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治通鑒》,商鞅的幾種面孔

《資治通鑒》,商鞅的幾種面孔

2018年2月10日,黃昏,大雪陡然紛飛,落滿了天地以及天地中行走的人。歷史亦如一場大雪,湮沒了許多人和事。幸好,還有一群書友,他們願意書中踏古尋覓,思考過往。這期百悅讀書會,書友石宇瑩帶來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線裝本,豎行排版,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古今的距離。還好,我們願意站在歷史長河的下游,去追溯,去回望,去與那些故人對話,目睹他們的生活,透視他們的面孔,進而與當下不期而遇。

《資治通鑒》的書名源自宋神宗御賜「鑒於往事,資於治道」。這本書對宋代的國家治理大有裨益,對當下又如何呢?記得一位學者曾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看不懂當下,就去歷史中找找答案。看不懂歷史,就去當下找找答案。科技日新月異,而人性卻少有變化,這正是歷史對於我們的重要性。書友石宇瑩重點分享了書中商鞅的人生軌跡,並從「才、德、信」三個方面,去透視商鞅的面孔。才與德的關係如何?這個問題縱貫古今。司馬光認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這讓我們想到現在幹部的提拔標準「德才兼備」,其實古人早有精闢的論述。至於信的重要性,司馬光一語概括,「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從才德信三個標準鑒定商鞅同志,司馬光認為商鞅兼具了才和信,唯獨在德上大有欠缺,這導致了商鞅變法的成功,也導致了商鞅個人的悲劇性命運。

在時代大趨勢上,商鞅的面孔又是怎樣?書友洪健天引用經濟學家許小年對改革趨勢的評判。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中國每五百年就一次重大的改革。如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新朝時期的王莽新政,北魏時期的孝文帝改革,北宋時期的王安石變法,1978年的鄧小平改革開放,之間跨度都在五百年左右。從這個角度上看,商鞅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上,他通過法律形式確定了土地私有制,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他乘風而行,高高地飛了起來,卻又重重落下。商鞅倒在了秦國強大的路上,也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改革是一種顛覆式的創新,顛覆就意味著觸碰既得利益者,創新就意味著風險。 商鞅是改革的先行者,他看得更早,卻也死得更早,這是改革者的宿命么?

在打破階層固化時,商鞅又是怎樣的面孔?書友張軍提到了商鞅在這方面的貢獻。通過實行軍功制,普通士兵可通過殺敵加官進爵,獲得土地。這讓邊緣群體有了走向中央舞台的夢想,打破了貴族世襲的窠臼,讓秦軍成為了虎狼之師,為秦國一統六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評價商鞅的時候,我們又能看到什麼?司馬光通過對商鞅功過的梳理,總體上,還是給出商鞅功大於過的肯定。同樣,在對一個人評價時,我們也要引入多元評價的體系。書友張軍、馮國冬、田淑梅,王希文談到了教育改革中,孩子如何獲得有效評價的問題。隨著體育成績和平時成績計入最終考核,以中考等一次考試定輸贏的方式得到改善。多元評價標準給了孩子更多發展的空間,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體系得到了加強。

短短的兩個小時里,大家還圍繞著政府公信力,中央集權,依法治國,規則意識、商君書等諸方面進一步打開商鞅,認識商鞅,理解商鞅,發現商鞅背後人性的複雜,社會的複雜。從而理解當下,在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的大趨勢下,我們也從商鞅變法的教訓中汲取智慧,收穫力量。

窗外,雪早已停了。走出博閱書苑,深吸一口氣,讓清新透入肺腑。撥開迷霧,從歷史深處走出來的我們,借著讀書分享帶來的凈光,彷彿也更加看清了前方的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沒有同類
如何在紅海市場中發現用戶痛點?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