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痛定思痛,亡羊補牢,聖旨牌坊背後的那些事

痛定思痛,亡羊補牢,聖旨牌坊背後的那些事

原標題:痛定思痛,亡羊補牢,聖旨牌坊背後的那些事


在黃埔區紅山街道文沖造船廠生活區,有一個佔地面積12公頃的牛山炮台公園。如今,園內寂靜,樹木蔥綠,你很難想像在一百多年前,這裡曾經瀕臨珠江,是長洲要塞的一部分。


山上的炮台早已荒廢,唯獨芳草深處的一座寫著「聖旨」二字的古老牌坊還在默默地記錄著一段關於英雄與炮台的故事。

清軍攻陷虎門

1838年,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奔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查繳鴉片2萬餘箱,並於虎門海口盡數銷毀。


這樣一來,嚴重打擊了英國鴉片走私販的囂張氣焰,同時影響到了英國的利益。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由此引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 虎門銷煙

戰爭爆發之初,長期以天朝自居的滿清還沉緬於傳統的天下秩序和五服朝貢的輝煌過去,傲慢地只視英軍為蠻夷,認為不具威脅。


1840年6月,英軍統帥兼全權代表義律領兵到達珠江口海面,並以驚人的速度攻城略地,抵達天津大沽口外。本來主張戰爭的道光帝,眼見英艦迫近,懾於兵威,批答英國書,派琦善南下廣州談判;同時,將主戰的林則徐、鄧廷楨革職。


因不滿談判的進展,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攻佔虎門的大角、沙角炮台,發起虎門之戰。清守軍死傷700餘人,師船、拖船沉毀11艘。



▲ 虎門之戰

道光帝聞訊,下詔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並抽調各省兵力1.7萬人來廣州布防。2月23日英軍進攻虎門炮台,雖然部隊英勇抵抗,但不敵英軍,虎門炮台最終失陷。2月26日,英軍又出動海陸軍,攻破虎門橫檔一線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廣州。

烏涌之戰

攻陷虎門後,第二天英軍即氣勢洶洶地溯珠江而上,英軍的「加略普」號、「先峰」號、「阿里耶打」號、「硫磺」號、「摩底士底」號和汽船「復仇」號、「馬迏加斯加」號共七艘兵艦由荷伯特指揮,於當天中午到達魚珠,遭到了駐守在烏涌炮台的清兵的截擊,英軍向烏涌炮台展開猛攻。


烏涌,今稱「文沖」。烏涌炮台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所建,築有一座44炮眼的水泥築炮台,炮台臨江一面構築了野戰工事,架設大炮47門,還有大排木筏和混在水中的許多沙船,上面設置橫江鐵鏈,系著一艘10門大炮的沙船,以及由林則徐購置的洋船「甘米力治」號改裝的兵船「截殺」號和40艘水船,形成一條浮在水上的防線。



▲ 烏涌之戰

烏涌原有游擊沈占鰲,守備洪達科統率廣東、廣西兵約700人駐守。戰爭爆發後,湖南鎮箄總兵(俗稱鎮軍)祥福由湖南奉命統兵900人來粵調防烏涌口一帶。


據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增建祥鎮軍祠添置祀田碑記》記載:

祥福「甫到防地,周視舊築營壘,不合法度,正議遷改,而英夷輪船猝至轟擊。全軍奮勇敵愾,擊退英夷者三。不料海潮驟至,苦無舟楫接應,遂至慷慨捐軀,軍士皆致命效忠,無一逃者。」

戰鬥中,總兵祥福、游擊沈占鰲、守備洪連科及大部分官兵均壯烈犧牲。這一次戰役中清軍共陣亡軍官21名,兵丁415名。

聖旨表彰烏涌官兵

戰後,張之洞奏請朝廷,請求興建祥鎮軍祠和烏涌清官兵合葬墓,褒恤英烈。清道光皇帝准奏,於烏涌炮台附近的黃羊山(今牛山)腰建大瑩墓,禮葬捐軀的官兵,墓碑碑文曰:

「湖南、廣東、廣西忠勇官兵之墓。」並建牌坊一座,牌坊上額鐫「聖旨」兩字;在牌坊下面又建有兩進深的「祥鎮軍祠」,以祭祀在烏涌之戰中犧牲的湖南總兵祥福及其屬下官兵,「軍士皆得附祀焉」。



▲ 烏涌清官兵合葬墓。


烏涌之戰結束45年之後,光緒十二年(1886年),時任欽差大臣彭玉麟到祥鎮軍祠憑弔,發覺軍祠「頹廢荒涼」,便倡議收集捐款對祥鎮軍祠進行擴建。後祥鎮軍祠因日久失修而坍塌,今已不存,只存《增建祥鎮軍祠添置祀田碑記》石碑1方,已移於廣州博物館碑廊。

長洲要塞五大炮台群

經歷兩次鴉片戰爭以後,清廷中少數人開始注意到西方科技的進步,並意識到中外武器裝備上的差距。


1883年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他吸取了烏涌之戰的教訓,非常重視海防建設,整體上在扼守獅子洋進入省河要衝的長洲島及其珠江兩岸一帶,修建了長洲、沙路、魚珠、牛山和屏岡東山等五大炮台群,使各炮台之間互為守望,節節設防,形成完整的「長洲要塞」防禦體系。


新建的炮台大多為當時最新的西式炮台,安設明台暗道,大炮是從德國進口最先進的克虜伯鋼鐵後膛大炮。單個炮台採用磚石和三合土修築,十分堅固,炮台內部有藏兵洞、藏彈洞、暗道、暗巷等,結構複雜,構思巧妙,洞洞互相聯通,洞中有洞,既可以藏兵,又可以互相支援,還能及時逃生。



▲ 威遠炮台的德式克虜伯大炮


新式炮台在廣東水師提督統轄下,編為三個總台,第一線是沙角總台,第二線是威遠總台,第三線是長洲總台,形成了梯次防禦的廣州海防江防體系。至此,珠江口沿岸防禦工事蔚然一新,相當完備。此炮台防線,直至抗日戰爭時期,仍發揮強大的抵禦功能,阻擋了日軍從珠江口登陸的企圖。


------------------------------------------------------


聲明:本文編撰推送屬非商業行為,如涉及著作權問題,請著作權人或著作權持有人與我們聯繫,聯繫郵箱:3461003623@qq.com(本QQ為工作號,不加好友),我們將妥善處理。轉載請註明轉自「黃埔文化遺產」(ID:hpwhy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埔文化遺產 的精彩文章:

黃埔有段古丨花旗參漂洋過海 兩大國再續前緣

TAG:黃埔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