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趣談我的對聯書法

趣談我的對聯書法

我幾十年在地方從事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工作,餘暇的一個趣味,則是對聯與書法。因為常年下鄉,在進賢山水田園間歷史悠久、環境優美和眾多中國傳統村落里走來走去,不時會發現一些素材,或說與師友,或自己揣摩,整理出對聯來,更有好事的時候,我也會請師友撰寫或書法出來,不少師友也會主動為之,讓我欣喜不已。對聯書法之筆墨情緣,還是有點意思。

1996年,我在當代文化人張中行先生府上聊天。記得當時拿著一張進賢地圖,和張先生講家鄉故事,談到我們進賢這一支文氏,與文天祥同宗共公,也談到唐代詩人戴叔倫在楊坊湖南端隱居留名等,我請張先生根據我的講述,嵌「進賢」與「文天祥和戴叔倫」名而聯之。不出半小時,一副「進吾往也青史標名文信國,賢思齊焉碧湖遁跡戴叔倫」的十一字對聯,被張先生示以眼前。張先生問我希望找誰書寫?我怕給他多添麻煩,連忙說「不用,不用,先生撰聯並書法最好」。半個月後,張先生書法抄了這副九尺長聯寄我。幾個月後,我再往北京,將該聯示以通人鑒賞家史樹青先生。史先生接連兩天看了三遍,說「張中行先生學問大,對聯開頭即巧妙地運用《論語》中的『進吾往也』和『賢思齊焉』兩個短句,內容中又包含了文天祥與戴叔倫兩個人名及故事,結合得趣味無窮又正大氣象,書法亦上佳,好聯好字,我無可比擬,真真敬佩。」十年後的冬天,江蘇金壇建戴叔倫紀念館,其後裔戴炳元先生一行人驅車千里來進賢棲賢山尋訪先祖遺迹,並堅決要求請走張中行撰並書的這副對聯。

1999年深秋,北京藝術家孫惟秀先生一行來南昌採風,其時正是「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的季節,確實可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風景,我背誦了《滕王閣序》全文,博得滿堂喝彩。午後稍事休息,孫先生忽然擺開要寫要畫的架勢,他以一支如椽大筆,涮涮幾筆,一副「書法魏晉氣象,文章盛唐遺風」的對聯書法作品立時而成;爾後以幾路感悟小字,吐露情感,雖寫錯一字,但還很是得體。孫先生說,自己是真情流露,比較過去創作的書法,感覺效果不錯。如果這裡上升到書法藝術的話,我看還真能掛得上號。

2006年5月13日,號稱華夏筆都的文港鎮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參加全國文房四寶博覽會,並舉辦一場筆會。我作為地方毛筆文化研究專家,拜訪北京魯迅博物館孫郁館長,帶去我為清代以來有名的周坊周虎臣、前塘鄒紫光兩支毛筆成名緣由所撰寫的對聯稿,請他指教並希望他親自書寫,為筆鄉文化增色。孫先生聽了我從周氏、鄒氏兩個中國傳統村落和傳統工藝的田野調查中得來的講述,對中國這兩支名筆大感興趣,鋪好宣紙擺好墨硯,欣然命筆「望重江南有勞御駕雨夜慕訪周虎臣,篤實春秋無奈牽驢晴日賤送鄒紫光」。寫畢,孫郁先生說,這是他平生第一次用毛筆抄寫對聯的「書法作品」,實在不好意思。孫郁先生這怎麼不好意思呢?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進賢文港文房四寶協會會長吳國華表示:「文先國撰孫郁書的這副對聯,完全可以刻石,作為文港所產生的兩支中國名筆由來的見證」。

2006年11月,陳文增先生來江西,在去婺源博物館參觀的路上,他為我們同行的六位朋友各撰嵌名聯一副,不過半小時,每人一副交卷。他說最滿意的是「先賢聞道安身久,國學修心立命長」。他把我當書生,自然心花怒放,更受寵若驚,一邊表示謝意,一邊得寸進尺地請他書寫。陳先生笑著,答曰:「好,但要看緣分。」但我們沒有這個後緣:2007年6月8日的中國文化遺產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第一次隆重表彰120名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個人,恰巧我與陳文增站在前後排照相。他在會上相告,為我書寫的對聯,因看著不滿意,不能送。我與陳文增的對聯書法緣,只能是一半。

2015年10月某日,中國毛筆文化博物館。笑談中,江西文化藝術界公認的臨川才子吳德恆先生,鄭重其事地送我兩副對聯。一副是「文遵先賢芳百代,筆扛國鼎興千秋」,另一副為「文章運籌先一著,國士居功退十分」。這兩副對聯,都是這之前十天特意為我撰並書的,上款分別是:文先國方家「雅正」,「兩正」。謙恭禮讓的吳德恆先生,年長於余,我真不知如何感謝為好。第一副對聯嵌法對仗平衡,將「先」與「國」二字嵌入上下聯各第三字。而上下聯第一字的「文」與「筆」,實指創辦了多年的《文筆》雜誌。2007年夏季《文筆》雜誌創辦,我基本每期在雜誌的「江右文蹤」欄目寫一篇所謂的「壓軸」文章,吳先生給予了的關注,還每每誇獎我文章寫得好云云。在我完全不知情的那一刻,他叨念著在外影響不錯的《文筆》雜誌,想起了送我對聯,這情誼全賴以我們共同的文化趣向啊。

今年元旦,我仰慕已久的作家、福建作協副主席、冰心文學館創建館長王炳根先生回鄉,參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羽琌山館和雲亭別墅,在查看《陳氏族譜》時,發現有「八百頭牛耕日月,三千燈火讀文章」的對聯,大為感動,他回福州後不幾日,即為我書寫並寄來這副對聯。羽琌山館和雲亭別墅,分別為晚清進士官員陳志喆與陳應辰莊園,陳志喆的「羽琌山館」與「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龔自珍的蘇州崑山別墅同名,而龔自珍的「羽琌山館」沒有留下,陳志喆的「羽琌山館」保存尚可;陳應辰的「雲亭別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有確切紀年(同治癸亥即1863年)最早的別墅。不僅建築文物本體存在的價值,他還承載了江右「義門世家」一千年至一百年前的「八百頭牛耕日月,三千燈火讀文章」的陳氏耕讀文化。有意思的是,艾溪陳家村另一幢清代的民居建築,大門石匾上就刻著「半耕讀家」,進一步印證了千餘年前宋初宰相呂端為陳氏留下的這副對聯,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光榮。

(作者系江西省進賢縣文物管理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宮城縣在Instagram上舉辦溫泉主題攝影與視頻大賽
土耳其稱「橄欖枝行動」得到俄方首肯 達到目的就撤軍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