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記憶】年味·故事

【春節記憶】年味·故事

年味故事

爺爺奶奶常掛在嘴邊的那些窮日子的故事裡,唯有在過年這一天才真正叫他們欣喜。在我小時候日子已經不那麼難過,卻也期待著新年的到來,就好像這一年就盼著那幾天,不止是為了數不盡的美味珍饈和壓歲錢,更多的是那一份莫名的喜悅和興奮的氛圍,直至過了很久,我才明白那就是所謂的年味。

寫春聯

吃了臘八粥,家家戶戶就已經染上一層喜慶,打掃傢具,把玻璃擦得發亮,採購許多蔬菜水果,緊接著就是大紅的福字對聯,財神門神。冬日裡也不懼寒冷,裹得嚴實地在大街小巷亂竄,跑累了回家偷偷抓一把水果糖,就又去這家看看,那家瞧瞧,好像不知累,也不知愁。

到了小年這一天才是真正的熱鬧,有些人家早早地拿出大紅福字開始張貼。還記得,在我更小的時候,家裡的對聯都是爺爺親筆寫的,紅紙一擺,毛筆一揮「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端莊秀麗,街坊鄰居見了沒有不道一聲好的,那貼對聯的漿糊糊也是爺爺調的,剛調好,我們一家子就開始張羅起來,紙糊的大紅燈籠也高高掛起,貼的都是吉祥話,福字自不必說,「抬頭見喜」「家和萬事興」都是我每次搶著要貼的。

看春晚

小年這天傍晚,奶奶家的院子里掛著一串長長的紅鞭炮,等到了時辰一點著,就像打雷那麼響,不到十息就褪去了紅衣,只剩個長繩嬌羞的立著。這時回憶,那滿地的紅鞭炮竟是這冬日裡唯一的一抹亮色了。鞭炮一響,離除夕就不遠了,於是,我每天早上總要纏著爺爺奶奶問問:「還有幾天過年吶」。問著問著就來到了除夕夜。

除夕這晚最是累人,徹夜香火不斷,燈光不滅,外面的鞭炮聲不絕於耳,間或哪裡亮起來煙花,就要趕緊跑出去,生怕錯過。那時候的夜晚很冷,星星很多,煙花很美。我在這晚就已經換上早早買好的新衣服,樂呵呵地守在電視前,等著春晚專屬的盛大場面,還有趙本山的小品。晚飯吃過一場餃子還不算完,等著臨近十二點,又要煮上一鍋餃子,且這些餃子里總要挑著兩三個放一枚一角硬幣,似乎這樣才更香。飯桌上為了吃到一枚硬幣,常常吃的再也塞不下,這樣一來倒真像是硬幣把餃子變得更香了。

串親戚

春節一到,規矩也就來了,老人家尤其重規矩,猶記得在奶奶家,要吃白菜,寓意新的一年納百財,就連除夕夜端上來一條大頭魚都得叫發財魚。在過年這幾天不能生病,不能發生口角,和和美美的過了這春節,才能叫這新的一年放心。

初一至初三專門為了串親戚而留。我小時候一直住在爺爺奶奶家,初一這天一大早,爺爺就要領著我去東邊老李家坐一會,再去後頭王奶奶家嘮嘮嗑。而奶奶則把家裡收拾的整整齊齊,瓜子糖塊堆滿了盤子,合著幾盆水果也整齊地擺著,等著別家鄰居三三兩兩地來拜個早年。等走的遠了,碰見個不認識的,我們也不覺得尷尬,仍是仰著笑臉問一句過年好,等著拜完了年,也該吃午飯了,可卻早就沒了肚子,早被這各戶各家的瓜子水果餵飽了,兜里還揣著一大把糖塊。初二初三就是迎嫁出去的姑姑們回家和媽媽領著我們一家子去拜會姥姥的日子,一年也不見幾面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們聚在一起,竟也不陌生。繞是剛開始有千言萬語說不出口,幾杯酒下肚,幾碟水果吃完,也都是拉著手說著悄悄話。而我們一些小崽子湊在一起,更沒有什麼好不好意思的,早就樂顛顛玩去了,恨不能上房揭瓦。

逛廟會

過了初三,這年味也淡不下去,一直熱熱鬧鬧直到十五吃了湯圓,這年才算是過完了。這期間,我們總要被大人領著去各種各樣的廟裡拜拜,還會在人頭竄竄的人群里看街上的表演,這一支遊街表演的隊伍總是令人新奇。不過,不管是廟裡的雕花還是街上的秧歌,現在都已經記不清了。

後來,我懂了什麼叫年味,但這年味卻越來越淡,我不再等著春晚的節目,而節目中也沒了趙本山的小品;我不再追逐著除夕夜的煙花,就連夜空的星星都零星幾顆;我不再起個大早挨家挨戶拜年,牽著我的手穿過大街小巷的人也已不在。不變的是春晚播出的時間,不變的是餃子里那幾個硬幣,不變的是鞭炮炸出滿地的紅衣。我也不會再偷偷吃糖,不在意還未吃到今年的硬幣,見了許久未見的姐姐弟弟,竟也不好意思先開口說些什麼。原來不僅人會長大,年味也會長,長著長著就像一個泡泡,啪的一聲炸裂開,沒了然後。

恰逢2018年的春節,不妨這次讓我們重新尋找年味。貼你喜歡的春聯,剪些吉祥的圖案,餃子里塞點硬幣,門前多一隻燈籠,放下手機,打開電視看春晚。

最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福至運至,學業有成,工作順利!

圖文來源:杜錦繡

圖文編輯:杜錦繡

責任編輯:周洪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享計信 的精彩文章:

TAG:微享計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