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事物自己的味道

事物自己的味道

2月7日下午17時42分,劉敏君看完我的朋友圈後給我留言:希望再見你的時候你150斤。

2月7日下午17時51分,我的回復:大概除以1.5吧。

事實上在日本的那幾天,我還瘦了不少。這不怪我,日本的食物大都清淡到基本沒有油水,所以不得不遺憾地告訴我親愛的寢室長:你。死。心。吧。

雖然僅僅隔了一片海,同樣黑頭髮黑眼睛的日本人卻擁有他們獨特的飲食習慣。比如,日本人從來不喝熱水,大冬天進餐廳,服務生首先端上來的一定是和夏天一樣的冷水,還貼心地加滿了冰塊:-)所以,最後一篇遊記,我想對「吃在日本」這個話題做一個個人化的講述。

第一天早餐吃的是賓館的自助(不過跟團游基本上都是餐類包辦,而且大多數都在吃自助)。

那碗醬面非常好吃,肉醬咸乎乎熱撲撲的讓人想起山的味道。蛋餅和香腸,雖然看上去相當普通,但是吃起來有點怪怪的,那是少鹽少油的緣故。中間的甜蜜豆,甜得叫人訝異;吃餃子的時候要小心,湯汁可能會「咻」的一下射出來;在日本吃到諸如橙子之類的水果,簡直要涕淚橫流了(日本的蔬菜和水果都貴的嚇人∑(O_O;))。

好了,下面該說說這裡面最具島國特色的兩道菜:納豆和味增湯了。

我對這兩種食物的最初印象都來自蠟筆小新,看這個五歲的土豆頭呼哧呼哧地扯納豆絲吃納豆飯,大嚷「味增湯在咕嚕咕嚕地叫耶」,實在是太喜歡這個用天真反叛世界的小鬼頭了(?? ??)‥

味增湯鮮到舌頭都要掉下來了。小小的一碗湯里,春天的小鹿呦呦地叫喚,夏日的泉水順著山麓流下來,秋天吃不掉的果實在枝頭甜蜜地爛掉,冬日初雪悄無聲息地降落。四季的山林輪番在舌尖滑過,這自然親切的味道不由讓我對自然親切的饋贈感激到熱淚盈眶。

納豆據說有溶解血栓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納豆主要吃的不是它的豆子,而是豆子與豆子之間拉出來細細黏黏的絲。一開始看它的樣子,我一直以為是甜的。其實納豆本身沒什麼味道,吃之前要加入適量的醋和芥末進行攪拌,並且拉出絲來。這個我真的非常吃不慣,腦子裡拚命說服自己「我跟你講哦,這個超級健康,每天都吃一點嘛」,結果還是在堅持兩三個早上以後立馬繳械投降(′?_?`)不過拉絲的過程是在好玩,完全滿足了我那顆蠢蠢欲動的童心:-)

這兩種特別的傳統的食物是日本人每天必備的早餐食材,所以每天早上我都能見到。當然,「特別」同時也意味著「因人而異」,比如我就只能每天喝喝味增湯,而我媽在嘗過第一口後就拚死拒絕吃第二次。而且,其實大多數人估計都屬於兩者都吃不慣的那一類。

拉麵是我在日本吃過的主食里很喜歡的一種。日本的拉麵吃起來很像我們的速食麵,不同的是,它很有韌勁,嚼起來非常帶感,就好像嘴巴里在玩滑雪似的。拉麵的湯清一色都是味增湯,其餘輔料就只有一個蛋黃全生的雞蛋、切的薄薄的豬肉片以及幾粒蔥花了。

右邊的那一份,是我在富士山二合目里吃的,還配有各色各樣的天婦羅。天婦羅不是某個具體菜肴的名稱,而是對油炸食品的總稱,具體的種類則有蔬菜天婦羅、海鮮天婦羅、什錦天婦羅等。我感覺這次吃的天婦羅油炸得頗嘩眾取寵了,反倒失卻了食物自己的味道。

傳統的日本人認為,吃拉麵喝湯的時候要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這是對食物的一種讚美以及對主人的感謝。不過現在年輕一代的日本人已經差不多拋棄掉這項傳統了。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畢竟也是千年文化的投影,想想其實還是覺得蠻傷感的。

這幾天吃的正餐大致是這些了,主要的特點就是:量少、清淡,加上味增湯。

中間那條烤魚真的超好吃!酥酥脆脆外焦里嫩的,簡直美味!更重要的是,它沒有刺耶,全被剔掉了哦,這下子吃起來簡直不要更方便( ′???` )

每次吃現做酸奶,我都會在上面加上滿滿一層的水果。日本的現做酸奶,是真的「酸」奶,連我這個酸味超級迷妹都受不了了( -?_-? )而日本水果,卻全都真心實意地甜。

另外,還想說說日本的湯碗,通通都是紅黑色的漆器,這跟偏愛陶器和瓷器我們差別很大,而與他們的民族審美情趣有所關聯。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里說道:

「而漆碗的好處是,揭開蓋來送到嘴邊這一瞬間,當你看到幽深的碗底無聲沉澱的液體同容器的顏色相差無幾時,那是什麼心情?人固然不能分辨碗底的幽暗裡有些什麼,但手裡能感覺出湯汁緩緩搖動,碗邊上滲著些微的油汗,由此可知從這裡還在不斷騰起水氣。這水氣使人在湯汁未送到唇邊之前,已經朦朧預感到了香味。這一瞬間的心情,比起將湯汁盛在淺白的西式瓷盤裡,真是天壤之別啊!應該說,這是一種神秘,一種禪味。」

說完了主食,下面就來談談小點心吧~

其實壽司應該丟到主食里去,但是我卻拿它當零食吃,所以就姑且讓它矇混進點心裡來吧( ′???` )買壽司完全是因為看到「助六」這個名字完全挪不開腿,「鐘聲悠然 自南來,驚鳥四散 白骨現」,助六最拿手的落語《野ざらし》的調子,久久在耳邊縈繞。壽司里最突出的是米,粒粒晶瑩飽滿得可以立起來,一口咬下去滿嘴生津。第二張圖裡的壽司,心裡夾了顆梅子,酸溜溜的叫人高興得睜不開眼睛。

第三張圖是紅豆魚形燒。雖然造型一般般,但是裡面的紅豆好吃極了,香甜的就像紅豆自己。

至於章魚小丸子,我不是很吃得慣日本的醬料。不過大叔做小丸子的手法真的很厲害了,不愧是原產地大阪的手藝。

最後一張照片是我在吃蟹道樂門口的螃蟹燒,雖然確實很鮮美,但是一口螃蟹湯就要500日元,我還是更感覺肉痛一點(  ̄?  ̄ )

我做的抹茶:-)

在富士山腳下,我們參加了一次簡短的抹茶體驗活動,即聽著日本茶道大師的指導(當然有翻譯啦,否則我哪裡聽得懂呢( ′???` )),自行製作抹茶。

大致步驟為,將杯子里準備好的溫水倒入碗中,然後用茶筅進行分步驟多發麵攪拌。攪拌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抹茶的口感,其判斷標準為泡沫的多少。我做的那碗抹茶,相對來說攪拌的比較好,所以可以看到細密的氣泡均勻地覆蓋在表面,而且確實比我媽那碗好喝多了( ?? .? ?? )

而品嘗抹茶之前,一定要先吃一顆甜甜的大福。吃完面前的櫻花大福後,在前後味道的參差對比之下,抹茶就顯得愈加澀香清冽了。

日本的食物,最大的特點就是永遠保持著它們自己的味道。既不選擇煎炸爆炒獻媚口舌,也不添加刺激調料取寵味蕾。土豆最好的味道就是像顆土豆,魚最高的價值就是它確實是一條魚,這是這麼多天來,日本料理所告訴我的真諦。

不光光是食物,在日本,所有的事物大都遵循著這個原則,保持著事物自己的味道。大概是由於這個原因,石川啄木才會寫出「事物的味道,我嘗得太早了」這樣的詩篇吧。

怎麼樣,你嘗過事物自己的味道嗎:-)

走馬觀東瀛

事物自己的味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髮碧眼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起點與終點

TAG:烏髮碧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