咱就認慫,趕緊跑呀,只待他日東山再起。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於是,被逼搬家,簡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哎,往事不開回首呀。這不,入鄉隨俗,從經商文化轉入到漢人的農耕文化,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切都是為了被當地社會接受而做出的主動努力。

據說,元代咸陽王賽典赤.瞻膽丁在雲南為官,其後裔到泉州經商,元末明初易朝後,避居陳埭。為了免遭迫害,後代子孫隱姓埋名,被迫放棄宗教信仰,取祖先的尾音「丁」為姓。

開始和漢族通婚,開拓新天地。婚後,男耕女織,圍海造田。為了溝通更加順暢,開始學習漢語。我還蠻好奇,最初是怎麼溝通起來的。但我沒找到相關資料。。。總之,能溝通就好嘛。

可惜,好景不長。到丁氏第七世至第九世,受到欺壓,祖先墳地被蠶食。然,家族中無人為官,故沒有勢力,沒有發言權。隱忍十八載,明知有理,亦默然未上訴。

為了改變被其他家族欺壓的命運,發憤圖強。皇天不負有心人。考上科舉,當上官。嘿,老子不發威,當我是病貓。我,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通過訴訟,成功奪回祖先墳地。當時,對著其他家族說:「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微信家族群

Hello,在嗎,出來冒個泡。

我終於考上科舉,拿到一官半職了。

恭喜恭喜,咱也揚眉吐氣了一把。

對啊。也不枉忍辱負重十八載,終於奪回祖墳了。

讓我們一起努力,擠擠擠,擠進上層社會。

嗯。兄弟們,都加把油,爭取更多人在朝為官。

必須的,官位可不是浮雲,是壯大家族的工具。

呀,突然想起來,如果咱們去宮宴,也不敢違背皇帝的命令。該吃豬肉時,也得吃了。沒辦法~祖宗會明白我們的苦心的。

祖墳被奪的教訓,激勵著家族子弟發憤圖強,不斷出仕,擁有顯赫的官位。仿漢俗:和漢族紅塵作伴,活得瀟瀟洒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到明萬曆年間,丁氏族人食用豬肉已是常事。隨著互動增多,家族從中國社會邊緣進入社會中心,產生社會移動。久而久之,祖先的伊斯蘭教信仰逐步演化成丁氏回族的集體歷史記憶。

丁氏策略即:合丁氏一族之力培養丁氏子弟,讓他們通過科舉考試成為王朝官僚來改變丁氏一族的社會地位,使其從受其他宗族或個人欺壓的狀況中徹底解放出來。而且,這也反過來增強了丁氏宗族的凝聚力,加深血緣意識和孝悌觀念。丁氏成為本土的「中國人」

丁氏宗祠

(圖片源自網路)

位於陳埭(曾用名:陳江)岸兜村。這座回字形宗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毀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兵亂。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任南京戶部主事的丁日近組織重修。祠堂佔地756平方米。祠堂具有傳統閩南民族的特色,以迴廊圍成院,磚、石、木構成主體。祠堂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即,祠堂的正中央,在平台上建立正廳,正廳四周建有廊無,前後左右銜接,構成漢字「回」字型。正廳為內口,四周廊無為外口,以及後殿東平削角砌築,使回字更具轉角頓筆而充滿立體感。當然,阿拉伯文字亦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伊斯蘭教聖墓

(圖片源自網路)

阿拉伯文對我來說,就是天書。

清真寺

(圖片源自網路)

還沒有去過,好尷尬

從宗教化到本土化

重視家風建設、加強家族凝聚力,是伊斯蘭文化的核心要義。故丁氏從宋元時期成文或不成文地立下家規「前人事事要為後人著想,致力於為子孫謀福利;後人亦要追崇先人,永世不忘祖先的恩澤」。這亦促使家族傾力培養家族子弟參加科舉考試,家族子弟亦以前人為榜樣,發憤圖強。經此,家族凝聚力不斷增強。

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不允許家廟、宗祠、族譜。祠堂本是漢族祭祀祖先的地方,是家族組織的象徵。種種跡象(如丁氏宗祠的修建)意味著作為穆斯林後裔的陳埭丁氏已經接受漢文化和當地習俗。可以這樣說,除部分宗教信仰和墓葬形式外,陳埭丁氏在血緣、居住環境、生存方式已經幾乎漢化了。

丁氏亦保持著頑強不息的戰鬥力。全國知名運動品牌如安踏、喬丹、銳步,都是陳埭丁氏後裔的產業。

後記:

雖然我不是「所謂印象」中的回族,但我羨慕會講回語會看迴文的人,認同家族血緣,亦尊重祖先曾經的信仰和文化。而我,有我自己的基督教信仰生活。

讚美主 Praise theLord

榮耀歸於神 Glory toGo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等等貓聽歷史之三:筆墨春秋
五運六氣系列二之天干地支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