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台山漫遊指南

五台山漫遊指南

朋友,您準備來五台山旅遊觀光么?

那一定是因為五台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了。名山自古招人游,否則,中國可旅遊的地方「海」去了,您怎麼會挑上五台山呢?

或許您已領略過了無數名山的絕世風姿,什麼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還有黃山的天造畫境、武當山的危岩巨構,甚至也已去過了與五台山齊名的另三座佛教名山,峨嵋山的無比秀色、普陀山的佛國海天、九華山的幽深景緻,都已深深地刻在了您的腦海里了吧。於是您可能會有一種期待,期待著五台山給您一種嶄新而奇異的山水體驗。

針對您的期待,作為資深的五台山人,我想在這裡說一些瑣碎話。

旅遊的趣味之一就在山水之樂,況且是游名山,您的期待沒有錯。但如果您執意于山水景緻的奇麗,五台山恐怕要讓您失望了!

五台山當然不會沒有山。顧名思義,五台山有五座主峰,其中北台頂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第一高峰,號稱「華北屋脊」, 並且整個五台山跨山西忻州市的五台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和定襄縣等五個縣(市),周五百餘里,是真正的大山了。但五台山之所以名「五台」,是因為五座主峰「頂無林木,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高則高矣,但其峰頂一律平坦如台,加上山勢連綿,雄渾有之,奇峰怪石是見不到的,給人的觀感就不免大打折扣了。

山要有綠才有秀色,五台山不乏林木。如果您是夏季入山,滿目蒼翠還是不成問題的,但要有林木森森,景緻幽深的印象就難了。如果是冬季入山,又沒有趕上一場雪,草黃葉枯,林木槎牙,就只能是滿目蒼夷了。山要有水才有靈氣,五台山亦有水,一條清水河穿台懷鎮而過,四季流淌,還有那或山間或寺側汩汩不息的的幾處聖泉佛水,給五台山增色無限。但那細小的水流放在偌大的山中顯得太微弱了,加上泉旁溪岸的缺乏景緻,讓看慣溪泉勝景的南方朋友見了,就只能啞然失笑了。

文人墨客們吟詠五台山景緻的詩文多矣,其意境大多美輪美奐,但那大多是當不得真的。關於描寫五台山的文字,作家余傑有一些實在話,他在《天路歷程――春遊五台山》中寫道:五台山「山巒起伏,像千層餅,翻越一座又是一座。山上樹木稀少,連草也不茂盛,裸露的岩石和黃沙,分外蒼涼。」還寫道:「聽得腳下水聲潺潺,樹木掩映之間,山谷里有一條溪水。我們正在嘆息五台少水,少分靈氣,見到有條溪水,怎能不去親近親近?」並在文中兩次嘆息道:「想起古人形容此處山脈『巔巒雄曠,翠靄浮空』來,真是不敢相信」。「那『鳴泉歷歷,萬壑奔飛。嘉木森森,千巒彌布』的五台山已經看不見了」。實際不是「已經看不見」了,關於北方山水之勝的文字,自古以來就大都是一種誇張!

五台山的山水乏善可陳,但既為名山,雖沒有特別的奇麗,總應該有一些能夠看得過去的地方吧。可嘆的是五台山即使真有什麼山水景緻,作為一名普通遊客往往也是無緣得見的。對於百分之九十九的遊客來說,到五台山並不是要登臨五個台頂,而是到台懷鎮。

五台山太大了,它象一個人微微張開的右手,五個手指就是五個台頂,如果您沒有更多的時間,只打算在山中呆個一天半天,也就是在手掌心――台懷鎮所在地及其附近轉轉,五個台頂一個也去不了。

入名山游,可以不登高,並且可以連一座主峰都不去,在全國各大名山中,五台山恐怕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了!

那麼,來五台山到底是看什麼呢?

看廟!

準確地講,是看佛教的寺院!

要知道,五台山之所以為名山,不是因為它的自然風光,而是因為它濃重的佛教色彩。

五台山在四大佛教名山中名列首位,有「金五台、銀峨嵋、銅普陀、鐵九華」之稱。五台山之所以能夠凌駕於其它三座名山之上,得享大名,一般的說法是因為五台山為文殊菩薩的道場,而專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在四大菩薩中地位最尊,位列觀音、普賢、地藏三位菩薩之上;還因為五台山建寺的年代很早,其最早的寺院大孚靈鷲寺始建於與洛陽白馬寺同時代的東漢永平年間(此為傳說,可信的是始建於北魏),在歷史上曾威加海內,在全國的影響遠大於峨嵋山、普陀山和九華山。

如果僅僅如此,五台山的大名也不過是「拉大旗做虎皮」,或純粹叨歷史的榮光罷了。不是這樣。五台山之所以直至現在依舊保持其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地位,是因為其現時所擁有的寺院之多,僧侶之眾,其它三座名山根本難以望其項背;而由此營造的濃重而恢宏的佛教氣氛,更為其它三座名山可望而不可及。

五台山現存佛教寺院有五十座左右,光台懷鎮腹地的寺院就在二十座以上,用寺廟林立、僧侶摩肩來形容五台山是再恰當不過了。還不止此,五台山有僧、有尼,有和尚,還有喇嘛,是全國唯一一處青廟(漢傳佛教寺院)與黃廟(藏傳佛教寺院)並立,和尚與喇嘛共修的所在,它不僅是中原漢傳佛教徒心目中的聖地,也是藏傳佛教徒心目中的靈山。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為什麼五台山會受到藏傳佛教的特別青睞呢?其中當然少不了政治原因,但內在的原因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藏傳佛教的主流派別)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達賴、班禪均為其傳人)自稱文殊菩薩轉世,而五台山乃文殊菩薩的道場,其信徒怎能不把到五台山朝聖作為其畢生的追求呢?

正是憑著豐厚的歷史積澱、數量龐大的寺院規模以及漢藏信徒的共同敬仰,五台山鑄就了自己在四大佛教名山中無與倫比的地位。

說了這麼多,該說說五台山的寺院了。五台山的寺院這麼多,您要全部走到基本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那該怎麼選擇?五台山代表性的寺院有哪幾座呢?

如果您只有半天的時間,那建議您選擇顯通寺、塔院寺、萬佛閣、菩薩頂、殊像寺。這五座寺院,是到五台山旅遊的必看寺院。

顯通寺是五台山規模最大的寺院,其前身即五台山始建年代最早的大孚靈鷲寺,唐代稱大華嚴寺,明代改稱顯通寺。看顯通寺,提醒您留意一進大門左手的觀音殿,據說這是浙江普陀山所供觀音菩薩的「老家」,普陀山上建造最早的寺院「不肯去觀音院」所供的菩薩像就是從這座殿中被請去的。

塔院寺與顯通寺一牆之隔,寺因院內之大白塔而名。大白塔體魄雄偉,高聳入雲,為五台山的標誌。

該寺是毛澤東當年從延安到西柏坡的路居下塌處,傳說中神秘的「8341」即出自此(另說出自陝西佳縣白雲觀)。

萬佛閣俗稱五爺廟,距塔院寺數步之遙,在五台山的寺院中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寺院了,但其名聲之大卻無以匹敵。其名聲來自寺內所供文殊菩薩的化身--五龍王,據說是五台山許願最為靈驗的所在,也是香火最旺的地方。

據傳,五爺愛看戲,給五爺唱台戲也就成為最好的還願方式。五爺廟正前方戲台上的還願戲一場接一場,幾乎沒有間隔。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加上香火繚繞,五爺廟每天都是熱鬧非凡。對於不在少數的信徒來說,來五台山就是為了拜五爺。據說,五爺有求必應,來五台山而不到五爺廟拜五爺,那就等於白來五台山了。

菩薩頂居台懷鎮最高處,從顯通寺之北蜿蜒而上,再登一百零八個台階即到寺門。寺名真容院,據說是文殊菩薩顯現過真容的地方,清代康熙、乾隆朝拜五台山曾數次駐蹕於此,殿頂一色黃色琉璃瓦覆蓋,顯示了其尊崇的皇家寺院身份。在這裡可以看到康熙行宮和乾隆御碑。

殊像寺,顧名思義,是一處專供文殊菩薩法像的寺院。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每座寺院中都供有文殊菩薩像,但最高大的文殊菩薩像則在殊像寺。

到殊像寺瞻仰文殊菩薩最為莊嚴神聖的法像,乃是到五台山旅遊的必修功課。

好了,五座寺院走完,也就算不虛五台山之行了。

如果您有一整天的時間,剩下的半天該怎麼安排呢?那就再去三個地方:黛螺頂、鎮海寺和龍泉寺。

作為難得來一次五台山的遊客信士,到五台山而不朝拜五個台頂總是有些缺憾吧!五台山善解人意,設計有兩處不同程度地彌補這種缺憾的所在。一處即顯通寺的大文殊殿,裡面不僅供有文殊菩薩的正身相,而且供有五個台頂分別供奉的五方文殊,參拜了顯通寺的大文殊殿,也就等於到五個台頂參拜了五方文殊,稱「方便朝台」。

覺得還不夠,那就到黛螺頂吧。

黛螺頂位於台懷鎮東側,過清水河即到山腳,登一千零八十個台階,可小小過把登山癮。如不良於行,也可乘索道直達。黛螺頂有五方文殊殿,殿內五方文殊一字排列。登上了黛螺頂就等於登上五個台頂,謂「小朝台」。當年乾隆皇帝就是如此象徵性地完成其到五個台頂朝拜的心愿的。

鎮海寺和龍泉寺要離台懷鎮稍遠一些。

鎮海寺位於入山「南線公路」(五台山入山公路有南線、西線、北線三條)之側,兩峰夾峙,松柏掩映,形勝為五台山之最,號稱「五台山第一風景點」。該寺為黃廟,傳為清順治皇帝出家修行處之一,有清一代為章嘉活佛的住持之所,內有五世章嘉的真身舍利塔。

龍泉寺位於入山「西線公路」之側。到龍泉寺主要是看石雕藝術。如果您不知道什麼叫精美絕倫的石刻藝術品,那龍泉寺恢宏的漢白玉石牌坊和普濟真身塔可以給您一個滿意的答案,並讓您嘆為觀止。

至此,五台山一日游即可划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

但或許您不僅對佛教有興趣,還對古建情有獨鍾。那麼,一整天轉下來,您就會發現,並沒有看到什麼真正古老的建築。以顯通寺為例,雖始建年代久遠,但歷代翻修,目前保留的只是清朝時的構建,而清代建築在全國到處可見,談不上有什麼名貴。您可能聽說過,山西境內現存宋元以前的古建築佔到全國的70%以上,號稱「地上文物博物館」,那怎麼在五台山連一座明清以前的建築都看不到呢?

五台山的古建精華在台外(台懷鎮以外),其代表為佛光寺、南禪寺。這兩座寺院的古建風采即便放在整個亞洲,甚至全世界都是熠熠生輝的。

佛光寺位於五台縣豆村鎮北6公里處,距台懷鎮50公里。當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看到佛光寺的東大殿時,曾欣喜若狂。他們看到了「眾里尋他千百度」的唐代遺存,其氣勢之恢宏為中國古建之僅見。

不僅殿為唐構,而且殿內還保留有完整的精美絕倫的唐塑、唐墨、唐畫,四寶集於一處為全國絕無僅有。當時佛光寺的發現打破了國內已無唐代木構古建遺存的定論,被譽為其時最偉大的古建發現之一。由此,佛光寺享有「中華古建瑰寶」的稱號。

其實,佛光寺的建築還不算最古老的。國內現存最為古老的木構建築是南禪寺。

南禪寺位於五台縣東冶鎮北8公里處,也算五台山的寺院,但已遠在台懷鎮80餘公里之外了。它的發現是在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建築年代也是唐朝,但比佛光寺還要早上75年,是全國範圍內唯一一座逃過唐武宗滅佛法難而留存下來的寺院,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有「中華第一古建」之稱,只是規模要比佛光寺小多了。

菩薩參拜過了,古建也參觀過了,五台山的人文景緻也就基本瞭然於胸了。這時您可能會提一個問題:五台山既為佛教聖地,又有這麼多的寺院僧眾,歷史上出過哪些得道高僧嗎?五台山歷代不乏高僧,從清涼山志高僧錄里可以抄出一長串,但可惜這些高僧在民間的知名度有限,不能和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達摩祖師、杭州靈隱寺的濟公活佛、浙江奉化岳林寺的布袋和尚(彌勒化身)等人相比,說了也等於白說。

可以一提的是野史小說和民間傳說中的人物——楊五郎和魯智深。

楊五郎出家的太平興國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因修建「林彪行宮」被毀,現在集福寺辟有「五郎廟」,專供楊五郎這位「愛國名僧」,楊五郎使用的兵器「五郎鐵棍」據說作為五台山的重要文物,現存於顯通寺。五台山與楊五郎有關的,還有龍泉寺之西的令公塔,據說當時五郎從遼國盜回楊令公的骸骨即葬於此。

魯智深出家處,即今菩薩頂之真容院,現有今人附會建造的魯智深演武處等景觀。

至此,五台山您已領略得差不多了吧!或許您還是不甘心,問題又回到了開頭,五台山難道就真沒有什麼山水之勝么?有!但五台山的山勢之勝是留給佛教的虔誠信徒的,如果您沒有一顆虔誠之心,不想再多花兩天時間,不去「大朝台」,不登臨台頂,是無從真正感受五台山的特別風光的。

對於一般遊客來說,如前所述,到五台山就是到台懷鎮,但對於虔誠的佛教徒來說不是這樣,他們是一定要「大朝台」,一定要徒步登臨五個台頂的。其實如果天氣適宜,山上沒有積雪,也沒有趕上雨天,五個台頂均可乘越野車而上。但道路崎嶇,一般人均視之為畏途,只有虔誠者視之為平生樂事。

東台頂。

南台頂。

中台頂。

西台頂。

北台頂。

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繡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斗峰,從隋文帝時期開始分別在台頂建寺供奉五方文殊,並始終有僧人住持。

台頂交通不便,氣候寒冷,生活條件惡劣。到了台頂,您才會知道什麼叫苦行僧,什麼叫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修行!也只有到了台頂,一覽眾山小,您才會真正領略到五台山的「巔巒雄曠,翠靄浮空」,才會知道古人對五台山景緻的描寫並不完全是騙人!

至此,不知您是否有了一些體悟:五台山的寺院也罷,菩薩也罷,高僧也罷,古建也罷,風光也罷,能夠真正領略的,除了虔誠的佛教徒外,只能是對佛教文化深感興趣或對旅遊觀光極度痴迷的人!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路)

關注「佛教建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建築 的精彩文章:

遼塔中的奇葩——萬佛堂花塔
杭州鳳凰山聖果寺遺址

TAG:佛教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