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握筆可以繪製山河萬里,上馬可以馳騁血腥疆場——徐渭

握筆可以繪製山河萬里,上馬可以馳騁血腥疆場——徐渭

最早抗擊日本鬼子的抗日名將這個身份,比著名畫家重要多了

通常情況下,我們在誇一個畫家多才多藝的時候,多數都會說這個畫家,山水、花鳥、人物等藝術形式都能畫,那麼這個畫家就多才多藝了。但是徐渭的多才多藝確實有別於傳統對畫家的認知,因為他的才藝跨界太多太大。

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其畫能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後世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影響極大。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諳音律,愛戲曲,所著《南詞敘錄》為中國第一部關於南戲的理論專著,另有雜劇《四聲猿》、《歌代嘯》及文集傳世。除了這些才藝之外,徐渭還是個軍事家,在擔任胡宗憲幕僚時曾助其捉徐海、誘汪直。也是最早的「抗日名將」,嘉靖年間多次在擊退倭寇的進犯過程中出謀劃策。

明朝在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以及仁宣之治的不斷發展與壯大。呈現出少有的經濟發達,文化昌隆。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一樣,治世不過百年,頂峰之後就會走向滅亡。大唐的轉折點在於「安史之亂」;大宋的轉折點在於「靖康之役」。明朝也進入了歷史的節點「土木堡之變」盛世昌隆的大明朝開始急轉直下。好在統治者居然沒有重蹈歷史的覆轍,及時的剎住了歷史車輪。來了一輪弘治中興,這點很像漢朝。不斷的革新,成立大明後期立足的基礎。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個畫家便是出生在這一時期的一個傳奇人物——徐渭。

大明武宗的最後一年1521年,朱厚照(明武宗)擊敗了江西叛亂的寧王,班師回朝的路上,樂極生悲落水染病——死了。因為武宗沒有子嗣,作為旁系的朱厚熜登上王位這就是嘉靖皇帝。也是在1521年,大畫家徐渭出生了。生在盛世是他的幸運,但是作為嘉靖萬曆年間有氣節的畫家是多麼的不幸,跨界的多才多藝就更加不幸了。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涼,形影相弔,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於筆端,創造了一幅又一幅驚世駭俗的水墨名畫。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於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徵,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

徐渭的潑墨寫意花鳥畫,別開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鳥畫,兼收各家之長而不為所限,大膽變革,極具創造力。其寫意畫,無論是花卉還是花鳥,皆一揮而就,一切盡在似與不似之間,對筆下的四時花木,畫家運用勾、點、潑、皴等多種筆墨形態,將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雋秀、竹子之蕭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潔的神韻刻畫的入木三分,分別舒展九尺與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衝畫外,不見首尾,與密如驟雨的葡萄、虯如蟠龍的藤蔓構成了巨大的張力,充溢在畫面中的縱橫之氣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寫意花卉的風格。豐富的運動軌跡與濃淡、徐疾、大小、乾濕、疏密程度各異的筆蹤墨韻,無不具備振筆疾書的即興性和不可重複性,呈現出中國繪畫中最為強烈的抽象表現主義。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藝術的加工,使其蘊含某種內在的氣質、精神,這種氣質、精神又使欣賞者有如臨其境之感。徐渭筆下的南瓜、菊花圖,一氣呵成,驅墨如雲,氣勢逼人,同時又恰如其分的駕馭筆墨,輕重、濃淡、疏密、乾濕極富變化。墨法上既呈隨意浸滲的墨暈,又見控制得宜的濃淡。雖然被徐渭自稱「戲抹」,然而在寫意中仍生動的傳達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韻。它的梧桐圖,只以潑墨筆法繪其一小部分,卻有使人聯想到挺拔正直的參天梧桐。正如翁方綱所說:「紙才一尺樹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廬。恐是磊落千丈氣,夜半被酒歌噓唏。」徐渭以其精湛的筆法,在似與不似之間,為欣賞者營造出一片開闊的審美天地。(此處借鑒文獻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書畫鑒賞 的精彩文章:

一片丹心比丹青——愛國畫家崔子忠
失去民心的書畫市場還能堅持多久?

TAG:明清書畫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