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的努力,決定你將來參加同學聚會的底氣!馬雲等互聯網大佬春節聚會照,告訴你大學的真相!

今天的努力,決定你將來參加同學聚會的底氣!馬雲等互聯網大佬春節聚會照,告訴你大學的真相!

一年一度的寒假又來了,這幾天手機里那些沉寂多年的群,又開始活躍起來了。

從小學到高中,幾個群都在談論什麼時候放假,班長是不是該組織一場同學聚會,大家見見面聊聊天了。

班長甚至在群里@所有人,說前幾年同學聚會沒來的,這一次都必須全部到場。

看著滿屏滾動的消息,握著手機窺屏的我,心中莫名有股說不出的滋味,對於眾人言語中的同學聚會四個字,既期待,又恐懼。

期待能見到那些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想看一看當初那個傻不愣登的同桌,是不是變帥變聰明了,想瞧一瞧當年那個心儀的女生,如今過得如何。

然而,期待的背後,卻有一絲淡淡的恐懼感。害怕見到當年一起讀書的那些人,害怕讓他們看到自己如今的模樣,害怕自己跟他們之間的差距非常遙遠。

或許正是帶著這樣一種心理,同學聚會有時候又被稱為人生的名利場。混得好的人,在同學聚會上風風火火,到處打電話喊人一定要到齊;日子過得差的人,只能默默在電話那頭,違心地說一句:不好意思呀,那天我正好沒空,只能明年再參加了。你們盡情玩,少我一個也沒事。

「同學會,只不過一場打著老同學見面幌子的比拼場。

其實,自從上大學以後,我就沒有再參加過任何一場高中同學聚會了。

不是不喜歡那種老同學見面的場景,而是覺得自卑,不願意去面對當年的那些人,不敢回想起高考失敗的樣子。

在高考之前,我的成績不算名列班級前茅吧,也算處於中上游水平。如果正常發揮,進入一所相對優秀的大學,應該不成問題。

然而最終,我卻鬼使神差地發揮失常,高考總分比平時整整少了八十分,進而來到了一所不盡如人意的大學。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除了逢年過節特別好的幾位朋友相聚以外,那種大型的同學聚會,我一概拒絕,統統以沒時間為借口推脫掉。

我很害怕在同學聚會上被人提起當年高考為什麼失敗,是不是考試那天生病了;我也很害怕看到那些當初成績比我差,最後卻考得比我好,上了一所優秀大學以後變得更加了不起的人......

或許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不願參加同學聚會,是無法釋懷當年的失敗與挫折,哪怕聚會上,壓根不會有人想起你當初的失利...

我們都知道,馬雲平時出門的座駕一般都是價值千萬的邁巴赫62s,但是馬雲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坐的是一輛路虎攬勝,據說是為了給同學減輕壓力!

多年未見的老同學,吃完飯後,未免想跟馬雲拍張合影紀念一下,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馬雲站在最中間,一臉的喜氣洋洋!

在學生時代的馬雲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平時合照的時候都喜歡站在角落裡,但是如今,如果他不站在中間,同學們都不知道怎麼站了!

畢竟馬雲今天的地位已經不同往日了,已經是世界聞名的商業大亨了,來的時候同學們門口迎接,走的時候也肯定是出門相送!

馬雲參加了三次高考,每次都在數學這門課上「撲街」。1982年,他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選擇題全部是猜的,還全猜錯了,大題目改卷老師看他寫的滿滿當當還全寫錯了,就給了1分辛苦分。

高考失敗以後,馬雲應聘酒店服務員被拒,理由是:長得不好看。感覺胸口被人連插兩刀,馬雲對自己失望極了,但還是要工作,於是去蹬三輪車,去做搬運工,不僅辛苦也掙不到什麼錢,馬雲考慮再三,還是要回去讀書,那才自己改變命運的機會。

1983年,他第二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這次數學考了19分。父母都放棄了,覺得他不是讀書的材料,勸他抓緊學門手藝,至少以後還能養家糊口。但馬雲已經認定了要走讀書改變命運這條路,不管父母怎麼勸阻,他堅定不移認真複習備考。

1984年,馬雲第三次參加高考,這次,他考了89分。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了,但離本科分數線還差5分,他的真誠努力終於感動了命運,由於英語專業招生指標未滿,部分英語優秀者獲得了升本的機會,馬雲終於被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破格錄取。

於是,開掛的人生從這裡開始。

也許,你會說,馬雲的成功只是讀書改變命運的個例。前不久的烏鎮飯局,中國互聯網屆最有影響力的大佬們都來聚餐了。當大家還在興奮地談到丁磊帶了"豬和雞",要承包烏鎮食堂的時候,有人卻發現自己擠不上這餐桌不單是錢不夠,顏也沒法湊,原來還少了一張名校畢業證書。

這張聚餐照是這樣的:

貌似大佬們也沒有用金勺子吃飯啦

真相是,這是互聯網創投圈「財富排行榜」大佬的聚餐。

還好還好,這一桌身價差不多也就5000多億人民幣吧... ...

如果你以為這僅僅是一群會賺錢的大佬,那就錯了,這還是一群學霸... ....

大佬們肯定不討論買不買房以及發多少年終獎,請問學霸們討論「量子力學」嗎?

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學習哥特意花時間做了個表格。

不單如此,京東的劉強東是宿遷高考狀元,美團的王興是保送進的清華,小米的雷軍2年修完4年本科學分。還有不在飯桌上的百度李彥宏(北大)、巨人史玉柱(浙大)也都是當年的高考狀元。

那麼有錢還那麼有才華,不是說「讀書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情趣的人」嗎?

你以為上面的照片是個小概率事件?

在2016年度,《國際金融報》的記者對中國A股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的教育程度的做了個分析和調查,最後發現,84%擁有高學歷,48%畢業於985學校

A股上市公司年薪百萬級董事長畢業高校分布

在476位已經披露學歷的年薪超百萬的董事長中,有379位第一學歷為本科,佔84%。

985大學的百科解釋

目前全國985大學一共39所,反正是中國最好的大學就是了。

其次,分析數據後還發現,薪酬前10的董事長,8個第一學歷是國內重點本科

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排行榜Top10

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前10中,除了沒有披露院校的閆奎興和畢業普通院校的王石,其他8位第一學歷都是國內重點本科院校!

而在已披露具體院校的高管中,48%畢業於985院校。

A股上市公司年薪百萬級董事長畢業院校分布

在291個已披露具體畢業院校的百萬年薪董事長中,985出身的高管佔到48%。

另外,按院校分布來看,清華北大高管最多

A股上市公司年薪百萬董事長畢業院校前10位

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北京大學培養的百萬年薪的A股高管共計18位,富豪數量為全國高校之首,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則以12位的高管數量排緊隨其後,而在平均薪酬來看,中南大學以305.9萬元的黑馬之勢在眾高校中遙遙領先。

最後,在有效數據中26個高管就讀MBA商學院,長江商學院佔23%

上市公司董事長就讀商學院分布

291個有效數據中,共有26位年薪百萬以上的高管選擇就讀MBA商學院。其中,就有6位集中於長江商學院,佔據全部比重的23%。

雖然名校也不是萬金油,上了就能一定進財富排行版,但還是要承認:從概率的角度說,讀好書、上個好學校還是能讓你有更大的機會成為一個精英。至少在一個好的大學裡,能夠讓你知道這世界上優秀的人到底有多優秀,讓你有靠近的動力和目標。

BBC曾經拍過一個非常著名的紀錄片《人生七年》,從1964年開始採訪了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7歲孩子,並每隔7年會重新採訪他們。

50多年後,精英家庭的孩子大多上了好學校,找了好工作。中產階層的偶有一兩個上升到精英階層,其他也還在中產階層呆著。普通家庭的孩子則很多都沒有上大學,早早的結婚生子,人生基本固定下來。

唯一漏網之魚Nick,出身貧寒,從牛津大學畢業後,成了名校教授,晉陞精英階層。

家境越好,父母越重視教育

如果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身邊越是家境好的同學,父母越是看中教育,而他們也比一般的家庭能投入更多的資源在孩子身上。

像《人生七年》中的「高富帥」三人組的John和Andrew,從小就習慣每天看《金融時報》和《觀察日報》,而普通家庭的孩子想的則是如何能不挨打挨餓。

我認識的一個做企業的朋友,除了送孩子去北京最好的國際學校就讀,小朋友平時還要請鋼琴老師、繪畫老師、書法老師等上門授課,然後平日放完學還得參加芭蕾舞、游泳。每到寒暑假就送孩子到美國參加各種夏令營。關鍵不單單是學了,還參加各種比賽拿一堆獎狀回來了。

還有個同學自己家裡有家族公司,他本科先是考入了一個加拿大的知名院校,畢業後又去香港科技大學念研究生,最近看朋友圈貌似又開始要在職念博士。

另外一個上市公司的老闆,則是要求他的兩個孩子,最低是要考入國內的名牌大學。結果兩個孩子先後考入北航和浙大,現在又在澳洲和加拿大念研究生。

而我自己以前念大學的時候,發現周圍的同學基本也都是一二線城市裡高知家庭的,同寢室的5個女生,父母不是醫生,就是老師、公務員,還有國企高管的。她們的父母從她們小時候就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除了送孩子去當地最好的院校,平時還會請老師幫忙補課。

在這場家庭教育資源大比拼的背後,往往還是一場父母的眼界和視野的較量。

好的學校有助於提升個人的思維和視野

好的學校不僅僅代表著圈子和人脈,更多的還是思維、視野的影響。

好的學校往往能夠對接到更好的資源,學生們在大學階段就能接觸到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人,可以到最好的企業實習,了解到這個世界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

政界和行業的大佬們都會選擇在清華、北大、武大等知名院校做分享

每年招聘季節,很多知名的企業主和HR們也都是選擇跑到這些好的大學裡和畢業生們做行業和職場規劃的分享。

另外,剛入學的新生們可以通過學長學姐們目前從事的工作,以及他們的職場路徑,就大體能夠知道自己未來可以往那條路走能更容易走上精英階層,以及人生可以到達的高度在哪裡。

清華系互聯網創業者名單(部分)

當然,好的學校也會鼓勵學生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在耶魯、哈佛、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名校中,學校除了依然鼓勵學生積極向上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態度,同時還鼓勵學生們能更多的發揮自己的力量,幫助世界上其他的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公民,而不僅僅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杜聰:哥倫比亞大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29歲成投行副總,放棄千萬年薪,成艾滋孤兒爸爸。

杜聰一共資助了2萬個孩子,其中有2500多名考上了大學,還有不少是名牌大學,交通大學的,北京大學的,還有的去了美國念書。

同時,好的學校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對於個人而言,好的學校能夠讓你擁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氣,去思考「我如何能夠做到跟他一樣」,而不是「我做不到」。同時,好的學校所帶來的人脈和資源,也能夠幫助你更好的成就自己。

在現實世界的人際交往中,好的學校同時還能給你帶來光環,讓你遇到的人能夠更加的重視你。

但「名校畢業生」的光環也是一種壓力,它能驅動你不斷的往前走,讓你更用心的做好一件事情,不然被別人甩一句「名校畢業也不過如此」,那就沒法一起好好玩耍了,更不用說20年後的畢業聚會到底還要不要參加了。

人的眼界決定思維和格局,思維和格局決定了你人生中的各種選擇,而這些選擇最後就定義了你這一生。

不怕輸在起點,就害怕別人不論是踩著三輪還是坐著飛機已經離你呼嘯而去的時候,你還呆在自己的舒適區碌碌無為,卻還自我安慰平凡可貴。

嚴正聲明本文來源於Monica的行業觀察和網路,已獲得轉載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中生學習 的精彩文章:

揭秘:張傑謝娜夫婦的雙胞胎是如何誕生的?連日期都有特殊意義……
驚天語錄: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你憑什麼懈怠?

TAG:高中生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