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是養蛙就是吸貓 虛擬寵物折射的究竟是閑錢多還是閑人多?

不是養蛙就是吸貓 虛擬寵物折射的究竟是閑錢多還是閑人多?

說起網路養貓,相信許多人都會想到最近聲名大噪的區塊鏈遊戲「雲養貓」。據說,有些「貓」再次交易價格已經高達80萬元人民幣,即便是虛幣的鼻祖比特幣,在這些「貓」面前也會有些汗顏。

但是,「雲養貓」這個名詞,最早卻並非出自這款原名《Crypto Kitties》的遊戲。它實際上是指:生活中因為家庭條件或者是環境因素不能養貓,但每天以看網站、論壇等,或使用App查看貓咪的圖片、觀看貓咪的視頻,以安撫一個貓奴的撫養貓慾望的行為。

「一日吸貓,終生想貓」。前不久,部分媒體就報道了位於廈門曾厝垵,一家養貓主題咖啡店裡的13隻「雲養貓」。據悉,這裡的每隻貓都有好幾位「主人」付費助養。

近年來,類似的貓店也如雨後春筍般越開越多,逐漸成為了一股風尚。許多不能養貓的貓奴們,也通過這種付費助養方式,體驗到了撫養貓咪時的參與感。

然而,「雲養貓」卻並非是假裝養了一隻貓這麼簡單。有部分「雲養」機構在利益的面前漸漸變了味,而姜敏(化名)所經營的社群「戎貓小棧」恐怕就是其中之一。

從助養貓咪上琢磨出「糊口」的生意

「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光是曬貓也可以賺錢。」

2016年底,在被公司裁員之後,姜敏有了更多閑暇的時間。整天混跡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她,發現很多網友都喜歡曬貓,尤其是轉載各大「網紅貓」的日常動態。這些家養寵物貓任何一個搞怪的表情,都會被主人抓拍下來並放到微博上,而且會引起大量愛貓人士的點贊和評論,部分主人甚至「人以貓為貴」,成了坐擁幾十萬粉絲的小網紅。

「因為好奇,抱著玩玩的態度,我也開始拍貓了。」她告訴懂懂筆記,家中小賣部養來抓老鼠的「串串貓」(即雜交中華田園貓),相比互聯網上那些憨態可掬的「網紅貓」,無論是顏值、體態、品種都遜色了很多,所以最初只是隨便拍拍,未加修飾就將圖片傳到微博和朋友圈裡了,「但卻沒想到,這樣的串串居然也能引起大家的興趣。」

姜敏表示,那個時候「吸貓」、「擼貓」這樣的名詞還沒熱起來,但她卻能感受到貓奴們對於貓的熱愛。無論是品種純正的寵物貓,或是雜交的「串串」,只要足夠搞怪,都能引起網友的的關注和熱議。

「因為串串是散養的,所以總是在街上亂跑,有一次估計是跟其他貓咪打架被撓了,回家傷口就感染了。」苦於不知道如何處置動物傷口,她將「串串」送到了家附近的一家寵物醫院,「醫生隨便看了一下,就報價說要花幾千塊錢動手術。」

雖然感覺被這家寵物醫療機構黑了,但看到奄奄一息的貓咪,她還是暫時將其留在機構。對於待業的姜敏而言,幾千塊錢並非小數目。因為治療費用的事,她還和父母爭吵了一番。為了籌集到足夠的治療經費,她只能在微博上向網友們發起了求助。

「一開始不抱任何希望,但沒想到真的有人私信我問賬號。」短短几天時間,銀行卡、支付寶、微信陸陸續續收到了大家捐贈的近三千塊錢,著實她有些喜出望外。但遺憾的是,在支付了治療費用之後,貓卻沒有救回來,「雖然我不是醫生,但覺得拿了這麼多捐助,還是有點內疚。」

然而,當姜敏再次在微博上公布「串串」離去的消息時,網友們卻並沒有任何責備她的意思,反而安慰她,並將所有的憤怒、不滿都歸咎於收了費用卻沒有把貓治好的寵物醫院,甚至有網友直接艾特了這家醫院的官微表達不滿。

「感覺她們處事的方式都不是很理智,但通過這件事情之後,大家的關係更深厚了。」此後,姜敏也從這部分網友極端愛貓的心態上,看到了商機。

這些曾經捐助「串串」的網友中,其實並非都有養貓,有些只是純粹的愛貓者。因為工作、家庭的原因無法養貓的網友,時常會到網上「看貓」,以填補自身對於養貓的渴望,「都假裝自己在養貓,那我何不幫她們養貓呢?」

於是,姜敏便開始琢磨起了「雲養貓」的這個概念了。所謂「雲養」,便是貓奴們通過互聯網方式,捐助或者認養寵物貓,然後時刻在社交平台上關注貓的動態。而隨著這一模式逐步被眾多愛貓人士所接受,「舔屏」、「吸貓」、「擼貓」等名詞也漸漸流行了起來。在她看來,這或許能成為一門糊口的生意。

從寵物貓到野貓,輕輕一「吸」就捐錢

「我借了點錢,在網上上買了一隻英短,一隻美短。」

雖然家人極力反對,但姜敏還是花了近6000塊錢在網店購買了兩隻活體寵物貓。僅用了一天時間,貓就從廣州託運到了深圳。在配套購買了許多家寵裝備之後,她也順利成了一名「鏟屎君」。

「前後花了將近一萬塊錢,若當做是投資一份事業,那投入確實不高。」 姜敏發現,相比之前家養的「串串」,這兩隻更為純種的短毛貓,看起來顏值頗高,而且幼貓普遍都很可愛,當她將這兩隻小貓咪的視頻放上社交平台時,瞬間就引起了大量貓奴「圍觀」,「但不能說是買的,起碼要造個故事讓大家好接受,於是就說是從親戚家領回來的。」

而從那時起,拍攝這兩隻貓咪的生活動態並上傳到網上,就成了姜敏日常的「工作」,雖然嚴厲的父親總覺得這是玩物喪志,但看到她如此執著的「吸貓」,也不好干涉太多。

打架的視頻,酣睡的照片,撒嬌的動圖......她專門為這兩隻貓咪開闢的新微博,在不到一個月內,就圈了近10萬粉絲。更有網友為了能夠及時觀察到貓咪成長過程中的一舉一動,還特地加入了姜敏所建立的「愛貓討論群」。

「(群里)每天都很熱鬧,我只要一發圖片和視頻,大家就都出現了。」她告訴懂懂筆記,有部分租住在公寓不能養貓的都市白領,曾提出過要助養這兩隻小貓咪,或給它們買「衣服」,但都被姜敏一口回絕了,「時機未到,如果冒然答應了,未免有些操之過急。」

漸漸地,除了這兩隻貓咪之外,在姜敏的微博上、討論的微信群里,出現了新的貓咪「面孔」。而這些,全都是她在路邊發現的野貓。

「我每天都會上街轉悠,然後見到有野貓就拍照並餵食。」在大部分網友看來,姜敏就是一個值得追隨、極富愛心的愛貓主義者,而這些搞怪卻不失淳樸的野貓素材,更是帶來了大量追隨她的新粉絲,「我覺得到了提出合力助養野貓計劃的時候了。」

「合力助養」說起來就是「眾籌」的模式。她告訴粉絲,自己每天都餵養那麼多隻野貓,成本支出也超過了自己所能承受的經濟能力。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愛貓人士假如加入隊伍中,「眾籌」餵養野貓的經費。而作為回報,她也會拍攝更多野貓照片和視頻,供廣大粉絲「吸貓」。

「說白了這種雲養貓的形式,就是多少給點錢湊湊,我買貓料幫你養,養完拍照給你看看。」雖然知道國外有許多「雲養貓」的案例和模式,但她覺得,在國內最直接了當的方式,就是大家「湊錢」買貓糧。

她告訴懂懂筆記,雖然部分愛貓的工薪族收入並不高,但在助養貓咪這方面卻很捨得花錢,有時候一捐就是上千塊,「有的甚至比真正的『鏟屎君』更下本錢。」

2017年,隨著冬天的到來,姜敏號召大家湊的就不僅僅是「貓糧錢」,還有許多用於購買貓窩、貓墊等防寒物品的經費,表示將用於路邊野貓的保暖措施。而攥在她手裡的助養款,也漸漸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

「雖然大家沒有要求,但我還是將部分款項的用途公開了。」在外界看來,貓奴對於貓的關注可謂有些偏激,甚至說有點神經質。然而,有強烈「聖母情結」的粉絲們卻樂此不疲,把「雲養貓」當成填充心裡空虛,滿足撫養貓咪渴望的途徑。

從別人家的貓,再到路邊的野貓,幾乎都成了這群人想要「雲養」或資助的對象。而大量「雲養貓」平台的出現,恰巧就成了維繫貓奴和貓咪之間關係的紐帶,更是實現「雲養」的執行者。

但是,這些為廣大貓奴提供「雲養貓」機會的組織或社群,真的是大公無私的嗎?

「非理性吸貓」造就太多無良機構

「其實有部分捐養款被用作經營開銷,也並非不合理。」

一直通過互聯網「雲養」機構助養大量野貓的曉娟(化名)告訴懂懂筆記,因為這些機構、個人都把身心投入在貓咪的救助和照顧上,所以並沒有更多的精力可以干其他活兒,甚至朝九晚五的去打工。

所以,有部分捐助給貓咪的「雲養款」被當做個人生活支出或者整個機構的成本支出,也是用戶能夠接受的,畢竟他們也需要最基本的生存。

「但其實部分機構並不是這麼做的,所謂的『雲養』就是公益包裝下的商業行為。」而姜敏也並不否認自己的行為與這部些機構類似。助養貓咪對於她來說,其實就是一門純粹的「生意」罷了。

在互聯網上,許多貓奴所能看到的照片和視頻,僅僅是這些貓日常活動的碎片,並非完整的生活寫照。據姜敏透露,平時在拍攝家中貓咪照片時,使用一些名牌貓寵用品作為「背景」道具,為的是讓大家覺著養貓的成本很高,在助養時能夠慷慨一些,更不會懷疑大量助養款被佔為己有的事實。

「鏡頭下,貓咪吃的是皇家,但現實中喂的卻是偉嘉。」雖然都是品牌貓糧,但兩個品牌之間價格差卻是一倍多。至於鏡頭下那些給貓餵食的營養品、零食,更是裝裝樣子罷了,甚至連供貓玩耍用的玩具,也都是在電商平台上購買的名牌仿品,「畢竟是純種貓,也不能太過於隨意了,可是如果都買正品誰也受不了的。」

至於那些用來餵食野貓的貓糧,均為沒有品牌的散裝飼料。姜敏是在家附近的市場購買的貓糧,一包8公斤才45元,即便看配料表之後,得知這類飼料可能會對貓的腎臟造成負擔,但為了節約經費,她也只能選擇購買廉價產品。

「野貓偶爾吃一兩次,問題應該不大。」這樣一來,用廉價飼料餵養的野貓被拍成了照片和視頻,發到了網上供貓奴們欣賞,而大量被「省」下來的助養經費,無疑都進入了自己的口袋。據姜敏透露,由於「雲養貓」的模式漸漸在互聯網上流行,過去許多經營不善的小型寵物醫院,也開始轉型互聯網寵物助養機構,大量捕捉野貓,以「救治」之名向互聯網上的貓奴們伸手要錢,「而他們喂貓的貓糧,還更廉價一些。」

僅僅一年時間,姜敏利用「雲養貓」的概念,通過養貓拍貓曬貓,從社交平台、微信群等多個渠道收到貓奴們不少於30萬元的愛心助養款。可想而知,這其中絕大部分都被她自用了,真正能夠用於餵養野貓上的經費,恐怕比例不大,至於所謂的「救助」夜貓,僅僅是「做秀」罷了。

「我知道這樣(做)不對,也想收手,但和大家『吸貓』一樣,這樣來錢挺容易上癮的。」把「雲養貓」當成是互聯網行業風口,她心知若有朝一日東窗事發,必定會遭到眾多貓奴們唾棄。但在吸貓概念的紅利期,如果不趁機賺一筆又覺得對不起自己。

隨著人們年齡變化,許多都市年輕群體都希望能夠有個「伴兒」,緩解內心的空虛。因此,大量貓奴們熱衷於上網看別人養貓,從而產生了「雲養貓」、「吸貓」、「擼貓」的需求。而這背後,恰恰反映出年輕群體喜歡麻醉於虛擬世界的娛樂和消遣,並以此排解現實生活所帶來的壓力。

比起區塊鏈80萬一只的虛擬「雲養貓」,姜敏和許多機構「養真貓」的做法缺乏科技范兒。但此舉卻為眾多沉迷「吸貓」的人,提供了一個更近距離滿足養貓慾望的渠道。而這些貓奴們的非理性愛貓,也常常被部分「雲養」機構所利用。

「人之初,性本善,更何況是愛貓的人?」

當我們將姜敏以及部分「雲養」機構的做法告知貓奴曉娟後,她雖然表示震驚,但依舊認為這僅僅是個別現象。而其他一些網友,也都相信在社交平台上的大部分「曬貓」博主,都是富有愛心的好人。若還有這樣的「雲養」渠道,她們仍舊會捐錢助養。

花錢買的是自己的心安,為何要去考慮這錢花(捐)出去以後的結果。這種心態,在很多公眾事件中已經成為「樂善好施」者的口頭禪,不在意真相的人們,真的買來了心安?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格力手機不僅僅是一部手機 更是一本活教材
提前布局L4級別汽車 拜騰謀劃的是什麼?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