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隨筆:希望「冰花男孩」的苦能照亮「未來之路」

隨筆:希望「冰花男孩」的苦能照亮「未來之路」

文/樊樹林

【作者簡介】樊樹林,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七中學。

隨筆:希望「冰花男孩」的苦能照亮「未來之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最近朋友圈都在心疼一個小男孩,他是雲南昭通的一名小學生,被稱作「冰花」男孩。天氣很冷,孩子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學校,頭髮都被冰霜染白。看到第一張圖想笑,看到第二張圖卻想哭。滿是裂口的手下面,是一份99分的考卷。照片是老師拍的,那天期末考試。早晨的氣溫只有零下幾度。他以為是晴天,所以只穿了兩件衣服,步行一個多小時到教室,同學提醒他才發現自己頭髮眉毛上全是冰霜。孩子今年八歲,是一名留守兒童。這條上學的路,他和姐姐倆人每天都要走。「上學冷,但並不辛苦。」(據1月10日中新網)

零下9度的極寒天氣,姐弟倆需要步行一個小時到學校,以致於到教室後昭通的這名小學生頭髮眉毛上全是冰霜。當小男孩的照片發到網上之後,迅即在互聯網空間「刷屏」,「冰花」男孩成了他的代名詞,而這幅照片戳痛了許多人的淚點和痛點;當「冰花男孩」凍得通紅的臉龐、小手與「99分」考卷兩相對照,也許更多的人會在潛意識裡重新認識和發現讀書、求學對於改變人生的重要性吧。

改革開放40年,儘管國民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有了很大的推進,但不可否認的是教育資源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還存在些許失衡現象,特別是在國家的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寒門學子還未能充分享受到改革與發展帶來的紅利。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他們上好學的難度係數不容忽視。於是「出身越差,上的學校越差,將來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造成的「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還較為突出;尤其是教育的投入是長期性、持續性的,不可能一時見效,當預期與投入產生「不對稱」之際,人的心理難免會失去平衡,於是一貧困地區青少年過早放棄教育競爭,成為新生代農民工在一些地方成為了一種「生存哲學」。

隨筆:希望「冰花男孩」的苦能照亮「未來之路」

就像文中的「冰花男孩」一樣,讀書苦、求學累對於他、或者這個家庭而言屬於一種堅硬的現實。但正如《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孫少平的內心獨白一樣,「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活得不平凡」。也正是在這種「知識改變命運」理念的支撐之下,農家子弟孫少平上高中時常常食不果腹,經受著飢餓的困擾,但他的精神是富有的,孫少平能有這樣的思想,不能不歸功於他的讀書。「冰花男孩」儘管年齡還小,對讀書、學習在認知還處於懵懵懂懂狀態,但從他的99分的考卷、天天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學校以及頭髮眉毛上全是冰霜的「圖景」看來,至少他內心非常堅韌,對讀書、學習還是非常刻苦的,這也是很多人看到這組照片後為之動容的主要理由。

命運是人用雙手去爭取的,精彩的人生也是靠努力打拚換來的。儘管對於每一個生命個體而言,成功的選擇千差萬別,但如果有讀書的機會卻不去珍惜,也是對人生每個階段價值排序的「逆襲」。眾所周知,從古至今教育都是社會流動重要的通道,希望「冰花男孩」現在所承受的苦難能照亮他的「未來之路」。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要從源頭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教育成就更多孩子和家庭的夢想,「教育扶貧」的精確、精準實施才能真正「拔掉窮根」。一方面,需要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讓扶貧資金真正用到實處,就像新華社對「冰花男孩」一事的評論上講,首先讓「冰花男孩」暖起來;另一方面,針對貧困地區的很多學生,還應該鼓勵他們進行職業教育,將求學、就業或者創業貫穿起來,不能讓他們「為上學而上學」;第三,下一步,各地必須按照「十三五」規劃指明的方向,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等。

「冰花男孩」也許就是下一個「孫少平」,也可能是下一個「俞敏洪」,只有國家持續推進高位的均衡、公平教育,類似「冰花男孩」的苦與痛才不會繼續上演,期盼!

隨筆:希望「冰花男孩」的苦能照亮「未來之路」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故事:母親之間的戰爭
歌詞:夢圓家鄉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