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特立獨行者的悲歌──《競雄女俠秋瑾》,你知道嗎

特立獨行者的悲歌──《競雄女俠秋瑾》,你知道嗎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內地片商紛紛拍攝紀念這歷史事件的電影,《英雄喋血》和《1911辛亥革命》便是針對辛亥革命而拍成。依此看,故事環繞革命烈士秋瑾生平,卻無關辛亥革命的《競雄女俠秋瑾》,並不屬於此類電影。但始終歷史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辛亥革命的爆發及至最後成功,必然有其前因後果。凡電影改寫歷史,一定帶有導演對歷史的理解,或是為找著該歷史事件的某一面而細緻刻劃。《競雄女俠秋瑾》的故事發生在清末那風風火火的年代,不少有志之士都在討論國家未來,讀書人可能撰文月旦時政,有勇者可能拋頭顱灑熱血,投身革命。秋瑾(黃奕飾)領導的起義無疑間接促成辛亥革命,但又非直接燃點革命爆發的藥引,這樣的歷史距離,賦予了本片的創作空間。

導演邱禮濤在本片,將歷史上不懂武術的秋瑾,寫成武術高強的女子。真實的她是當時少有懂得讀書寫字的女性,閑時文采飛揚賦詩抒發國讎家恨外,現在更懂得武功,而且身手不凡。電影著意凸顯她思想進步的一面,將她塑造成俠女,濃濃的歷史氣氛加上武俠色彩,令秋瑾這位傳奇女子,更添戲劇感,改動得合情合理。

披上女俠外衣的秋瑾,除了可以在片中合理地單對單打鬥,還烘托出她特立獨行的性格。她與生俱來,已經想突破幾千年囿於男權的範圍,要求學習讀書寫字。讀書可以明理,汲取知識,不至於人云亦云,思想得到解放。同時,她小時候抗拒紮腳,象徵身體解放。女性身體受男性支配幾千年,習武之於她,更強調身體的行動取決自我的思想,思想解放加上身體的釋放,令秋瑾莊敬自強。是故,片中只有數個鏡頭交代她讀書識字和習武的過程,誰是她的老師,她是否天資聰穎皆不是重點,反而著重的是她少時曾亦文亦武,思想和身體不只從守舊的社會解放出來,而且還比當時普遍的人民甚至官員進步,為將來領導起義奠定思想的基礎。

假如一家之主的男性庸碌無能,由小放大到國家層面,不難想像由男性擔當的政府官員,也如秋瑾的丈夫、只懂吃喝玩樂的富二代王廷均(鄭嘉穎飾)一樣不思進取。他代表當時一群抱著享樂主義生活的人。他上青樓飲花酒,閑時在家只顧斗雀,連太太生育也太想理(當他得知嬰兒是女生後,就繼續埋首斗雀,當然也有重男輕女的心態),明知國破家亡在即,也不問世事。他們不是不想改變國家,而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國家,肉體的縱樂歡愉,是心靈的逃避也是安慰。就算換上是富正義感的山陰縣令李鍾岳(黃秋生飾),也怯於紹興知府貴福(林雪飾)的官威,明知秋瑾起義出於愛國之心,也被迫處決她。清末時人的犬儒心態走到極端,最後連自己也不相信,非犬儒者則有志難展,秋瑾以及其他革命份子屬於此類。他們是當時明知不可為以為之的極少數,在片中最後被清廷剿滅。

《競雄女俠秋瑾》表達出個人(秋瑾等革命份子)如何被大社會的俗世洪流淹沒,思想出格、行為獨立的人如何不容於社會,欲改變之卻反被吞噬。今天重看秋瑾的歷史,對照現今的內地社會,少不免對號入座。清末和現今的內地,原來相差不遠。不知另一位秋瑾何時出現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古玉的鑒賞及鑒定要領
名人趣事:家之絕唱—司馬遷

TAG:梧桐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