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溫酒斬華雄,驚呆了十八路諸侯?別再被騙了,此事騙局重重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8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提起關羽,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他從黃巾軍起義的時候,便開始追隨劉備,雖然他最終未能見證蜀漢的建立,卻一生都在為蜀漢建國而征戰,其忠義令無數人嘆服。不過身為一個武將,他最能服眾的地方,還是要數過人的武藝。說到此處,相信很多讀者,立馬聯想到了,「溫酒斬華雄」這一典故。《三國演義》第五回中,十八路諸侯聚義,討伐董卓,結果卻被其部將華雄嚇破了膽,這時關羽挺身而出,秒殺了華雄,從此一戰成名。那麼這件事真實發生過嗎?答案是否定的,雖然《三國演義》有七分真,但是這一僅佔半個段落的典故中,竟有三處與歷史不符,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歷史上並沒有十八路諸侯聚義,僅聚齊了十三路
小說中提到,參與討伐董卓的諸侯,共有十八人,分別是袁術、韓馥、孔伷、劉岱、王匡、張邈、喬瑁、袁遺、鮑信、孔融、張超、陶謙、馬騰、公孫瓚、張楊、孫堅、袁紹、曹操。然而真實的歷史上,這十八路諸侯,並沒有全部到齊,《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太守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
此事發生在公元190年年初,當時北海黃巾軍猖獗,孔融自顧不暇,根本沒有能力參與聚義,孫堅還在與袁術會合的路上,馬騰還沒有歸附漢朝,公孫瓚還只是幽州的奮武將軍,未能成為一方諸侯,陶謙雖然隨關東州郡起兵討伐,卻未參與聚義。也就是說討伐董卓的聚義,並非十八路,所以華雄將十八路諸侯嚇破膽,這一點是虛構的。
二、真正斬華雄的人,並非關羽,而是孫堅
雖然真實歷史上,孫堅並沒有來得及參與聚義,但是他卻是討伐董卓的主力。當初孫堅屯兵魯陽,董卓的部將率軍前來攻打,結果被孫堅嚇退。之後孫堅雖然也吃過敗仗,但是他很快便再次扭轉戰局,並引起了董卓的忌憚。《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由此可知,歷史上,斬華雄的人,是孫堅,而非關羽。當時的關羽,還在隨劉備輾轉於各地,既然他們依附的公孫瓚,都未能參與此戰,那麼關羽參與此戰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三、華雄並不叫華雄,而叫葉雄
雖然現在刊行的書籍中,不管是正史,還是文學作品,這個在曾在董卓帳下擔任都督一職的人,都被寫作華雄,然而《三國志集解》中引《吳志·孫堅傳》,提到董卓部下,有一名叫作葉雄的都督。雖然目前我們已經無法確認,葉雄被誤傳為華雄,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但是當代所有專家,都認可此人原名為葉雄,沒有人提出異議。另外有說法稱,之所以會出現這一誤傳,是因為「葉」的繁體「枼」,與「華」的繁體字「華」相似,而在古代,書籍的傳播,全靠手工抄寫,很容易出現錯誤。只不過,現在華雄這一名字,早已深入人心,已經很難糾正了。
世人皆知《三國演義》有七分真,僅有三分假,但是又有幾人知道,這麼一個小小的故事中,竟然有這麼多虛構之處呢?對於此事,你還有其他的質疑之處嗎?如果有的話,可以留言一起探討哦。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解》《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通讀《三國演義》,這幾個事情竟然是虛構的,實在很意外
※劉備出身草根遺憾錯失三位良才,如果他們在,劉備早就稱霸一方了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