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爆竹至少有1500年歷史,它為春節增添了喜慶氣氛

爆竹至少有1500年歷史,它為春節增添了喜慶氣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元日》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荊公王太傅於江寧任上所作。王太傅,諱安石,字介甫,他在這首詩里描述古代的南京地區大年初一的景象。筆者今天得空,給列位看官解讀一下王太傅的這首名作。

王太傅

大年初一,一元復始,所以古人將大年初一稱為「元日」「元旦」「朔日」「歲首」「正旦」。王太傅這首詩的標題,非常直白的表明了正月朔日喜慶景象。屠蘇是指屠蘇酒,桃符是對聯的雛形,古人把對子寫在桃符之上。把王太傅這首詩翻譯成白話就是:「在喜慶的爆竹聲中告別舊歲,迎來了新的一年,一家人團團圓圓,一起喝屠蘇酒。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人們紛紛把舊的對聯取成下來,換上新的對聯。」

王太傅紀念館

讀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了,北宋的時候就有爆竹了嗎?這個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爆竹的歷史,不但北宋就有,而且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爆竹的歷史有多久,學術界沒有定論,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爆竹至少有2000多年歷史了。最早的爆竹,是燃燒的竹子。竹子空心裏面的空氣受熱膨脹,就會炸開竹稈,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古人會在過年的時候,燃燒一堆竹子,用噼噼啪啪的聲音驅趕邪魅之物。

桃符

在南北朝時期成書的《荊楚歲時記》,就有關於爆竹的明確記載。筆者且當一迴文抄公,把這本古籍關於爆竹的記載摘錄一段,與諸君分享:「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按神異經雲。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熚有聲。而山臊驚憚遠去。玄黃經所謂山鬼也。俗人以為。爆竹燃草起於庭燎。」

爆竹有沒有2000多年歷史,這個沒有定論。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爆竹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歷史,這是毫無疑問的。爆竹是什麼時候從燃燒竹子變成燃燒火藥的呢?這個也沒有定論,學術界比較認可在北宋時期就廣泛使用火藥爆竹的說法。

爆竹

咱們中國人的老祖宗,有一些人想長生不老。他們認為凡人吃五穀雜糧,這些東西都是容易變質,所以凡人才會死亡。古人流行一種理論是「仙人食金飲珠,壽與天齊。」在這種理論的引導之下,古人就想把那些不容易變質的東西煉成丹藥,以期獲得長生不老。也不知道是哪位老祖宗煉丹的時候,把硝、硫磺和木炭放在一塊煉,結果歪打正著,創造出了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有了火藥之後,古人又把它和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結合在一起,發明了火藥爆竹。老祖宗用了四大發明中的兩項,才創造出了鞭炮,想想也是不容易啊。從此以後,每逢佳節的時候,爆竹就為中國人民增添喜慶氣氛,形成了獨特的爆竹文化。

恭賀新春

參考書目:《元日》《荊楚歲時記》

版權聲明:本人已和版權公司簽約,未經授權轉載者,本人將委託版權公司投訴維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福星 的精彩文章:

皇親難當:李世民捨不得殺兒子,只能殺女婿杜荷出氣
皇親難當:李淵遭受親人阿婆面羞辱,滿腔怒火卻不敢發作

TAG:王福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