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操為何要殺楊修卻不殺司馬懿?

曹操為何要殺楊修卻不殺司馬懿?

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袁術外甥,太尉楊彪之子,出身高門士族。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為人好學,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後被曹操殺害,時年44歲。後楊修數次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證,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通過考驗,頗為氣憤。最終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楊修之死,曹操雖贈賜許多物品給楊彪補償,但他亦萬分痛惜。楊修的父親楊彪,是個正統的儒學家,曹操則是個不拘小節的改革派。在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都許昌的時候,楊彪是尚書令,也就是相當於丞相的角色,就已經對曹操有所看法。「建安元年,從東都許。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彪色不悅,恐於此圖之,未得宴設,託疾如廁,因出還營」,又「(建安)四年,復拜太常,十年免。十一年,諸以恩澤為侯者皆奪封。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腳攣不復行,積十年」,案《三國志》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曹操為魏公,二十一年夏五月才進為魏王,而此雲「(建安)十一年??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腳攣不復行,積十年」,則可見並不僅僅因為是楊彪因為「見漢祚將終」才這樣的。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_。_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道:「公何收拾行裝?」楊修說:「從今夜的號令來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國,雞肋,吃起來沒有肉,丟了又可惜。現在,進兵不能勝利,退兵恐人恥笑,在這裡沒有益處,不如早日回去,明日魏王必然班師還朝。所以先行收拾行裝,免得臨到走時慌亂。」曹植字子建,才華橫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雖然曹丕文亦可觀,但是就文學才華來說,偏長於書札,於詩賦上的造詣比之乃弟曹植還是頗有距離的,所以作為本身就文采極好的三國時期集軍事家、政治家、詩人等諸多名號集於一身的曹操,也許開始在心裡更傾向於曹植一點。因為曹操此人身上本來就頗具詩人狂放不羈的氣質,裴松之注引《曹瞞傳》曰:「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曹丕於是就這樣在四友的策划下,於奪嫡的爭鬥中逐漸佔了上風。同時他又適時地展開了公關攻勢,塑造自己的形象,「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曹操)宮人左右,並為之說」,同時拉攏曹操手下的謀士重臣賈詡等人,再加上曹植身上詩人的狂放風格經常發作,「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曹植開始逐漸失寵。這個時候又出了一件大事,就是曹植在魏國的都城鄴城賓士於弛道中。弛道,是曹操做為魏王的專用道路,曹植這樣做,可以說已經以魏王自居了,所以曹操大怒,結果是「公車令坐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關羽為何拒絕孫權的聯姻?
他統帥五國拿下70座城池,創下了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TAG:清風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