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如果我也患上了癌症 日本醫生們這樣選擇!

如果我也患上了癌症 日本醫生們這樣選擇!

癌症按照其發展程度分類被分為1?4期。如果自己患上了4期癌症,活躍在醫療崗位上的醫生們會如何選擇呢?日本以20~60歲有癌症治療經驗的醫師為對象,做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手術、化學療法(抗癌藥)、放射線治療、放療與化療相結合……。讓醫生們做出選擇後,讓人意外的是醫師們大多會首選讓身心都能得到舒緩的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世界衛生組織對緩和治療的定義是「緩和治療醫學是對那些對治癒性治療不反應的病人完全的主動的治療和護理。控制疼痛及患者有關癥狀,並對心理、社會和精神問題予以重視。其目的是為病人和家屬贏得最好的生活質量。

選擇胰臟癌的的比例為56%,理由如下。

「因為沒什麼有效藥物」「討厭疼痛感」「治療過程太艱苦」「現階段無明顯有效治療手段」「若治不好的話、還不如隨心所欲」

選擇化學療法(抗癌藥)的人數比例為16%,理由如下。

「先試一次、想看看副作用與效果」「有時候會有奇蹟般的療效」「因為新葯開發方面很優秀」「先試一下、之後再選擇緩和治療」

選擇放療與化療相結合的人群為15%,理由如下。

「竭盡全力了」「可能性雖低、還仍有生存的希望」「還想多活些時間」「計劃遵從標準治療」

而選擇手術治療的人僅佔8%,理由如下。

「死馬當活馬醫」「把該取的東西去掉」「想完全根治」「一切為了孩子」「想努力下試試看」──。

1月下旬、在醫生專用的交流網站「MedPeer」上、以20~60歲有癌症治療經驗的醫師為對象做出了問卷調查,共得到了日本全國553位醫生的回答。當問到醫生們最不希望自己患上的癌症,癌症3期?4期的話最先是胰臟癌、肺癌、食道癌、咽喉癌與腦部腫瘤。

網站「MedPeer」代表的石見陽醫師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醫師當然也不希望自己患上癌症」,之後如此解釋:「難以掌握治療後的情況、治療過程嚴峻、疼痛等癥狀帶來的負擔還是非常大的。癥狀所帶來的負擔較大,罹患或治療過程中還伴有功能性損失以及外表問題等、會損害ADL(日常生活)或QOL(生活質量)」

對於胰臟癌的早期發現比較困難、治療後的情況也難以把握的現狀,醫生們也不例外:「發現時的治療受到很多限制、讓人感到絕望」(產科?30歲?男性)如此回答、言語間可以看出心情的絕望。除此之外,肺癌引起的呼吸困難、食道癌咽喉癌、吃不下東西也說不出話的可能性,都會影響ADL(日常生活)或QOL(生活質量)。

對於被診斷為3期?4期的癌症要用什麼治療方法,在文章的開頭曾經說過,選擇「緩和醫療」的醫生意外占多數。

「4期是向多種臟器轉移的狀態。醫生都明白、4期的癌症只有5年左右的低生存率。比起積極接受治療,更想優先緩和疼痛癥狀或優先生活質量等。正是因為知道的知識多,所以會比一般人放棄得快」(石見醫師)

帝京大學醫院肝膽胰外科的佐野圭二醫師看法不同

「確實,胰腺癌是一種很難被發現的癌症,病情發展速度也很快。但是,也不要小看了醫療水平的進步。即使同樣是醫生,對於自己專科之外的最新醫療情報的把握並不一定是很完全。可以期待一下效果的新葯在增多,若是我的話,我就一定要試試抗癌藥的效果如何」

大多數抗癌藥,給人以副作用較高、降低生活能力與質量的印象……。

「過度恐懼副作用是可以理解的,但化療開始以後最好還是堅持下去。副作用的表現程度因人而異,我認為還是有試一試的必要的」(佐野醫師)

順天堂大學醫院呼吸器外科的鈴木健司醫師這樣看晚期肺癌

「從治療後的生存率數據資料來看、4期肺癌近似於0、認為『已無治療意義』的醫師占多數也是常情。除此之外,很多醫師關注到了服用抗癌藥可以將生命延長半年的論文,當看到這半年的情況多是卧床不起等情況,大多數醫師又陷入了矛盾當中」

然而,最近新出了針對肺癌的新型抗癌藥,讓情況有了轉機。患者的心理活動大多是這樣「聽到自己患上了晚期肺癌,大多數患者都會陷入混亂之中,即時轉移到腦部或是骨骼,很多人也都是詢問是否能用手術方法解決問題,對醫生的消極態度感到不解」

鈴木醫師提醒患者要冷靜看待病情。「大多數患者都追求一個理想的治療方法,然而患者情況皆有不同。同時也要結合自己及自己家庭的體力或年齡、社會背景、治療效果與治療風險來綜合判斷,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最有意義的治療方法」(鈴木醫師)

東邦大學醫療中心緩和醫療中心領導的大津秀一醫師有提議

醫師應從體力、治療效果、治療風險的角度來給出患者治療建議,根據患者的狀態與期望,給出最優的治療。「一般人都認為,緩和醫療=末期治療、其實緩和治療是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及不安心情的措施,在患者被診斷為癌症之後,與癌症治療同時進行。不論是幾期程度的癌症,都可以接受緩和醫療」

在2010年、有研究結果表明,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比起抗癌藥的單一治療、抗癌藥物與緩和醫療的並用,讓患者治療後的情況更為樂觀。「與接受緩和醫療的癌症患者進行深度交流。再根據患者的真實身體情況進行判斷,不會勉強患者接受一些高強度治療。或是鼓勵患者接受適合治療,對患者的病情起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大津醫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ms養生君 的精彩文章:

體檢到底能檢出什麼來?
春節假期,你的健康可不能「放假」

TAG:jms養生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