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多次改名,變更日期,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春節原來還有這些故事

多次改名,變更日期,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春節原來還有這些故事

春節,是每年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各地都會舉行一些慶祝活動,以表達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過年起源於我國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起初日期並不固定,秦朝之前先後規定過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過年」,直到漢武帝實行「太初曆」才正式確定在正月初一。1912年,中華民國宣布改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不稱元旦。後來曾試圖廢除春節,但推行遇阻,為順從民意,確定了陽曆年首為元旦,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的並存格局。

關於年還有這麼一個傳說,「年」是傳說的凶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又叫做「夕」。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臘月底這一天,就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他身穿紅衣,在屋門上貼紅對聯,在屋外放著鞭炮,敲鑼打鼓,年獸就被嚇跑了。之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放鞭炮、穿紅衣服、貼紅對聯、敲鑼打鼓,以震懾年獸,就形成了過年的習俗。

別看春節期間假期就那麼幾天,其實,從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直到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龍抬頭)都是大年的範圍。

春節,是一個辭舊迎新、合家團圓的大日子,不論身在何方,春節永遠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互鑒 的精彩文章:

百兵之君,短兵之祖,有了劍,才能瀟洒走天涯
西北糧倉、交通咽喉,河西走廊煥發新生機

TAG:文明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