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國是發達國家,為什麼舉辦冬季奧運會沒有錢,場館設施建設一再縮減經費

韓國是發達國家,為什麼舉辦冬季奧運會沒有錢,場館設施建設一再縮減經費

本次平昌奧運因為經費和工期問題,開幕式主場館並沒有蓋屋頂,之前綵排時就有大量的人因沒法忍受寒冷,提前退場。那刻是零下14度的寒冷環境呀,看來沒錢啥都不好辦,就只好忍著了。

2018年2月9日,韓國平昌冬奧會開幕了,韓國與朝鮮兩國代表團將舉「朝鮮半島旗」共同入場,表示和平了。政治上和平,經濟上,奧運會卻是一筆透支賬,越算越難堪。

9年前,北京奧運會舉辦之際,印象最深的就是,雖然奧運會全球皆知,但許多城市,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許多城市卻越來越不主動申請了,虧呀,虧大發呀。尤其是許多場館場地建設,只為一時,後續利用有限,不少投入就打水漂了。

韓國是發達國家不假,但奧運支出可不能簡單財政劃撥呀,還是要去化緣呀,要去拉贊助呀,要去講各種故事呀。

利用這個機會,來講清楚幾個概念吧,


不管是冬季奧運會,還是夏季奧運會,它的支出取決於該城市的大小和發展水平。工業化程度低、規模小的城市比起那些大城市來說,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來建設奧運會所需的基礎建設。

「昂貴」和「便宜」的運動會是有區別的。如果它們需要廣義投資方面的交通基礎設施、通信系統等項目的建設,就是一場昂貴的運動會。悉尼、巴塞羅那、漢城、蒙特利爾和慕尼黑就投資大量資金用在場館建設。巴塞羅那和漢城,還有北京為了成功舉辦奧運會,對城市的基礎建設進行全面改良和升級。

奧運會的經濟效益,僅對財政的投入和對基礎建設的投入分析是不夠的。在相當長時期內,奧運會帶來核心的效益:大幅提高舉辦城市的形象,打造了全球範圍的知名度。


奧運收益主要來源,當然就冬季奧運會來說,要打很大的折扣,與夏季奧運會遠不在一個量級上。這些收益包括:

01、電視轉播授權收入。電視促進著奧林匹克運動的長足發展,國際奧委會創建了電視授權的政策確保這項國際體育賽事能夠讓最廣泛的觀眾免費觀看。

02、市場開發收入。贊助費用成為了奧林匹克運動財政收入的第二大支柱。1984年之前,沒有真正意義上國際市場開發的存在,各國奧委會還不到10家。從1996年到2008年,長時期電視轉播和贊助合同簽署,都確保了贊助費用這一重要財政來源。TOP計劃於1985年正式啟動,之後,國家奧委會也發展到199個,這樣,199個國家共同打造出奧林匹克品牌的全球促銷平台。

商品許可收入是一項新的財政來源。亞特蘭大和悉尼奧運會,許可權收入都超過4400萬美元。這一數字是美國最大單一體育盛事——美國職業橄欖球聯賽超級碗決賽許可權收入的4倍。2000年悉尼奧運會,這一收入大概是5億美元。

03、門票收入。

04、「特殊財政收入」。

比如,奧林匹克紀念幣、奧運郵票和奧運彩票。

奧運紀念幣第一次被使用是在芬蘭,為了支付1952年的赫爾辛基奧運會。然而,真正為人矚目的是1972年慕尼黑運動會,紀念幣收入成為這次奧運會的主要財政來源。

辦奧運會、冬奧會這些大型運動會都是要花政府的錢也就是納稅人的錢,如果花多了,韓國民眾覺得花那麼多錢,又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下次選舉就會用選票懲罰這些亂花錢的。平昌冬奧會,總預算130億美元,除去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部分,舉辦賽事時相關的開銷都要接近3萬億韓元(大概27億美元),即使有門票以及轉播權、贊助等收入,除去大搞建設的部分,預計還是要虧500億韓元,大概4千多萬美元。

所以韓國民間反對聲音很大,大批網民指責韓國政府為了面子搞這些大賽事,「浪費國民稅金」。為冬奧會興建的韓國高鐵KTX,連接平昌、江陵和首爾地區,並且提升了平昌的一系列基礎設施,算是有利日後經濟的部分,不能削減。

韓國是發達國家,主要指的是人均GDP和經濟總量達到某些指標,不是指政府的財政盈餘,韓國政府只能各種削減場館建設部分開支,開閉幕式場館沒有頂棚,大家只能湊合凍著了。

即使指標是發達國家,自己口袋的錢也還是不多啊,只能湊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鵬鵬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母親:史上最讓人尊敬的母親
李鴻章臨死前叮囑,最可怕的不是日本和美國,而是它

TAG:鵬鵬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