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我們在上海吃過的早點

那些年,我們在上海吃過的早點

吃遍天下無敵手,說走咱就走!

還記得這麼些年我們在外吃的那些早飯嗎,還記得吃早飯時候的那個場景嗎,還記得那麼些年我們為了上課不遲到衝進食堂搶早飯的情形嗎,還記得我們為了微信上的那篇美食推文,大冬天的早起乘上最早的班車找到那間看似破爛不堪,味道卻吸引大批人流的早點鋪嗎。

我都記得!

——憶仁者

—憶仁正文—

每天的第一縷陽光的照射,都提醒我們新的一天又要開始了,吃早飯的這一環節必不可少,那是一天活力的象徵,也是一天工作的動力;在大上海的這些年吃過的早點數不勝數,生煎、鍋貼、雞蛋餅、山東煎餅、油條豆漿、粢飯糰。。。可以說多到半個月都不重樣

GIF

每一口吃下去,不僅滿足了大早上空空的胃,更是品嘗到這座城市的味道和情懷,那些個豆漿油條粢飯糕,酥餅油茶糯米團無不包含著每一個早起做早點的辛勤人的熱情和對自己事業的熱愛。

蔥油餅

在上海的很多街邊小巷都能發現蔥油餅的小攤,這是一道深受上海民眾喜愛的早點之一,有時候你會發現它不止出現在早點攤上,一天到頭,一年四季都有的賣而且人氣可謂居高不下;大小和巴掌差不多大,油燦燦黃亮亮的色澤很能勾起人的食慾,外皮的酥脆吃一口都不禁發出深深的感嘆,蔥油餅顧名思義,蔥和油是必備,蔥香四溢,回味無窮

說起吃蔥油餅還有一段小故事,那個時候上大三,課不多,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到處找上海的推薦小吃,阿大蔥油餅的攤是在一個巷子里,不難找只是人滿為患,可見這家蔥油餅店是有多好吃,當然其中也不乏歪果仁,交談之後才知道為了能夠吃到他們家的蔥油餅很早就來排隊了,也因為限時限量,所以有時候起個大早還是值得的;排了三個小時的我們眼巴巴的看著我們前面的小夥伴買走了最後一個,這也是第一次吃蔥油餅還沒吃到,只能默默地看著別人在路邊大快朵頤,這之後就再也沒有去吃過阿大家的蔥油餅。

豆漿、油條和大餅

豆漿、油條、大餅可能是上海老爺爺老奶奶的最愛,進到一家早點店到處是爺爺奶奶的身影,一手拿著油條一手拿著勺,一勺豆漿一口油條不亦樂乎,有些也把油條撕成一小塊放進鹹鹹的豆漿里就著豆漿一塊兒吃,於我,咸豆漿可能接受不了;金黃酥軟的油條是每次喝豆漿的必備,普及全國各地的早餐大王在其樸實的外表下卻有忘不掉的油香;大餅的製作需要麵糰十幾個小時的發酵,利用年代已久的老鍋烘烤出來的大餅上灑滿香氣四溢的白芝麻,大餅樸實的鄉土氣息混合白芝麻的香氣散發出一種神秘氣息。

生 煎

小楊生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從大上海火到全國的早點,那是必吃的

生煎最大的特徵就是底部的脆脆的部分,金黃色的底部香脆,咬一口裡面的湯汁四濺,第一次吃的人要小心滾燙的湯汁,相間的黑白芝麻和碎碎的香蔥灑在上面,皮兒薄餡兒多充斥著整個口腔,肉餡兒也分好多種,大多都是豬肉餡兒的,雞肉、鴨肉、牛肉、蝦仁兒。。。

粢飯糰

對於粢飯糰的熟悉程度那絕對是伴隨我十幾年的回憶,粢飯糰是上海的叫法,我們則是統稱為飯糰

十幾年的讀書生涯飯糰可以說是我在學校一上午的學習動力,所謂吃飽了才有力氣學,那時候的飯糰個大、料多,老闆每次見到我的第一句就是「還跟昨兒一樣?」我這個人一般吃東西會吃到膩才會換其他的東西,好吃的東西一如既往的在我的菜單里名列前茅

老闆熟練的動作,先在竹簡上放上一張保鮮膜,帶上手套徒手去抓一坨飯放在保鮮膜上鋪平,選自己喜歡的餡兒,裡脊、肉鬆、荷包蛋等,加上標配脆粒辣蘿蔔、鹹鹹的豇豆均勻分散,再加上嘎嘣脆的油條,利用飯糰的粘性再把竹簡捲起來把餡兒包裹好即可,一個超大、超豪華飯糰就做好了,那時候吃的是飯糰,現在回憶起來卻是滿滿的對學校後門口那家飯糰店的思戀以及自己的青澀時代

來到上海,才發現我們平時吃的飯糰既然成為了這裡的網紅,大街小巷的我們這一輩人特意為自己吃到飯糰而欣喜不已,當然除了相似的之外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上海這裡對鹹蛋黃有一種特殊的情懷,飯糰裡面包裹著的鹹蛋黃又是不一樣的風味。

燒麥、花捲和大包子

上海街頭隨處可見的早點鋪可能都有這些在平時生活中看似不起眼卻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食物,剛出爐的燒麥冒著濃濃的熱氣,用糯米做成的餡兒甜中帶些咸,包含在裡面的臘肉也是飽滿充實,醬油、白醋、料酒等炒成的黃燦燦的餡兒,吃上一口滿嘴鮮味兒,要是做工精緻的還會有香菇、豌豆或者蝦仁兒粒

香蔥花捲搭配著粥那是上海人家裡的傳統,愛吃麵食的憶仁者也是愛不釋手,它不似饅頭的索然無味,越嚼越有一種淡淡的鹹味兒混合著麵粉的面味兒,既充實了胃,也滿足了視覺和嗅覺上的享受

各種餡料的包子也是大學時期不可少的早點之一,大學所處的地域離小鎮或者市區都有一定的距離,為了吃到包子可以徒步走上半個小時去到鎮上買上兩三個熱騰騰的包子再踏上返校的路途,可以說是滿足口味的同時又消耗了食物帶來的熱量;牛肉粉絲包和香菇菜包總是必吃的兩類,儘管沒有牛肉,但味道卻是有的,辣辣的再吃香菇菜包利用蔬菜來中和下牛肉的辣味兒。

大餛飩、水餃

從小對餛飩的認知就是那種小而精巧的,包裹著鮮肉,包餛飩的人一秒一個,應接不暇,到上海才知道餛飩也有大小之分,小餛飩講究的是皮,要求皮薄如紙而且還要能夠看到鮮肉的那種透明的狀態,露出鮮紅色的豬肉為最佳,小餛飩一口一個,豬肉的鮮和湯底的濃厚再加上些許胡椒粉和香菜確是人間美味

而大餛飩講究的則是餡兒,薺菜肉餡兒的是常吃的,每每從自習教室出來,中午的那頓一碗大餛飩就解決了,大餛飩的個頭跟水餃差不多,它的皮跟小餛飩的皮的形狀一樣都為方形,對摺之後將兩邊的角用水黏在一起即成

水餃和餛飩的區別在於水餃的皮兒稍微比餛飩的皮厚些,且形狀是圓形包起來比較方便,跟外面專門做水餃的攤點比起來更喜歡家裡包的餃子,麵皮雖然不是自己手擀出來的但餡兒卻是親自趕製,剁的碎碎的肉餡兒、一粒粒可見的豆乾兒粒,雞蛋煎好之後剁成碎粒有時候放點香菇碎粒或者胡蘿蔔碎粒增添色彩,炒熟的餡兒和生餡兒又是不同的口味,於我卻是偏愛熟的。

GIF

上海的早點遠不止這麼些,粢飯糕、梅花糕、條頭糕、羌餅、米飯餅、麻球、豆腐花、小籠包、鍋貼、牛肉煎包、雜糧煎餅。。。數不勝數,要吃可以一個多月不帶重樣,這麼多美味又誘人的早點又有什麼理由不早起呢

GIF

歡迎大家留言你想吃的美食或者你想看的美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憶仁食 的精彩文章:

TAG:憶仁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