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江西派女丹功訣略說

大江西派女丹功訣略說

大江西派丹功訣略說

盛克琦

劉一明(1734-1821)在《會心外集·女丹法》中論述:「大道不分男與女,陰陽五行都一般。只有下手真口訣,彼此運用隔天淵。太陽鍊氣男子理,太陰鍊形女蹄筌。女子更比男子易,三年五載便成仙。吾今若不說破竅,教人何處上法船。起手先把赤龍斬,斬斷赤龍沒災騫。天壬地癸相見面,海底陰氣上下旋。三屍六賊要盜寶,七情五蘊反丹田。提起莫耶鋒芒劍,要在污泥種出蓮。奪來造化真一氣,收拾精神上下弦。濁血化歸無有地,兩乳縮胸卦倒顛。雖然女像男子體,基址堅固沒變遷。從此直入陽關道,選擇靈地了大還。太虛空里立鼎器,乾坤合處煉真鉛。」[1]劉一明所主張的則是在女丹完成玉液後,重安爐鼎,在「太虛空里立鼎器,乾坤合處煉真鉛」,採取虛空中天元真鉛大葯,以身內陰陽上接虛空陰陽,清凈修持,完成七返九還金液大丹。

清末民國間體真山人汪東亭(1839—1917)及海印子徐頌堯承大江西派之法脈,倡導「超等天元丹法」,主張丹道功夫從「身外虛空」下手,以「心息相依,神定虛空」為基本法訣,認為西派「心息相依」丹訣同樣適合於女性修士,與乾道男性丹法完全相同,僅在丹道修鍊中所產生的生理反應略有不同而已,並且反對乳溪按摩等後天執形的丹法。

徐頌堯在《天樂集·卷六·玄修抉微·太陰與太陽》》中闡述:「劉悟元《女丹訣》云:『太陽鍊氣男子理,太陰鍊形女筌蹄。』師嘗謂此兩句,辟破千古疑竇,有功女丹訣不少。古來每以男子是鍊氣,女子是鍊形,起首不同,遂致旁門外道,引以為口實,別創太陽鍊氣法,與太陰鍊形法。豈知此乃指後天而言,先天大道,男女下手,固無分別也。師曰:所謂太陽鍊氣者,心息在外面相依,心即空。心空則心火自降,下面坎水即化氣上升,坎離既濟之謂也。猶如日光下照,海水即化氣上升。太陽鍊氣,亦不過一個理而已矣。至『太陰鍊形』一語,因日居離位翻為女,內陰而外陽。內陰是真,外陽是假。總之,太陰即心之喻也;形者,身也。古謂之形神,又曰身心,總不出『陰陽』二字。身者,氣也。以心鍊氣,實際即是心息相依,與上句相同,不過文字不同而已。悟元子看透此理,故曰『是筌蹄』。筌蹄者,非真有其事也,而有此象也。一言道破,非得真傳者不能也。以上汪師剖示,極為精確。丹法全重身外虛空行持,男女實無有別。第因後天生理不同,故色身效驗,隨之而異。如靜中陽生,男子系外陽舉動,女子系兩乳挺硬。築基功成,男子精關自閉,外陽縮如童孩;女子則經期斷絕,兩乳縮胸是也。若論定忘功夫,男女無別也。」

汪東亭在《女丹訣》也講:「夫性命之學,男女皆同,並無分別。……凡初入門,最要緊第一著,亦不外乎煉己。務要知煉己,則是心息相依。相依者,心依於息,息亦依於心也。但其中最重一『和』字。……究到實際,總是神不離氣,氣不離神,則是心不離息,息不離心也。夫神者,性也。氣者,命也。……必要知兩者,合一方成造化。蓋兩者合一,則是兩儀復還一太極。此之謂性命雙修也。性命雙修,只是教人心息相依,不可須臾離也。……每日下功,務要將心抱住息,將息抱住心,片刻之久,一到均勻,自然大定,直入於窈窈冥冥,恍恍惚惚,無天無地,忘物忘形。……以上煉己築基,採取先天大葯,男女修鍊,無不皆同。故曰:『大道不分男與女,陰陽五行總一般。』……蓋必要煉己純熟,方有主宰。又必要日日盜天地之陽,時時薰蒸沐浴,方有效驗。或一二月,或三四月,日數多少,此在學人用工深淺耳。或於正行功時,自覺竅中有炁突出,分開兩路,直衝兩乳,貫到乳頭挺硬,丹經所謂葯產之活子時也。……自此以後,工夫又與男子同也。」

西派丹法最核心口訣就是「心息相依,神定虛空」。人體是一部卷舒自如的活機器,按動開關就可以運轉起來,所以下手一竅無人談及。西派丹法的「開關」在於何處?李涵虛《修行人,上等的,要從無中生有下手》云:「我家丹法出瀛洲,提個虛無便起頭。不怕全然無影響,要從無里問根由。」在《收心法題詞》中所謂:「不分善惡與賢愚,總要收心坐虛無。入得杳冥方見道,最初一著好功夫。」自始至終以「虛空一竅」為「玄關」、為「玄牝」、為妙用,又被標之為「中」。

李涵虛在《道竅談》中講,「中境妙自養己凝神,入室還丹,以至脫胎神化,無不在是。故初入道者,即要識得這中,乃有登進之路。」[2]張紫陽在《金丹四百自序》中也說:「能知此一竅,則冬至在此矣、藥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結丹亦在此矣、脫體亦在此矣。」

李涵虛又謂:「丹家於虛無境內養出根荄,先天後天皆自無中生有。」[3]「我勸人先在虛空中團煉,靜之又靜,定之又定,無人無我,無無亦無,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從至陰中生出至陽矣。」[4]「行之容易得之難,除了虛空不造丹。舉世若求安鼎處,個中境界比天寬。好之容易樂之難,除了虛空不造丹。舉世若尋生葯處,壺中原是列仙壇。得之容易守之難,除了虛空不結丹。舉世若尋立命處,起頭煞尾一團團。」[5]

元·李道純《中和集》謂之:「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虛里做工夫。……道體虛空妙莫窮,乾坤虛運氣圓融,陰陽造化虛推盪,人若潛虛盡變通。還丹妙在虛無谷,下手致虛守靜篤,虛極又虛元氣凝,靜中又靜陽來複。虛心實腹道之基,不昧虛靈採藥時,虛己應機真日用,太虛同體丈夫兒。采鉛虛靜無作為,進火以虛為橐籥,抽添加減總出虛,粉碎虛空成大覺。」

李涵虛在《無根樹註解》中又說:「人身百脈皆生於氣,氣生於虛無之境,故曰無根。丹家於虛無境內養出根荄,先天後天,皆自無中生有,是無根乃有根之原也。煉後天者,須要入無求有,然後以有投無;煉先天者,又要以有入無,然後自無返有。修鍊根因,如是而已。」又曰:「夫花生於樹,樹生於根,根生於無,是無根卻有根也。無根之根,即生天、生地、生人之根,此根乃虛無一竅,故稱為三才竅。此竅為交精之所,故曰『三才竅,二五精』。二五者,天五為一五,地十又一五,二五即二土也,二土合而刀圭成焉。泥丸云:玄關一竅無人識,此是刀圭甚奇絕。……大修行人,於此虛無一竅,知其為交媾之所,必能使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交之為用大矣哉!」

西派丹法,必須「總要收心坐虛無」,之後「入得杳冥方見道」,所謂「最初一著好功夫」也。海印子在《外身易形》謂之:「外身易形之道,的是玄宗所修。外身者,明身外虛空一著,如運瓮者必立在瓮外,方能運轉自如。易形之道亦然,必先舍此色身,到外邊虛無中來,凝神調息,方能無中生有,盡七返九還之妙。是故玄宗丹法,最初從身外虛空下手,最後亦在身外虛空了手,自始至終,步步不離虛空,盡在外邊運用。而一切法驗,則盡在色身上顯得,如易發、易齒、易血、易瞳,乃至易粗重色身為微妙色身、根身世界,一一密轉密移。洎乎脫胎神化,則飛升沖舉,神通自在,故能外其身,即能易其形矣。……此乃玄宗修鍊之正軌,天人合發之功效也。……仙宗從身外心息相依起首,借彼先天一炁鍛煉凡軀。身心漸化漸純,累積長久,化形為仙。是所謂從外而外身易形也。」

究其實際就是從「虛無境內養出根荄」,將心息相依交並於虛空之中,是在「虛空一竅」內「起頭煞尾一團團」的修鍊之法。故云:「金丹之道,純系虛空中事業,從身外虛空下手,在身外虛空了手,古人所謂『虛玄大道』也。」[6]又云:「玄宗修證,從虛空下手,其間煉精、鍊氣、煉神,一一皆在身外虛空中行持,直至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總以虛空為道場,故云『虛玄大道』。……最初下手,在身外心息相依,使神凝息住,與太虛混而為一,即為空此身心之妙方便,柱下入道正宗也。」[7]云:「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餘返還口訣,火候細微,皆大定真空之緒餘也。」[8]

汪東亭在《三教一貫·總說》中云:「總之金丹大道,自起首煉己築基,以及進火退符,大小周天,逐節事條,逐節火候,逐節變化,儘是身外虛空一著,倘有一毫意見著在後天色身,即是『差毫髮,不成丹』。或曰:逐節效驗,如何得見?曰:儘是在後天色身得見,倘有一毫意見著在後天色身,即是差毫髮,不能成丹。若是身外一著了畢,則色身成童體矣。蓋此是修法身,兼修色身,故曰『性命雙修』。再行真空鍊形,則是白日飛升矣。」誠如張義尚先生(1910-2000)在《仙道漫談》中評之:「西派別傳超等天元丹法,於鼻外徑寸色法兩身交界點中安神調息。有息則在鼻外虛空中相依,無息則在鼻外虛空中入定。以此功始,即以此功圓。」[9]

《體真山人丹訣語錄》云:「工夫盡在法身(身外虛空)上做,效驗盡在色身邊見。外面是命功,由勉強而做到自然,則色身上自然而然有變化效驗,謂之性理。性理者,不容你去管他,無作無為之自然也。外面所以稱命者,一切法度,如起火止火,調葯配合,盡在外面施行,乃有作有為之自然也。故曰性命兼修。蓋修外面命功,性理已兼修矣。又兩重天地、四個陰陽,即是性命雙修之旨。外面是法身,虛空之位,是先天,是乾坤。裡面是色身,已經破體,故為後天,為坎為離。以我之神氣放在外面之虛空中,則坎離乾坤四者合而為一,自有造化矣。我之神氣放到外面虛空中去合一,故施為盡在外面,而效驗盡在色身上發現,斯方謂之性命雙修。」[10]又云:「火候由心息相依做出來的。[11]」「丹法始終,不外『心息相依』四字;有逐節火候,即是逐節『心息相依』中之變化。」

丹道修鍊中的種種效驗,都是在身外「心息相依,神定虛空」所獲得的色身效驗,其效驗雖然奇異炫目、引人入勝,然而其機關卻在「身外虛空一著」也,即所謂:「工夫盡在法身(身外虛空)上做,效驗盡在色身邊見。外面是命功,由勉強而做到自然,則色身上自然而然有變化效驗,謂之性理。」是為性命雙修之大秘密也。

[1]《藏外道書》第8冊,691頁。

[2]李涵虛《道竅談·第二十四章·中字直指》。

[3]李涵虛《無根樹詞註解》。

[4]李涵虛《收心法雜談》)。

[5]李涵虛《虛空吟三首》)。

[6]徐頌堯《天樂集·自他不二》。

[7]徐頌堯《天樂集·虛玄大道》。

[8]徐頌堯《天樂集·西派要訣》。

[9]轉引自《中華仙學》,584頁,台灣真善美出版社,1978年。

[10]西派超等天元「真空鍊形」丹法的要害就在於「功夫都在虛空做,效驗全憑身上得」,切莫錯認為該丹法僅僅重視「身外虛空一著」,輕視身體上的鍛煉。若修鍊丹道多年,無身體上的效驗,健康不能保證,體質不能變易,則是錯會丹道、誤用法訣了。海印子在《天樂集·丹道證驗》中論述:「大抵丹法之要,在以我空寂,感彼先天真陽到身。虛寂之程度愈深,則真陽之來愈盛。如茶杯然,增一分空,方能添一分水。真陽愈充,則元神愈旺,定力愈強。故煉精化炁足,紺發再生,皮膚髮光。再進則見赤血變白,目瞳變方,筋骨、齒牙、血髓,無不變易,一一革故鼎新。夜睡無聲,操勞不倦。乃至炁化為神,除睡、除食,智光內發,外境虛融。」胡孚琛教授在《丹道法訣十二講·肉體返還之功》中也指出:「在丹道修鍊中,學道之士必須明白,自身肉體的轉化功夫應是首要的目標。因為返老還童即是轉化色身之功,人體由生病轉化為不病,由體弱轉化為強健,……進入丹道煉精化炁的程序,達到地仙(人仙)之標準,便可伐毛洗髓,返老還童了。……因此說,轉化色身、返老還童,是丹道修鍊的關鍵之處。某些一知半解的學道之士和江湖丹師,學著佛教僧人的腔調稱人的肉體是『臭皮囊』,是『肉布袋』,動輒批評我們對丹道的研究『太著相』,不是『上乘功夫』云云。殊不知學道之士如不能抓住丹道修鍊的要害之處,是極易走彎路的。……陳攖寧先生雖亦以靜坐煉功,卻多次批評佛教正宗的靜坐法門對身體毫無用處,這使我悟到轉化色身才是丹道的要害。學道之士不在轉化色身上動腦子,而徒事靜坐迷戀各種心理景象,欲成丹道無異於磨磚作鏡。」(《丹道法訣十二講》上卷,171-172頁)

[11]元·陳虛白《規中指南·火候》:「火候口訣之要,尤當於真息中求之。蓋息從心起,心靜息調,息息歸根,金丹之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嶠仙島 的精彩文章:

范水旺:大江西派在台灣的發展現況(三)

TAG:圓嶠仙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