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包青天」和「老賊龐太師」,究竟誰是好人?

「包青天」和「老賊龐太師」,究竟誰是好人?

本 文 約4200

閱 讀 需 要

9min

宋代文化發達,以宋代為背景文藝作品也多,像《楊家將》、《呼家將》、《包公案》、《三俠五義》等等,從最初的話本到當代的影視劇,這些大IP經過歷代的演繹和完善,各有體系,各自的人物又愛竄場,《呼家將》里有穆桂英,《包青天》里有展昭,相互交疊,就像漫威宇宙那樣,構成了一個大宋宇宙。

漫威宇宙有個反派大Boss滅霸,大宋宇宙也有個反派大Boss,他就是「龐太師」。

一、挨罵最多的大宋第一反派

雖然在不同的故事裡,「龐太師」的名字也有差別,但角色定位和人物性格,是相當一貫的:他的身份是國丈,皇帝的老丈人,職責是干各種壞事,跟各種主角過不去,跟楊家將斗、跟八賢王斗,跟包公斗,而且硬是從宋太宗年間斗到了宋仁宗時代,算是特別能戰鬥的老不死級反派。

然而歷史上真有這麼個老壞蛋嗎?

氣勢蓋過包公的龐太師,《包青天》

GIF

首先必須說,正史上並沒有「龐太師」這麼個人,但演義人物不少都有所本,要說這個形象的歷史原型,還是能找出來的。

龐太師的名字,通常叫做龐吉(《楊家將》里叫龐文),吉祥的吉,一般觀點根據龐吉這二字認為,龐太師的歷史原型是仁宗朝的宰相龐籍,籍貫的籍。你看,一筆寫不出兩個龐字吧,「籍」跟「吉」又諧音,而且這個龐籍當過宰相,那個龐吉又是太師,一樣的位極人臣——可見,大奸臣龐太師就是他了,准沒錯。

那我們就來看看,此龐籍和彼龐吉,有多大的區別吧。

二、「龐太師」三宗罪辨析

中國傳統文學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愛走極端化,好的捧上天,壞的黑成渣。作為反派大Boss,龐太師當然是眾惡所集,概括起來,他的罪惡有如下三項:一、窮奢極欲,二、攀附內廷,三、勾結番邦。

如果對比歷史上的龐籍,我們會發現,這簡直是倒過來寫的。

先說奢,在越窮越光榮的傳統價值觀里,奢侈是大罪,也是反派必備的,《三俠五義》里龐太師富可敵國,為了突出強調,書里還給他加了一段重口的戲,說他誤食了有毒的河豚,想吐又吐不出,不得不喝糞水來催吐,家人用來盛糞的,竟是鑲金翡翠瓶和荷葉玉碗,其豪奢可見一斑。

而真實的龐籍,是有名的「窮宰相」。他小時候,名臣夏竦給他看過相,說他能當宰相,可惜一輩子窮命。兩點全中,龐籍果然後來當過宰相,也果然一生清貧,晚年他曾作詩曰:「田園貧宰相,圖史老書生。」要知道,宋朝公務員待遇不低,更別說是宰相,龐籍的經濟狀況,說明他是個清官。

而且,龐籍生性不愛財,司馬光給他寫的《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里提到:龐籍喪父,他的哥哥們爭財產,龐籍卻微微一笑:我已經有了朝廷俸祿(龐籍時任開封府兵曹參軍),遺產就都留給哥哥們吧。不取一文,瀟洒而去。

也正是這件事,讓龐籍獲得了尚義輕財的美名,不久後,主管公用馬匹的群牧判官出缺,當時宋真宗剛駕崩不久,即位的宋仁宗年幼,太后劉娥臨朝,不少眼紅肥缺的人走她的門路,主事官員們決定選個有清正名聲的人來當這個官,就選中了龐籍,他也就此踏入了大宋的權力中樞。

再說後宮裙帶關係,演義作品中,龐太師權傾朝野,靠的是「國丈」的身份。然而在正史中,龐籍跟內廷不但不沾親,關係還挺差:內侍楊懷敏違反祖制,頻頻借馬,他揭發;仁宗寵妃尚美人越次下旨,他彈劾,害得尚美人被仁宗狠訓一頓;劉太后死後,楊太后想繼續臨朝,他奏請仁宗親自主政,還建議把垂簾聽政儀式的用具統統燒了。

連太后都敢衝撞,一般的違紀官員就更不在話下,在龐籍的宦海生涯中,被他參上一本的官員不在少數,可謂剛直不阿。

最離譜的是第三項指控:勾結番邦。

說起來,這還是近年來影視作品的創新,《少年包青天》里,為了進一步突出龐太師的邪惡,竟然給他加了勾結遼國的新戲份。然而現實中,龐籍曾經長期主政陝西,戰鬥在宋朝與西夏的邊防第一線。在陝西挑大樑的十餘年間,他始終沒有讓党項人從自己的轄區佔到半分便宜。不僅如此,他還發掘、提拔了眾多賢臣良將,包括一代名將狄青。朝廷一度讓龐籍與范仲淹、韓琦一道兼領四路招討使,就是肯定他在國防事業上的傑出貢獻。

《少年包青天》中的龐太師

三、被熊孩子坑掉的宰相

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功高望重的龐籍迎來了人生的巔峰:他被仁宗任命為宰相,兼領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然而,正所謂嶢嶢者易缺,老龐性格剛直,得罪人不少,雖然登上相位,不少政敵卻在暗中盯著他準備抓把柄,僅僅過了4年,他的宰相之路就走到了盡頭。

龐籍的失勢,是因為他被自己的後輩給坑了兩次。

頭一次,他外甥受賄,事發後,龐籍當然不徇私情,把外甥發配邊緣州縣,臨行附贈板子一頓,沒想到這小子不禁打,走在半路上就傷重身死。結果龐籍的政敵抓住這件事大做文章,說龐籍才是受賄主謀,故意打死外甥殺人滅口。物議沸騰,導致龐籍最終被外放鄆州(今山東東平)。

不同於這個不成器的外甥,第二個坑了老龐的,卻是有宋一代出名的有為青年,司馬光。

還記得前文提到,龐籍的墓志銘是司馬光寫的嗎?龐家與司馬家世代交好,司馬光自幼深得龐籍的器重,龐籍對司馬光不僅一力薦舉,還經常把他在自己身邊手把手的教他處理政務,還給他空間讓他放手歷練,誰知這一帶,竟給龐籍帶來了禍端。

龐籍罷相後,宋仁宗考慮到他對西夏的情況比較熟悉,不久又把他從山東調到并州,就是今山西太原,司馬光也隨同一起。當時在麟州(今陝西神木以北)的宋夏邊境,有一條河,叫屈野河,雙方隔著河東西對峙。党項人故意在河西種地,引誘麟州的宋軍,龐籍對此心知肚明,一向禁止宋軍越河作戰。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情況發生了變化,麟州知府武戡貪功,反覆主張乘党項人後撤,把地盤擴展到河西,修築堡壘長期據守。

龐籍接到武戡的提議,派司馬光前去調查情況,司馬光當時正年輕,還不像後來那麼沉穩,看了一下,就認同了武戡的計劃。出於對學生的信任,龐籍批准了計劃。

武戡於是帶兵渡河,結果中了埋伏,損兵折將。事後,朝廷派御史來調查,龐籍為了保護司馬光,自己把鍋背了,於是他又被貶往青州。可以說,這回龐籍被司馬光坑得更慘,不但貶官,對西夏的不敗紀錄也丟了。

經過這一次打擊,龐籍徹底看淡了功名利祿,數年後,朝廷打算重新起用他的時候,他極力推辭,最終以太子太保的身份致仕。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76歲的龐籍因病去世。司馬光懷著悲痛而歉疚的心情,為他題寫了一篇情深意切的墓志銘。在銘文的末尾,他用8個字總結了老師的一生:「身毀名傳,垂之千年。」

四、龐籍和包拯,誰更像「青天」?

既然真實版的「龐太師」並不是個壞人,那麼,他有沒有跟「大宋宇宙」里那些超級英雄們斗過呢?答案當然也是,沒有。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請出一位大宋先進典型,來跟他做一番比較——有請包青天包大人!

我們先要說明一點,雖然是同朝為官,但龐籍和包拯並沒有什麼交集,因為龐籍大部分時間都在邊郡為官,而包拯則在京城或內地為官,包公的文集里也沒有提到過龐籍的名字。所以在正史中,兩人根本不曾發生過衝突,包公的虎頭鍘更沒鍘過龐大人。不過,作為同一時代,又有著相似軌跡的人,這二位倒確有很多相似之處,可以互為參照。

兩人都入過台諫,龐籍曾任殿中侍御史,而包拯曾任監察御史、知諫院和諫議大夫。也就是說,都是紀檢部門的幹部。

這個崗位所需要的素質,比如勇於跟不良風氣作鬥爭、秉公執法、剛直敢諫、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愛民如子、斷案如神……等等這些,演義賦予包公的優點,雖有一定的神化,但也大體真實。而通過前文對龐籍的介紹,我們可以說,這些有點,他同樣具備。

甚至有一點,他比包青天做得更好,那就是只講原則,不講世故。

朋黨是宋朝的一大政治痼疾,仁宗朝朋黨現象為禍尤甚。龐籍抨擊過朋黨,且言行如一,即便是他的政敵,也從沒說過他「結黨」。

而這一點上,包公卻遺憾地未能免俗。包拯也聲稱反對朋黨拉幫結派,但有一次,他被自己保舉之人牽連,慘遭貶官後,情急之下的包大人寫了一封帖子向自己的同年求救。這封手札在南宋時期到了名士周必大手中,周必大沒有公布具體內容,卻感嘆說:「《國史本傳》說包公不作私書,如今看來,他也不是這麼高冷的主嘛。」

影視劇中的包公,一般都是這樣鐵面無私的形象

如果說這個孤證說服力尚嫌不足,那下面這件發生在皇祐三年的事,就很說明問題了。

當時有個外戚張堯佐,靠著侄女張貴妃的枕頭風,一路做到宣徽南院使、淮康節度使、景靈宮使,沒幾天又加了個群牧制置使,升遷速度比坐火箭還快。

朝中對此普遍不滿,御史唐介挑頭髮起彈劾,時任知諫院的包拯也跟進,並且是抗議者中態度最激進的,據說他當著皇上的面,聲嘶力竭,唾沫星子都濺到了皇上臉上。逼得仁宗皇帝不得不收回了一部分對張堯佐的任命。

然而僅僅一年後,仁宗又趁事態平息,給張堯佐加了宣徽使,唐介又一次提出抗議。可這次他發現,上一回的戰友們,這次都沉默了,包括包拯。

唐介一打聽才知道,原來當朝宰相文彥博靠走張貴妃的路子當上了平章事,仁宗一朝台諫官與宰相的關係十分密切,宰相欠了貴妃的人情,台諫自然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老唐這一氣非同小可,憤怒之餘,他把矛頭對準了宰相和同僚。唐介彈劾文彥博「陰結貴妃、專權任私、挾邪為黨。」,而文彥博的「黨」是誰呢?一個是吳奎,另一個自然就是包拯了。

唐介當著皇上的面痛斥文彥博,文彥博自知理虧,也不敢反駁。這次彈劾的結果是唐介、文彥博和吳奎一起被貶官外放。包拯不但不避嫌,還上疏為吳奎鳴冤,甚至大罵唐介惡意誹謗。連仁宗都忍不住憤憤道:「唐介說吳奎和包拯與文彥博結黨,看來還真沒冤枉了他們。」

既然皇上這麼說,那為什麼包拯沒有跟文彥博和吳奎一同被貶呢?因為,老包的身後不但有文彥博,還有一個更大的後盾:三朝重臣韓琦。

現有的包拯文章中,與他人往來的書信僅有二封,一封是給文彥博的,一封就是給韓琦的。韓琦接替文彥博入相後,號稱「不為苟合」的包拯不僅一次也不曾參過韓琦,還對他推行的各項政策大造聲勢,積極應和。他甚至配合韓琦,用一些很勉強的借口把跟韓琦不對付的兩任三司使都彈劾掉,直到自己當上三司使,這種做法連韓琦的老朋友歐陽修都看不下去,怒斥道:「為了搶別人的牛就糟蹋別人的田地,未免太過分了吧!」

包拯依附文、韓,換來的是豐厚的回報。在兩位大佬的扶持下,他的仕途雖偶有顛簸,但整體還算順風順水,終成一代名臣,也確實頗有政績,只是,跟民間「道德完人」的牌坊,終究是有差距吧。

龐籍和包拯都只是一時名臣,而非劃時代的偉人,他們對所處朝代的影響力也並沒有演義中描述的那麼誇張。正如胡適所言,所謂的包青天,「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大眾把想像中清官應有的美德,統統投射到這個形象身上,從而塑造出的圖騰。而要說真實的歷史形象,僅就「君子不黨」和「言行如一」這兩項來看,反倒是被各種演義黑了幾百年的龐籍,更接近這個標準。

歷史和演義的錯位,有時真的蠻有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們不約——與大流感的百年之約要到了嗎?
學霸蔡元培,與時俱進三段婚

TAG: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