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君書懇令 無以外權爵任與官,則民不貴學問 愚民政策的來源以及真相

商君書懇令 無以外權爵任與官,則民不貴學問 愚民政策的來源以及真相

無以外權爵任與官,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別則國安不殆。民不賤農,則勉農而不偷。國家不殆,勉農而不偷,則草必墾矣。

不要因為外國的權勢而授予外人官職,如此這民眾便不會認為所謂的學問有用,也不會認為務農是低賤的。民眾不重視研習列國經典便不會與外國或敵國有交。民眾不與外國相交,國家就會安全。民眾不輕視務農,這農業生產就會發展,人們也不會偷懶。

對於這一條,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商君書愚民政策的體現。其中「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別則國安不殆」就是最佳體現。這樣說沒錯,但只是現在而言。商鞅是傑出的政治家,他不會隨意頒布法令。當時各國留學世子遊走在各國宣傳自己的學說,以徵得國君的任用進而實現自己的學說理想。還有一些人抱殘守缺對於自家經典僵化不知變通,對於當世變化無法及時調整學說的理念,進而得不到任用便對其他學說大肆貶低,以自家學說的理念套用別家,進而宣傳自身學說優於他人,表達自家的優越性。

在此,為斷絕民眾與這些人的交往,便禁止這些人遊學,不給這些人議論國事的機會,不給這些人任官求職的機會,更不是老百姓接受他們的思想的機會。尤其是在變法之初,由於舊制度被打破,新制度還未建立或正在建立。因此,人心浮躁,變法派除了要調和舊氏族的利益還要兼顧民眾對變法的看法,而在此時變法還未惠及群眾,民眾都願意偏聽偏信不利於變法。因此對於山東遊學之人一定要大加限制,以免他們用自家學說的理論抨擊變法措施,這時老百姓又不知所以必定受人蠱惑,變法又談何實施?

任何一場變革的開始都是想滿足物質要求在滿足精神要求,兩者同時進行是不可能的。王安石、張居正、清末的維新變法和清末新政無一不是為滿足物質需要為首要目的。正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在變法之初商鞅便認識到了,因此變法之始就以物質生產為要,所有不利於物質生產的思想學說都被禁止,也就是說法家只重實用,所有實用學說商鞅都不反對,甚至招攬天下實用學派的人入秦。對於只是論說講學的學派則毫不留情。例如儒家、縱橫家等。在變法之初是必要的。

民眾不與治學游士接觸,只聽政府號令安心務農,國力很快就會提升,也就是改革開放時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其實愚民政策是必要的,在變法之初由於民眾對未來的畏懼與對政治的無知,加上春秋戰國的學說思想泛濫,使民眾只遵守一家的學說變法很困難,國家的富強在於政令統一,中外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指導思想是多重的。即便現在也是馬克思主義佔絕對主導地位,這是必須的,有利於國家的穩定與發展。西方國家也一定會以三權分立的民主思想為絕對主導地位,不過表現形式不同,又相互借鑒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事實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三國評說一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是?你同意嗎?當時的基本狀態是?

TAG:事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