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饒宗頤是當代文人藝術的代表

饒宗頤是當代文人藝術的代表

原標題:饒宗頤是當代文人藝術的代表

陳履生(微博)(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

「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必須於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這是陳師曾給文人畫下的基本定義。他還說文人畫「是性靈者也,思想者也,活動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單純者也。」所以,文人畫「個性優美,感想高尚者也,其平日之所修養品格,迥出於庸眾之上,故其於藝術也,所發表抒寫者,自能引人入勝,悠然起澹遠幽微之思,而脫離一切塵垢之念」。當把這一切語文的意義對照饒宗頤先生的藝術,其相似性的吻合幾乎可以作為對饒宗頤先生畫藝的總結。而具體到他的個人特質,學藝融通則是其踐行文人藝術的最基本的要素。

與當代文人不同的是,他沒有經過正規的學院教育,沒有名校的光環和學位的榮耀,因此,也就沒有將自己固定在某一個專業之上。但是,他的學術領域寬廣,學術成就豐碩,著作等身,有口皆碑。在當代社會,他靠自己的學術立足,依憑文人的品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當這一切的學術成就與他的書畫發生關係時,學術成就的基礎造就了他文人藝術的獨特的品格和異樣的風格,成為當代文人藝術的代表。

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饒宗頤先生在古訓之上而有「著等身書,寫各種畫」。如果自饒先生1929年從金陵楊栻學習書畫開始,迄今八十餘載,其畫歷之長也是少有。饒先生從12歲開始研習山水及宋人行草並能夠抵壁作大幅山水及人物,與書畫結下不解之緣。他從1932年繼承其先人饒鍔先生之業編輯《潮州藝文志》而進入到文化界,開始了以治地方史志為主的早期學術生涯。之後從1943年赴廣西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開始了為教一生的旅程,在其後七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輾轉於不同的教席,教學相長,學術道路越來越寬廣,所畫也越來越多樣。縱觀其各個時期的畫作,無論是題材還是風格,大抵都與其學術領域和學術成就相關,表現出了學藝融通的繪畫特色。

饒宗頤先生一生為學而行走四方,基於興趣愛好,他往往把眼前即景用畫筆記錄下來,或者為了畫而專門寫生,因此,這些畫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的學術歷程。1964年,他再赴日本訪學,此間還在日本各地寫生。其中1969年的《星洲寫生》可為其代表。1965年在法國國立科學中心研究巴黎及倫敦所藏敦煌畫稿與敦煌寫卷時,還研究敦煌白描畫法。後一年,在研究敦煌寫卷時與戴密微教授同游瑞士,在白山及黑湖地區畫了大量的寫生。1968年又在歐洲用元代黃公望、倪瓚兩家筆法畫了諸多山水寫生。這些早期的遊覽不僅為饒先生留下了許多一直存留至今的深刻記憶,而其間的寫生則為他積累了豐富的形象素材,直到幾十年後的2005年他還畫了《黑湖覽眺》,並錄下了原來的詩作:「恍如一葉渡江時,山色波光瀲灧奇。日月此中相出沒,飛來白鳥索題詩。」2004年,饒先生所作的《玖磨川》,也是記錄當年與岡村繁同游日本三大川之一的玖磨川印象,因為這裡曾經是「野人熊襲盤踞之地」。

饒宗頤先生一生與學問相關的繪畫作品中,其學術的方向、研究的課題與繪畫的題材所表現出來的關聯,有著多方面的表現,所以,他的繪畫表現出了題材多樣性的特色。饒宗頤先生走過了20世紀,又在新的世紀煥發出耄耋之年的神采。毫無疑問,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饒先生以深厚的國學功底兼具廣博的外來文化的知識,融合中外。當這些反映到他的繪畫中的時候,所表現出的「此心無町畦,東西僅尺咫」(《萊溪居圖》(2006年)),既是他學藝融通的基礎,又是他學藝融通的成就。

學藝融通作為饒宗頤先生藝術成就的特點,在其繪畫題材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在繪畫形式方面,他從摹古開始並沒有拘泥古法,反之,卻在學問的滋養下,一方面融匯了古人的各種不同畫法,另一方面不斷吸收包括敦煌學在內的諸多研究成果,在考察遺迹與研究書跡、畫跡的基礎上,常常以新的畫法讓人們刮目相看。無疑,他的這種業之餘的文人畫狀態,傳承了中國傳統繪畫的人文精神,同時以觸類旁通和學藝融通使其藝術達到了超於學院教育之上的新的境界。

(節選自《饒宗頤文集》前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 的精彩文章:

韓醫院火災致37死143傷 未裝自動滅火系統釀大禍
秀智李敏鎬雙方否認複合 知情者:以朋友身份相處

TAG:中國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