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翁墩村為什麼在正月初一迎財神?

翁墩村為什麼在正月初一迎財神?

漫談閩北.風土人情

為了讓大家充分領略

南平當地風土人情、習俗,

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值此2018年到來,

《最閩北》特開闢了一塊閩北風俗板塊,

記載了打牙祭、迎喜神、鬧社火等

諸多閩北風俗的有關內容。

每周我們將定期與你見面,

一起漫談閩北風俗。

武夷山.五夫鎮

翁墩村為什麼在正月初一迎財神?

正月初一是春節的第一天,除了自家依俗進行的事項之外,一般來說民間沒有舉辦活動,而五夫的廟會卻一場接著一場。正月初一到十五,除了社神祭祀外,還有一個迎財神的習俗,隆重而熱烈。

五夫的財神廟在翁墩村向陽自然村,廟中所奉有關帝、奎星、趙公明。

民間有趙公明、「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綿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之說。道教傳說,趙公明是終南山人,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因助紂攻打武王,死後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並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下。五顯財神的兄弟五人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死後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髮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最初是指「奎主文章」,後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為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所以此神多供奉於孔廟、儒學、書院等地方,或在這些地方立奎星閣、奎文閣。或許受儒家義理灌溉至深,向陽村人把文運之星也奉為財神,可謂開明智慧。因為文化是德業之基,是比金銀更大的財富。

向陽迎財神的時間在每年的正月初一,這天村民把財神從廟中抬出,遊走於大街小巷,鑼鼓隊、鎖吶隊、彩旗隊、花轎隊依次前行。關帝、奎星、趙公明分別坐3頂花轎,轎旁女孩撐傘。迎神時,沿街居民站在自家門口恭候,游神隊伍來到跟前,主人放鞭炮迎接。在敬神的同時,主人不忘頭等大事——接福。財神轎前有專人燃香,游神隊伍來到自家門前時,主人用自家的香交換寺廟之香,意為接得了香火,接得了福氣,來年風調雨順、人才興旺。當然,游神隊伍最喜歡進富裕人家,因為他們的財力雄厚,財神到這些富戶之家,能夠收到豐厚的紅包;而主人也滿心歡喜,因為討來了吉利。寒冬之後的新春之際,迎來了財神,預示來年財源廣進、文運亨通。

備註:以上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

黃睦平,筆名老木,新聞記者,中國文藝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延平區作家協會副主席。長期以來致力於閩北民間文化、旅遊文化、風俗民情、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出版《閩北民俗》《俗話閩北》《點點羅》《梅朵朵》《閩北民俗由來》等專著。

新書簡介

《閩北民俗由來》,生於斯,長於斯,而傳於斯,真正是閩北本土的故事。其樸實無華,妙趣橫生,值得一讀。

編輯:小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閩北 的精彩文章:

TAG:最閩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