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業醫生能分辨出「真假精神病」嗎?

專業醫生能分辨出「真假精神病」嗎?

專業醫生能分辨出「真假精神病」嗎?

羅森漢恩實驗和《精神病房裡的正常人》

研究人員:大衛·L. 羅森漢恩 Rosenhan

研究領域:社會心理學

1973 年,美國心理學家大衛·L. 羅森漢恩發表了一篇名為《精神病房裡的正常人》的文章,詳細探討了精神疾病診斷標準的有效性。羅森漢恩說服了八個完全正常的人把自己送進美國各地的精神病醫院。這些「假病人」包括一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三名心理學家、一名兒科醫生、一名精神科醫生、一個畫家和一個家庭主婦。

幻聽

首先,假病人撥打了醫院的預約電話。他們所描述的唯一的癥狀就是他們會聽到聲音。他們說,聲音通常是模糊的,但聽起來似乎是「啪」「嗒」和「砰」,此外,他們還談了自己的生活、家庭和親密關係。

他們都立即得到了令人擔憂的診斷,但他們後來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癥狀。當醫院的工作人員問他們有什麼感覺時,他們回答還好,沒有再聽到任何聲音。他們都渴望出院,並在護士的報告中被描述為「友好」「合作」和「沒有表現出異常的跡象」。他們接受了藥物治療,儘管並沒有真的把葯吃下去。醫院總共發了2100 粒各種各樣的藥物,但他們把葯都偷偷扔在了廁所里,在醫院裡,他們經常發現真正的病人也會把藥片偷偷藏起來。然而,儘管他們的一切表現都理智又正常,但裝病的事實從未被發現。他們中的一個人被診斷為躁鬱症,其他人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在平均19 天后,他們得到了「精神分裂症有所緩解」的診斷,終於出院了。於是,精神病人的標籤被徹底貼在了他們身上,並會一直影響他們以後的生活。

寫筆記

他們花了大量的時間記錄自己在精神病院里的經歷。他們在最初偷著寫,但在不久以後,他們發現醫院的工作人員對此根本不感興趣,也從來沒有看過他們的筆記,於是後來他們在白天的房間里公開地寫。

一位護士每天都在病例中說他們「沉溺於寫作」。顯然這一行為被認為是精神分裂症的癥狀。在每個醫院中,醫護人員與患者都被嚴格隔離。

醫護人員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包括食堂、浴室和會議室。假病人稱這些被玻璃圍起來的區域為「籠子」,在他們的記錄中,醫護人員平均出現的時間只佔了工作時間的 11.3%。並且,當醫護人員出現時,他們極度迴避與病人

交談。當假病人向他們提問,比如「某某醫生,麻煩問一下,我什麼時候可以出院?」最常見的回答是「早上好,戴夫。你今天怎麼樣?」醫生說完就走了,並不觀察病人的反饋。

羅森漢恩生動地描述了醫院的去人性化:

到處都能體會到無力感。被診斷為精神病後,患者被剝奪了許多合法權利……個人隱私被侵犯,醫護人員可以隨意進入患者的宿舍,檢查他們的財物……患者的個人衛生和排泄物經常受到監督。甚至有的廁所連門都沒有。

患者的怨言

雖然「假病人」從來沒有被工作人員發現,但他們卻經常被其他患者拆穿。最初的三次住院治療期間,病房裡 1/3的患者發現了假病人的真相:其中一些患者觀看他們記筆記,並對他們說:「你不是瘋子。你是記者或者教授。你是來醫院視察的。」

羅森漢恩寫道:

識破真相的不是醫生而是精神病人,這一事實表明了巨大的問題。醫生在假病人住院期間未能發現他們神志正常或許是由於醫生……比起將病人誤診為正常人,更傾向於將健康的人誤診為病人……因為把病人錯當成健康人顯然是更危險的。出於極高的警惕,醫生會懷疑健康的人身患疾病。

每當已知與未知的比率接近零,我們便往往會製造出『知識』,並假裝自己比實際上知道得更多。好像我們總是很難承認自己的無知。對行為和情緒問題的診斷和治療的需求是如此巨大。

但是……我們一直給患者貼上『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和『瘋子』的標籤,就好像從這些詞語中我們已經掌握了這些問題的本質。實際的情況是,我們在很久前就知道診斷通常是無效或不可靠的,但我們卻仍在持續地使用它們。現在,我們都知道了,我們並不能區分精神異常的患者和正常人。

實驗結論:

部分精神專科醫生並不能區分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並表現出危險的去人性化行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空間網 的精彩文章:

Science:你的社會階層越低,你就越明智

TAG:心理學空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