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代皇室在認祖歸宗時,為何單將菏澤成陽定為祭祖地?

漢代皇室在認祖歸宗時,為何單將菏澤成陽定為祭祖地?

中山夫人殘碑 蔡文華攝/光明圖片

中山夫人殘碑拓片 蔡文華攝/光明圖片

堯王村發現的柱礎 蔡文華攝/光明圖片

如果我們檢索文獻,會發現在中國多個地方有堯的傳說。除山東菏澤外,河北的唐縣和邢台隆堯、晉南的臨汾、江蘇揚州的高郵等地,都有與堯相關的文獻記載與遺迹。可是,漢代皇室在認祖歸宗時,為什麼不選擇其他堯文化的傳說地,而單單將菏澤成陽定為祭祖地呢?

壹.國寶重光:發現堯陵和成陽城

2006年春,菏澤市胡集鎮堯王寺村村民王克春在村子西南角一個廢棄的土坑取土時,不經意間挖出了一塊青石殘碑。石碑上部鑿刻出兩條氣勢遒勁的盤龍,下部刻有清晰的文字。王克春從小熱愛歷史文化,直覺告訴他這塊青石殘碑絕非等閑之物。於是,他託人將這一重要發現報告給了菏澤歷史文化研究所的潘建榮先生。潘先生聞訊立即趕赴現場。當看到青石碑上漢代隸書特徵明顯的四個大字「中山夫人」時,潘先生欣喜若狂,深感此次發現意義重大!他推斷殘碑很可能是《水經注》中提到的堯妃中山夫人碑,這件文物的發現,有力證明了《水經注》「堯陵」、《漢書》「堯冢」就位於堯王寺。與之互為佐證的是,2004年春北京市文物隊原隊長趙廣林先生在陳樓村東徐河東側河道北壁上發現有一道夯土城牆的斷面。在這些發現的基礎上,潘先生很快將青石殘碑與《漢書》《水經注》等文獻記載的堯陵與成陽城聯繫起來。

2007年春,菏澤市文物事業管理處和牡丹區文物管理所聯合組隊,對2004年發現城牆的區域進行初步勘探。勘探結果印證了大家之前的判斷:這裡確是一座古城遺址;而這座古城,很可能就是成陽故城。2008年4月,在山東省文物局的統一部署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疑似古城址和堯陵遺址進行了專題考古調查工作,出土遺存再次證實了兩處遺址的性質。

貳.碩果累累:豐富遺存印證史書

成陽故城地處黃河沖積平原,遺址大部分深埋於地下。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城垣頂部最高處距地表僅有0.3米。城址南北長690~700米,東西寬約1457米,面積100餘萬平方米,相當於2.5個天安門廣場大小。城垣外有環壕。城內發現有大型夯土台基、內城城牆等重要遺迹。

城垣建於春秋時期,漢代大規模向上、向外補築,之後又經多次修補。到金代,城牆已經完全廢棄。從城牆始建年代及其補建、使用過程推測,此處城址應該就是文獻記載的漢代成陽城,隋唐時期為雷澤縣治所所在。

《水經注》記載:「今成陽城西二里有堯陵,陵南一里有堯母慶都陵。」如今,東距成陽故城1公里恰恰就是發現「中山夫人」堯陵石碑的堯王寺村。2008年4月上旬至8月初,考古工作者對堯陵遺址進行了初步試掘,發現它是一處堌堆遺址,平面為圓形,中間高高隆起。遺址歷經新石器、商、周、漢、金、明、清等多個時期。在不同時期的文化層中,考古工作者都發現了豐富的遺迹和遺物:商代晚期發現有房基、灰坑及小型台基,出土了石鉞、殘圭、鐮、刀、斧等;漢、金時期發現有灰坑及墊面,出土有建築殘瓦,其中在1座金代灰坑中發現了大型建築構件——施釉鴟吻,說明當時這裡有寺廟建築。遺址最下層、也是最早地層為龍山文化堆積,這也與文獻中記述堯舜所處的年代吻合,看來古史所記堯在菏澤一帶活動的說法並非臆造傳說。

關於成陽城的位置,《水經注》云:「成陽在雷澤東南十餘里。」《大明一統志》「兗州府曹州下」條記:「成陽故城在曹州東北六十里。」萬曆《兗州府志》、明《山東通志》《大清一統志》均明言成陽故城在曹州東北六十里。考證這些文獻記載,成陽(雷澤)故城就在今菏澤牡丹區東北胡集鎮胡集、陳樓兩村一帶。

《漢書·地理志》「濟陰郡成陽縣」條下,班固寫有注文:「有堯冢、靈台,《禹貢》雷澤在西北。」從這裡我們知道,西漢時期,成陽縣就已經有堯冢、靈台了。東漢末年,皇帝大修堯陵和堯母慶都陵,為後人留下堯廟碑、帝堯碑、堯母靈台碑、成陽令唐扶碑和漢廷尉仲定碑。這五通碑不但記載了堯陵、堯母慶都陵的布局,還明確指出二陵都在成陽城附近。

漢朝皇帝之所以大修堯陵,是因為他們自稱帝堯後裔。《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記載,元鳳三年(公元前78年),泰山出現「大石自立」奇觀,眭弘(西漢人,因為通曉經術而做了議郎,官至符節令。——編者注)在上奏朝廷的奏摺中有「漢家堯後,有傳國之運」的字樣。其實,在眭弘正式提出「漢家堯後」的觀念之前,它早已成為漢朝民眾的普遍共識。《漢書·高祖紀·贊》提到,漢宗室劉向讚頌劉邦「漢帝本系,出自唐堯,降及於周,在秦做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漢代宗室對「漢家堯後」的認同。《漢書·劉向傳》載:「黃帝葬橋山,堯葬濟陰。」認定了「堯葬成陽」後,漢朝皇室就大規模對堯陵進行修繕,對整個堯陵區進行建設,這才有了「堯陵五碑」的樹立。

對於堯陵,漢代歷任皇帝均遣使進行禮儀隆重的祭拜活動。《後漢書》記述,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派使者在成陽靈台建唐堯祠。這是成陽堯陵設祭的首次明確記載。此後,東漢光武帝時,不斷有議者建議由地方官、皇帝修葺祭祀成陽堯陵;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東漢安帝東巡狩時,派使者前去成陽祭祀唐堯;桓帝、靈帝時,先後遣濟陰太守孟郁、廷尉仲定等人整修成陽堯陵,使之一度達到極大規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文史 的精彩文章:

《北洋畫報》中的狗年春節:回首兒時情事,皆有真趣

TAG:人民網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