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愛孩子,也必須讓他承受這幾種苦

再愛孩子,也必須讓他承受這幾種苦

愛孩子,就要捨得讓孩子吃苦

現在的孩子,都被父母很好地保護了起來,就像溫室里的花朵,決不允許一點點來自外界的傷害。父母們努力賺錢工作,為孩子提供優越的環境,拚命將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捨不得讓孩子獨自去感受生活,他們覺得社會是不安全的。

對「家長送孩子報到」現象,家長與社會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社會多持批判眼光,家長們則樂此不疲。護犢之情,人皆有之,不忍孩子吃苦,幫助孩子乃人之常情。批判者對別人多加指責,輪到自己時,恐怕也會這麼干;父母溺愛顯然是「有毒的愛」,對孩子、家庭,乃至社會都是無益的。情與理之間,關鍵在於作何選擇。

可是,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是無法在社會中立足的,他們終將遇到困難和磨難。只有從小培養他們吃苦的精神,帶他體驗人間的溫暖與勞苦,孩子才能更好地體諒父母,更加地善解人意,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孩。

真正的愛孩子,不是把他放在蜜罐里。

讓他適當地吃苦,孩子才能經歷住漫漫人生的風雨。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五種苦。

1、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比如,天氣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兒園。父母不遷就孩子,頂著寒風帶著孩子去幼兒園。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會和孩子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不是倒頭便睡。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幾米就要到達預定的終點了,孩子喘著氣不想再跑。父母鼓勵著孩子,一起奔到終點。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煉磨礪著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2、分離的苦

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是點綴著各種各樣的分離,小到與朋友家人分別, 大到寵物死亡,親朋好友離世。這種分離是成長必經的過程,面對分離,可以讓孩子學會自立,學會珍惜,學會成長。幼兒園,是孩子面臨的第一場重大分離。每逢九月開學季,幼兒園門口是最熱鬧的,你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哭著喊著不願意去幼兒園,拽著父母的衣服不撒手。

父母前腳剛走,孩子後腳就跟過來,跟父母上演「生離死別」的戲碼。孩子產生了分離焦慮,父母也跟著焦慮了起來,不忍心看到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在幼兒園門口和孩子依依不捨,半小時過去了還沒送進去。這樣只會導致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更加適應不了集體生活。

情緒是會感染的,父母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

有位媽媽的做法非常好,她每次離開時都會和孩子來一個鄭重的告別儀式,與孩子擁抱並親吻他的額頭,告訴他:「你放學後我就會過來接你,媽媽不在的時候,老師會像媽媽一樣關心你、照顧你,有什麼想法就告訴老師,如果你還是想媽媽,沒關係,媽媽的圍巾給你,想媽媽的時候就看著圍巾,就像媽媽在你身邊一樣,我相信你會做得很棒!」

然後把孩子的手交到老師手上,讓孩子看著她離開,徑直走出去,頭也不回。

這位媽媽的做法著實讓人佩服,她在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同時又讓他承受著分離的苦楚,態度堅決不拖沓,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正確對待分離。

所以她的孩子在入園第二周就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開啟了瘋玩模式。

當孩子用稚嫩的小手向你揮手告別,微笑著說「媽媽,再見」時,你就知道,孩子實現了他人生的一次飛躍。

3、做家務的苦

「要陪養孩子能夠獨立做事的能力。」梁永紅說,而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生活中,哪些事情孩子可以做,哪些事情孩子能夠做,把這些孩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來做。

「鍛煉孩子意志品質,從做好身邊的事開始。如:做飯、撿菜、收碗、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物品,合理安排和遵守時間,這些最基本的家務事,如果孩子做得好,那他其他事情也肯定做得好。「孩子能從這些最簡單的家務事中,學到最簡單的交流、學習、責任、感恩,以及親身體驗。包辦替代剝奪孩子成長機會,包辦、替代孩子做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剝奪了孩子們做事的權利,也剝奪了他們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家長要能夠明白,孩子成長到底需要什麼?只是成績好嗎?只是需要錢嗎?其實最最有利孩子成長的是他們良好的習慣,是他們在現實中處理事情的實踐能力,還有他們靈活應對生活的能力。當孩子擁有這些技能以後,就不用擔心孩子將來的生存能力。

4、批評的苦

孩子是愛的結晶,不是「祖宗」!

你以為你這樣對孩子很好嘛?他會感恩?他以後會孝敬你?這樣只會讓孩子「看不起你」。雖然說「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你錯誤的引導,只會把孩子往貪得無厭和自私自大上引導,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

他們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家裡誰是老大,所以開篇就告訴您,夫妻關係一定要是「最牢靠、最親密的」,否則孩子一眼就能看出夫妻關係中誰更強勢,並且還會幫著強勢的一方去欺負弱勢的一方,你們的關係很快被「挑撥了」,所以,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團結一心的。

孩子還會給家庭關係排序:

第一名最厲害,他說的話,所有人都得遵從。

最後一名最弱,沒人聽他說話,讓他幹嘛就幹嘛。

如果你把孩子地位抬的比你高,在他心裡的排位,你一定是在後邊的,位置越靠後,孩子越不在乎,越看不起!

該怎麼不溺愛?

一句話:你再愛孩子,也不能讓TA的地位比你高。千萬不要把孩子看的比你的生活伴侶更加重要。夫妻關係是第一重要,正因為有了牢固的夫妻關係,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會有一個正常、良好的成長環境。因為很多家長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最後導致家庭許多矛盾的產生。

個人認為,家庭教育不要把它過於藝術化、也不要過於技術化。一個和諧的家庭、一個和睦的家庭最重要。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夠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長。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

剛上四年級的小陳,晚上放學後回家,在自己下電梯前,將樓層上所有按鍵全都按了一遍。一個叔叔看到後,狠狠地批評了他,孩子回家時眼圈紅紅的。

陳爸爸問他怎麼回事,他不願意說,隨後,小區保安找上門來,說有業主投訴小陳坐電梯時,把所有樓層的按鈕按了個遍。

陳爸爸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嚴肅批評了孩子,並告訴小陳:「你這樣做不僅耽誤了別人時間,給別人帶來不方便,而且還會給電梯造成危險,你這樣做,爸爸也有責任,我們一起寫檢討。」

於是陳爸爸和孩子各寫一份檢討書貼在電梯里,這一舉動,引髮網友的無數點贊。

陳爸爸的做法,完全踐行了言傳身教這幾個字,也是批評的正確打開方式。

批評可以幫助孩子,完成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的過程。

柴靜說:「批評你不可怕,對你失望才可怕。」 那就勇於接受批評,對得起老師的教誨,對得起父母的期待。

5、生活的苦

告訴孩子,生活有甜,但是也有苦,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一定要有一個讓孩子吃苦的意識,能不幫忙就不要幫忙,孩子流點汗,吃點虧是好的。

平時讓孩子多做家務活,積极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一起去參加志願者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鍛煉自己的手腳。

為人父母就要讓孩子有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是光榮的,能夠為一個人贏得尊嚴,通過努力奮鬥,才能實現一個人的價值。

這些話說起來像口號,但是多年後,一個快30的子女還跟你伸手要錢去吃飯的時候,就會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所以,吃苦教育,要越早越好。

也可以讓孩子從故事及書本中感受苦難的力量,讓精神世界得到充盈,遇到挫折的時候,孩子不會馬上就選擇放棄,也能承受住打擊。

在孩子小的時候講講這方面的故事,等孩子大一些,就可以看看書了,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牛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些都是非常不錯的書。當一個孩子愛上了閱讀,就多了很多很多的老師。也會接觸到更多的思想。

為人父母,不僅僅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無條件地愛,更要有為之計深遠的智慧。

要知愛需要自由的空氣,需要放手的勇氣。

父母為孩子積財,不如教他們做人。如果連接人待物都不會,獨立生活的能力也沒有,甚至連臟衣服都要快遞迴家,一旦他們進入社會,又該如何自處?所以,不要把愛變成害,適當讓孩子吃苦也是一種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須有方 的精彩文章:

給孩子發泄負面情緒的空間,比強迫他開心更重要

TAG:育兒須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