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與孩子共成長——默然關注 寂靜等待

我與孩子共成長——默然關注 寂靜等待

我與孩子共成長

——默然關注 寂靜等待

南石門鎮中心小學六年級5班 劉元昭媽媽

教育孩子,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三字經里有「子不孝,父之過。」可見,古人對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早就有認識。好多家長以工作忙,沒時間等推諉教育孩子責任,完全依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殊不知,一個孩子的教育,學校的教育只是一部分,家長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另一部分,二者結合起來,互助互補,才是一種完整的教育體系,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那麼做為父母,應怎樣去教育孩子呢?這一直是縈繞在我心中的一個問題,回首這十二年孩子的成長曆程,懵然發現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為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在父母這個學堂里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真不知道是我教會了孩子還是孩子教會了我? 今天,我把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與大家分享一下。

我與孩子做朋友

我們好多家長教育孩子,總是以家長自居,以一種孩子與家長不就是父與子母與女的關係嗎?對,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你只說對了一半,除了這一層關係,你們還有重要的一層關係:朋友關係。也許有的家長明白這一層,只是運用不得當,沒有收到好的效果。有好多家長,都在試圖與孩子交朋友,或許是因缺乏耐心,或許是因為沒有完全放下手中的權力,而沒有成功。

教育孩子,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給你訴說他的困惑。如果家長無法走進孩子內心,那麼你對他的說教就會蒼白無力, 如果用家長的權威去命令,時間長了會適得其反。記得,有一位母親曾對我這樣訴苦,孩子小的時候,很聽話,很乖,她說啥就是說,覺得很幸福。可孩子大了,反而不省心了,常常與自己做對,你說讓他東,他偏去西。用她的話說,孩子如今大了,翅膀硬了,用不著她了。其實,孩子長大了,他對事物有了他的認識和看法。作為母親對孩子的變化不甚了解和尊重,一味只看重自己作為家長的權力,強權強政,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事事與自己做對,致使強權不得實施,而倍感失落。記得孩子上幼兒園時,有一次因為和同學打鬧,他推了同學一下,同學摔倒了。去接他的時候老師告訴了我這件事,但我無論如何都問不出當時到底是什麼情況,問的急了,孩子說一句,你不是都聽別人說了嗎,別人說的就是我說的。從始至終沒有解釋,沒有敘述,也沒有給同學道歉。我看著孩子,那一刻,感覺他離我好遠,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他遇到了問題,也沒有想到要找我解決,即便現在我就在他面前,但他拒我於千里之外。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我溝通呢?直到幾天後,我再次提起這件事,問他,在學校有事為什麼不回來告訴媽媽?孩子說,告訴你又怎樣,你還不是又訓我一頓,在你眼裡,永遠都是別人對。聽孩子的話後,我好好思索了一下,好像的確如此,我沒有站孩子立場上考慮過問題,有事了就一味的責怪他不懂事,導致孩子不願意和我溝通。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家長與孩子交流態度要誠懇,語氣要親切,要有耐心和愛心,不厭其煩的讓孩子真切感受到你愛他,真心誠意的幫助他,和他交朋友。遇到問題,家長不要急於發表意見和看法,要讓孩子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若孩子的看法和認識對,家長要支持孩子,若孩子的看法和認識不對或不完整,家長要幫孩子補充或糾正,要把問題分析的清清楚楚,讓孩子理解的明明白白,做的心服口服。只有這樣平等相處,孩子才能放下思想包袱,無所顧慮的敞開心扉與你交流,通過交流你對孩子的學習、身心健康情況了解於心,你就會享受到與孩子零距離相處的快樂。

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每一位家長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每一位家長是否認識到孩子第一任老師的重要性?孩子一出生,就和我們相濡以沫的生活在一起,他們每時每刻耳熏目染地學習著父母的一言一行。我國有句俗話說得很好,即生動又風趣,「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說的是動物的習性,其實,剛生的幼鼠是不會打洞的,只是後來跟成年老鼠學的。孩子上小學後,一直不愛看書,怎樣才能讓他喜歡上讀書呢?我先給他講故事,吸引他的注意力,當他有興趣了,再拿書給他看,他果然不抵觸了,還看的津津有味,當然我也沒閑著在他旁邊陪他看,一個暑假過後,他愛上了閱讀,不用再為讓他讀書費心了。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就是一個人對人類生存的目地、價值和意義的看法和認識。不同的人,他們的人生觀也不盡相同。孩子年齡小,缺乏是非觀念,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是教育孩子成功的第一步。我經常聽到,好多家長對孩子苦口婆心地說,你現在要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就會有高收入,有了錢,自然就會吃香的喝辣的,披銀的戴金的,一輩子不愁沒錢花。難道他的人生價值就如此而已嗎?這樣的教育,就讓孩子認為,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明天的享受,這也太現實了吧。

明朝時的李時珍,自小立志從醫,救扶蒼生。歷經二十七年編成舉世矚目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造福人類;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在上小學時,就立志為中華的崛起而努力讀書。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受到社會的養育,就要回報社會。經過今天的學習,讓自己有能力有實力去為人類服務,貢獻力量,彰顯人生價值。

重視孩子的文化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能力培養。一個高中生,竟然連熱水都不會打。一個各門功課都優秀的尖子,卻不懂得與人怎樣溝通。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憂慮。道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古人云「育人先育德。」這是幾千年沉澱下來的至理名言,教育一個人,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其重要性遠大於把他培養成天才。

不要給孩子抱怨

有好多家長,孩子不好好學習或做錯事時,就對孩子訴苦抱怨,這種做法是不正確。有一家長,因孩子學習不好,教育孩子說,我辛辛苦苦的努力工作,省吃儉用就是為了你,可你不好好學習,你對的起我嗎?我是那麼愛你,總是把好吃的,留給你,給你買漂亮的衣服,我卻捨不得給自己買一件衣服,你這樣做,你有良心嗎?誠然,你這樣對孩子說了,你心裡舒服了。可你知道不,你給孩子簡單、單純的心靈增加了多麼沉重的負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百害而無一益。你養育孩子,是你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就像他以後要贍養你是他的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天理人倫,是應該的。

孩子做錯事,家長不能東拉西扯,陳芝麻亂套子的扯一大攤孩子的不是,更不能冷嘲熱諷的傷害孩子跟你的感情。家長要以事論事的提出批評,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改正錯誤,已達到教育和幫助孩子目地。

家長要為孩子把關

家長要為孩子把的關很多,我在這裡只舉幾個例子,如;交友,儀錶,學習,習慣,處事關等。就拿學生的儀錶關來說,學生穿衣,就要整潔,樸素大方。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買名牌衣服,當然,你花你的錢按你的想法打扮孩子,我無可厚非,但勢必會有三個不好的結果:(1)助長不正的攀比之風;(2)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3)使孩子越來越自私。這三個不好的結果你卻不能掉以輕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為孩子把好關。有一次,兒子早晨起床晚了,遲到是不可避免的了,她說「媽媽,你能不能幫我編個遲到的理由,就說我生病了,晚去一會兒,我可不想被罰站,讓同學笑話。」我說「遲到了,就要實事求是的去面對,去承擔責任。」從那以後,他特別用心,再也沒有遲到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像一棵小樹苗一樣,會生出許多不利於生長的枝枝葉葉,大人就要替孩子把好各種關口,剪去那些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多餘枝杈。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個大話題,是我們一直在探索學習的話題。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長時間的付出。孩子面對世界的窗口是家長打開的,我們能做的,盡量給孩子美好、積極的影響。孩子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我們要慢慢等待。

【推薦:賈蘭芳(南石門鎮中心學校教師)】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吟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充滿了朝氣與夢想的「毛毛蟲班」

TAG:青吟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