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你可以知道貼春聯的由來嗎?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你可以知道貼春聯的由來嗎?

按照我們的傳統習俗,每逢春節前後,民間都會有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吃餃子、守歲、掛燈籠、磕頭等傳統習俗,各地習俗還各不相同。

有句俗語叫做:「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裡面所說的貼花花,其實指的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等東西。今天剛好是臘月二十八,我給大家聊聊張貼春聯吧。

我們為什麼要在春節貼春聯呢?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典故。

據說五代之前,百姓們沒有貼春聯的說法,只有貼桃符。按照《後漢書·禮儀志》的記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畫著「神荼」、「鬱壘」二神,用以寄託百姓們一種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

到了五代,貼桃符終於有了變化。當時五代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追求潮流,標新立異之人。

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那個除夕,他覺得每年都在門上貼桃符,年年如此,太過乏味,於是便突發奇想,命人喊來了大學士辛寅遜。

君孟昶告訴辛寅遜,說每年除夕都貼「神荼」、「鬱壘」二神的桃符在門上,沒有創意,今年想要換一換,準備寫兩句話在上面,來代替「神荼」、「鬱壘」二神。

辛寅遜聞言後,點了點頭,立即攤開筆墨,等待著君孟昶。

那到底寫什麼好呢?君孟昶思索了一下,然後說道:「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當時,朝廷以呂餘慶知成都,長春乃是太祖誕聖節名,如此看來這兩句話十分吉慶,而且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新年我們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辛寅遜聞言後,連聲說好,於是大筆一揮,寫下這兩句話在桃符上,然後命人掛在門的左右兩側,我國的第一副春聯就這樣誕生了。

以前桃符畫上「神荼」、「鬱壘」只是為了避邪驅災,而現在換成了春聯,形式和內容有所變化,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僅是避邪驅災,而且還寄託了百姓們對生活的祈福和美好祝願。

從此以後,民間也開始不再貼「神荼」、「鬱壘」,慢慢改成了貼春聯,到了宋朝,百姓貼的是春聯,但是還把春聯叫做「桃符」。所以王安石的詩中才會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到了明朝,又有了新的變化。有一年除夕,朱元璋準備過年,下令每家每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副春聯,以示喜慶。

原本春聯題都是寫在紅色的桃木板上,一來表示吉祥,二來用以辟邪,朱元璋又有了新的想法,要求百姓們將春聯改寫在紅紙上。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記載:

「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

《簪雲樓雜話》

從此以後,民間百姓便流傳下了習俗,每逢春節過年之時,都要在門口貼上春聯,用來寄託人們對生活的祈福和美好祝願!如果今天還沒有貼春聯的朋友,看到這篇文章後,趕快動起來,貼上春聯,迎接新春!在此我向讀者朋友們拜個早年,祝願朋友們新春快樂,狗年吉祥!

--------------------------------------------------------------------------------------------------------------------------------------------------------------------------謝謝閱讀,歡迎訂閱收藏與轉發!本站作品都是本人的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有些國人罵他是歷史的罪人,為什麼美國華裔學者卻說他最了不起?
朱元璋被背後之人踢了一腳凳子,不怒,反而感謝這人,為何?

TAG:清風明月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