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目前真實差距的9個真相,大國崛起,從認清差距開始

中美目前真實差距的9個真相,大國崛起,從認清差距開始

作者:韓洋

來源:商業見地網

雖然目前中國已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美之間真實的差距仍很大,可從下面9個方面進行比較。

1、中美之間GDP構成的差距

美國佔據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國家位置已經140年了,如今美國GDP約佔全世界GDP的22%。

若按照名義GDP,即國家實際創造的財富進行比較,美國2016年GDP為18.57萬億美元,遠超中國的11.2萬億美元。

更關鍵要看經濟構成。美國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經濟體,主要基於中產階級的消費、服務業、金融業等。中國未來也希望轉型成類似經濟結構,但是現在中國的增長仍然是靠資源密集型產業。

2、人均GDP天壤之別

中國人均GDP剛剛到美國的七分之一。(中國8123美金,美國57466美金)美國有學者預測,在人均GDP方面,中國跟美國的差距可能在50年或70年。

3、美國天然優勢——美元

美元在全球金融和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一直無可能及,70年來它一直是世界首要支付和儲備貨幣。

印製美元的能力使美國擁有了一張終極保單,而中國持有的外債主要是美元債務。

美元作為主要世界貨幣給美國帶來的好處有很多,主要是空印美鈔,換取他國財富。貨幣當局在貨幣圈內的基本權力是可以發行貨幣。美國在世界貨幣圏里當然就可以發行美元。不過這裡所說的發行是變相地發行,它主要通過世界貿易對美元的需求來實現的。

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已經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以上,而且可能繼續增加。美國每年都在增加虧空,這種虧空占其收入總額的6%以上。

金融危機最初也都是匯率危機。當泰銖崩潰時,泰國的外幣債務對本國貨幣的負擔就會增加,經濟因此受到重創。而如果美元崩潰,美國的外債對本國貨幣形成的負擔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美國利用美元同時運行在本國及世界貿易區這兩個貨幣圈之間的優勢,使美國可以把國內的金融風險,轉嫁給世界各國。

分析認為,維護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是美國的最高利益,這也是美國對外一切行為的根本出發點。所以,如何看待美國,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最終都要歸結到經濟上,都要歸結到美國這個最根本的利益點上。

4、科技實力

從國內的工業生產看,計算機晶元和操作系統主要來自美國,高檔發動機來自俄羅斯,複合材料和數碼技術主要引進日本,這說明中國在微電子、光電新材料、航空工業基礎等方面仍然薄弱,只有航天業可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卻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從前幾天馬斯克發射「獵鷹」火箭就能看出。

第一次產業革命是18世紀開始的以發動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可惜,中國到現在卻造不出自己的發動機。中國的汽車產業基本上被歐美和日本佔領了。看起來,在這些合資企業中中方佔據了控股地位。可是,發動機的生產一般而言都是單獨成立獨資企業,或者外方控股的企業。中國不掌握髮動機的核心技術。

第二次產業革命是19世紀開始的以電氣技術為代表的工業革命。中國在大型發電機和電動機,以及輸電設備方面,還是主要依賴進口。比如三峽的發電機組主要是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等提供的。

第三次產業革命是20世紀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可惜,中國造不出自己的晶元和操作系統。晶元主要被美國intel,德州儀錶,韓國三星等壟斷;操作系統主要被微軟,貝爾實驗室,蘋果等美國公司掌握。

當中國人瘋狂迷戀於金融、電商、房地產,天天喊著要顛覆這個顛覆那個的時候,德國已經進入了製造4.0時代,並作為它的國家戰略被鮮明的提出,在整個德國企業界得到廣泛應用。

而美國也在通過4.0工業革命和頁岩氣革命擺脫了經濟危機。

5、軍事實力

90年代後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一批代表蘇聯80年代水平的主戰裝備如蘇-27戰鬥機、「基洛」級潛艇、S-300防空導彈等,並在幾年內消化吸取其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

中國常規裝備的總體性能近年來已能超過蘇聯解體前的水平,少數裝備還有所超越,不過在航空發動機、大飛機等方面仍不如蘇聯末期,與美國現在的水平更難相比。

美國的年度國防預算依然快接近中國的三倍。儘管中國擁有全球最為龐大的軍隊,但美國的硬體與科技實力的儲備仍大大領先於中國。

6、外交

中國護照是全球國際旅行自由度最低的國家之一。

美國大約有186個國家和地區給予普通美國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和落地簽證待遇,150個國家和地區可以免簽證進入。

而中國護照的免簽國,大多是第三世界國家,發達國家卻一個都沒。走完一圈基本上可以去當「海賊王」了。

7、股市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既然阿里巴巴能夠在美國上市,就應該能夠在A股市場上市,完全沒有考慮中美股市之間所存在的差距。

美國股市之所以能夠接納阿里巴巴上市,這不僅是由其IPO制度決定的,同樣也是由整個市場環境決定的,這其中就包括其嚴厲的市場監管措施。而A股市場在這方面與美國股市不可同日而語,A股市場的落後是全方位的。美國股市的監管要比A股市場嚴厲得多。

不能只看到美國股市成功接納阿里們上市的一面,同時更要看到美國股市監管嚴厲的一面。否則,只憑一孔之見來發展A股市場,中國股市必然偏離健康發展的軌道。

8、教育

美國等教育強國的三項硬指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須達5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至少在12年以上。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比例須達5%左右。

中國教育現有的三項指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23%。人均受教育年限為7.99年。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比例為3%左右。

對照以上數值,可知道中國教育與美國等教育強國的「硬差距」不小。

從創新機制來看,中美大學間的區別非常大。中國的大學基本以國家戰略目標為導向。比如,國家現在有16個重大科研專項,很多科研經費也就順著這些項目撥過去了。

而在美國,大部分的創新還是以個人興趣為導向。這樣,從資源分配來看,中國的科研經費實行的是國家撥款,且撥款方式比較集中。十幾個重大專項,每個都是上百億資金投入。而美國實行的則是分散性投資。

再從組織結構方面看,中美兩國也有很大的差別。在科研上,中國的高校一般是大團隊、大梯隊,而美國都是小梯隊、小組,但這些小組又可以動態組合成無數個新的隊伍。

不妨舉例來說。比如交大的機動學院有差不多300位教授,我們300多位教授捆綁在十七、八個研究所里,具體的科研基本上也就是這十七、八個單位來做。而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系,教授、副教授、助教加起來總共60位,但他們卻有60個創新團隊,再經過排列組合後,可能會出現的創新小組超過100個。

也就是說,在美國雖然只有60個科研人員,但創新性研究的點可能不止60個;而在中國,科研項目往往就局限於十多個科研院所,因為一個所里往往集結了一個學科帶頭人、所長,還有幾個正教授,若干副教授,一批博士後和一大批學生。底下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生,這些人的研究方向、任務都是由所長從上到下指派過來的。

儘管我們的目的導向是創新,為了解決國家的重大需求,國家集中隊伍突擊,各方面的力量可以協調,由此很高效地達到攻克某些技術指標的目標。比如中國就可以很快地派飛船登月,但這裡也有局限,那就是所有的資源都局限在某個點上。如果國家有16個重大專項,那麼很多錢就砸在這16個領域裡面。

9、企業市值

企業發展是國家經濟的命脈,從中美一些大公司目前的市值對比,也可以看出差距。(數據參考《礪石商業評論2017全球市值500強》)

美方(貨幣單位為美元):

蘋果市值:7167.8億

谷歌市值:5842.6億

微軟市值:4995.1億

伯克希爾—哈撒韋市值:4219.7億

亞馬遜市值:4020.9億

Facebook市值:3871.7億

埃克森美孚市值:3393.9億

強生公司市值:3310.2億

摩根大通市值:3262.5億

富國銀行市值:2936.2億

通用電氣市值:2656.8億

總市值:45677.4億

中方(貨幣單位為美元):

騰訊控股市值:4930.1億

阿里巴巴市值:4459.1億

工商銀行市值:3213.4億

建設銀行市值:2752.9億

中國石油市值:2255億

中國平安市值:2060.8億

中國移動市值:2042.7億

台積電(中國台灣)市值:1949.8億

農業銀行市值:1815.4億

中國銀行市值:1748.6億

中國人壽市值:1367.6億

總市值:28595.4億

最重要的一點:創新,沒有進行對比。美國創新源源不斷,諾貝爾科學獎年年拿,全世界優秀的人才源源不斷往美國跑。中國有幾個諾貝爾科學獎,有外國優秀人才往中國跑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影視 的精彩文章:

TAG:華人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