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斌廬,在百年東街的騎樓中穿越韶城古今

斌廬,在百年東街的騎樓中穿越韶城古今

無論當年亦或今日,中西結合的騎樓都是東街的特色。在東街的騎樓群里,一座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約542平方面的建築從民國「穿越」至今,成為這個城市近現代建築的縮影。硝煙已逝,當今天的我們行走在百年東街嶄新的騎樓之下時,估計沒有人會想過,在這裡,有這樣一幢建築,曾經引人注目。這幢建築就是「斌廬」。

重新修繕並開放的斌廬,通過大量史料、照片講述了韶城千百年來的城市沿革、文化積澱等豐富內容,在一座建築之中濃縮了韶關的悠悠歲月。

走進斌廬,館內由序廳和東街故事、韶城記憶、烽火歲月、戰地弦歌四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都是這座城市的一段珍貴記憶。每個單元通過大量歷史圖片、珍貴文物、文獻資料等,帶領來訪者流連近代韶城,見證東街百年變遷,細品百年街道的延伸與收縮。

在這裡

每一間展廳

都通過不同的主題

展現韶城豐富多彩的歷史面貌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

走遍「斌廬」的每個角落

第一間展廳

關鍵詞:

斌廬

韶關城建沿革

古城地圖

韶關現代城市介紹

斌廬位於韶關市湞江區東堤中路,建於民國時期,是一幢兩層中西結合的騎樓建築。抗戰時期,廣東省政府遷到韶關,擔任省政府主席的李漢魂將軍經常在斌廬接見官員及召開會議。斌廬是記錄粵北抗戰史的一個重要史跡,同時也是韶關近現代建築的一個典型代表。斌廬講述了粵北抗日戰爭歷史,展示了韶關地方特色文化,見證了東街百年變遷。

第二間展廳

關鍵詞:

東堤沿革

騎樓建築

說起東街,我們都會想到「騎樓」,那麼東街的騎樓都是怎麼來的呢?

民國17年,韶州市政局制定《韶州市建築鋪戶簡章》、《市政建築規程》,規定:凡建造屋宇,鋪戶須同建築營造商按業主意圖繪製建築圖及填表呈交(市政局)工務科,經審查核准發給營業執照後,方可動工……,並對道路兩旁鋪戶、騎樓建築及樓層標高統一規定為15英尺(4.572米),二層為12英尺(3.6576米),三層為10英尺(3.048米)。當時東堤路兩旁由鋪戶自建的騎樓建築基本都符合這一規定標高。

東堤路鋪戶一般都是清末民國初開始流行於嶺南城鎮的竹筒屋形騎樓建築,建築平面成條形,面闊一般約5米,進深一般約20米,樓高一般三層。這些建築保留了源於干欄式建築上實下虛的痕迹,重於商業用途,一般是前鋪後屋,即前委騎樓底層作為商鋪,臨水而建的屋後還形成吊腳樓形式,可於屋後直接裝卸貨物。

還有一種臨水而建的東堤騎樓,騎樓建築整體一般都是布瓦硬山頂抬梁式磚木結構,樓板用木板拼鋪。但其騎樓檐枋、抬梁多用角鋼(或工字鋼)混凝土做成,柱式和臨街一面又引進了西方的券廊和柱式,被稱為「洋式店面」,其裝飾手法也是中西拼合、不拘一格,如卷花柱頭、瓶式欄杆、拱形門窗等等,充滿異國風情。

第三間展廳

關鍵詞:

相江書院

浮橋與稅關


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韶州提刑楊大異將城內濂溪書院遷於帽子峰東麓瀕臨相江(湞江),後得朝廷賜名「相江書院」,聘請名士主講,教學效果顯著,不久韶州即出現四人同登進士第的盛事,為當時廣東地區四大書院之一。其後書院在宋末兵毀,元初重建,元末戰亂又毀為廢墟,明清兩代多次重建、重修,期間雖有遷移和改名,但相江書院的歷史仍一直綿延,至清末改為韶州中學堂,民國初又改名韶州中學校,至1935年易名為廣東省立韶州師範學校,沿用至今。

浮橋與稅關

自五代時期於中洲半島修筑州城以來,韶州城這個粵北地區最重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最多的城市,就一直沒有變動過。由於韶州城為「三江夾一城」、三面環水的地理布局,宋以前城內與東、西兩河地區以及南來北往的交通全靠渡船來回擺渡。至北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工程技術的進步,韶州城開始在武江上架設浮橋。到民國時期,整個韶州城曾先後架設過7座浮橋和1座木橋。

清代,商民稱過韶州太平關為過「韶關」,久而久之,約定俗成,民間稱謂就以特定的稅關「韶關」代替「韶州」。到1943年,廣東省政府正式設立「韶關市」,「韶關」這個地名從此就由官方確定下來,至今沿用。

第四間展廳

關鍵詞:

會館

黃金商業區

會館的由來

韶州城由於受到湞江——大庾嶺路水路聯運、轉運的拉動,在宋代就基本上確定了商貿重鎮的地位,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商貿重鎮的地位更加舉足輕重,所謂「舟車輻輳」,行商坐賈雲集。商賈為求互助以解決諸如資金周轉、商品流通、人力幫忙、官司訴訟、行情訊息、鄉親聯誼等等,需要一個容納同鄉聚會商議的場所,會館便應運而生。韶州城內以各地商人為主體捐資興建的商業會館建築較多,如廣州會館、楚南會館、豫章會館、惠潮嘉會館、四邑會館、福建會館、興寧會館、英翁會館、墨江會館等,其中以廣州會館建築較早、規模較大、延續最久、勢力最強、資金最雄厚。

黃金商業街

東堤一帶作為商業區的歷史淵源,可上溯到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知府陳大綸所建的「清平市」。在筆峰山(帽子峰)下建成店面一百五十餘間為「清平市」,「通商賈、聚貨財」,從此韶州「凡人物之隆替、戶口之登耗、民生之休戚,均有系焉」。然,清平市在明末毀於戰火。

民國時官辦、商辦銀行也大都在東堤路開辦營業,特別是抗戰期間韶關成為廣東戰時省會期間,全長僅500多米的民權路(現東堤中路)竟擠著十餘間官辦、商辦銀行,是當時全市金融經濟的中心和戰時全省的金融樞紐。

第五間展廳

關鍵詞:

東街新貌

百年東街

新建東街,是通過保留老街區原有風格風貌和傳承歷史文化的方式,以韶關市商業航母為宗旨,以中國首個內陸漁人碼頭和休閑旅遊文化氛圍為主體,把百年東街打造成大型濱江商業風情步行街,再現韶關東堤北路過去百年商業的繁榮。

現在的百年東街。

第六間展廳

關鍵詞:

城區全貌

一座城

一段韶城記憶

見證一段烽火歲月

人民流難的歷史

回望韶城春秋

懷想祖輩抗戰往事

時光更迭

總有什麼忠誠地記錄並駐守

百餘張老照片

帶我們穿越古今

泛黃的照片上

孩子們的笑臉依然清晰

第七間展廳

關鍵詞:

街道變化

這裡講述的,便是韶關街道的變遷史。以解放路為例,它東起曲江橋西端,西至西河橋東端。清末時分為人字街、老南門街、城外南門大街。1919年,粵贛湘邊防督辦李根源為紀念韶關歷史名人——南朝侯安都、隋朝麥鐵杖,將原「文奎樓」修飾一新,改名「風烈樓」,南門街改名「風烈路」。1928年拆除城牆,擴建馬路時,東段改名風烈路,西段改名九成南路。1966年,西河橋建成後,將此路擴建並延伸到西河橋頭。1975年進行大規模擴建後改名解放路。

還有熏風路、風度路、風采路、和平路、東堤與西堤、復興路等等,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第八間展廳

關鍵詞:

粵漢鐵路韶州火車站

橋樑變化

粵漢鐵路韶州火車站

粵漢鐵路是指從廣東廣州到湖北武昌,1900年動工,直到1936年才全線通車,全長1059.6公里,前後經歷36年,現為京廣鐵路南段。1916年6月,廣州至韶關段完工,從廣州黃沙站到曲江縣,長408里。1936年9月1日全線貫通後,從武昌開出了直達廣州的第一趟列車。

橋樑建設

韶關橋樑眾多,每一座橋都有他的歷史故事。以曲江橋為例,又名南門橋,建於1933年,東從火車站廣場起,西接解放路,是市區最早建成的一座縱貫南北的交通運輸橋樑,由中國設計師按照美國、德國規範混合設計而成的混凝土懸臂吊梁橋。抗戰期間遭日軍多次轟炸受損,1945年韶關淪陷前,國民黨守軍撤退時炸毀部分橋墩橋孔,1946年修復並加固。解放前夕國民黨企圖炸橋未遂。1958年擴建,1973年再度維修加固。

第九間展廳

關鍵詞:

亭台樓閣

時光里的韶城

多媒體互動

提起韶關,每個韶關人都知道風采樓,但其實在歷史上,韶關可不僅僅只有風采樓,還有九成台、風度樓。

九成台

位於西北城牒上(今西堤路小島飯店附近),舊名聞韶。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東坡與蘇伯固北歸途徑韶州,知州狄咸在聞韶台宴請二人,蘇伯固認為此台應取名九成,蘇東坡即席書寫九成台銘,並刻碑於台上。清代重建重修,1928年擴建馬路時連同城牆一起拆毀。

風度樓

北宋天禧年,為紀念韶關籍的唐開元名相張九齡而建,原位於府治南,後遷移到今風度路和風采樓交匯處,明清時期多次重修。1928年擴建馬路時計劃拆除,得廣東省政府飭令「妥為保存,以留紀念,毋得拆毀」,1934年李漢魂主政粵北時籌劃重建,拆除舊樓,新樓只建一層後,因抗戰形勢日緊和經費不足,工程被迫停工。1965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陶鑄擬重修風度樓,又因「文化大革命」開始而未能實施。文革期間,風度樓改名紅星樓,1978年因整頓交通,而拆除。

風采樓

位於市區風采路,明弘治十年(1497年),為紀念宋仁宗時韶關籍名臣余靖而建。「風采樓」三字,為明代理學家、書法家陳獻章用茅筆書寫,柔而蒼勁。1928年因擴建馬路而拆毀,今樓為1934年重建。1960年公布為韶關市文物保護單位。

第十間展廳

關鍵詞:

烽火歲月

戰地弦歌

近百年來

千年未遇之變局

席捲九州

銅韶鐵贛,粵北大邑,風雲萬變

鐵與血,挫與榮

多少英豪粵北爭雄

紅兵圍城,護國討袁,北伐求統

韶城雖歷經兵荒而屹立不衰

……

外走廊。

從展廳出來

感受完韶關的歷史變遷

不妨回到現實

在這個休閑愜意的午後

逛一家溫暖精緻的書店

捧一本散發著清淡墨香的書籍

品一杯細化濃郁的咖啡

讓思緒掙脫有形的空間無限蔓延

五四書店。

民國風館。

作為一座承載韶城特色記憶,見證中華民族在戰火中涅槃的傳統建築,斌廬的重建搭起了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樑,讓我們得以暢遊在韶城時光之中。曾經錯落有致的亭台樓閣,靜靜訴說著世俗過往的繁華;戰場上將軍魁拔的身影,無聲地演繹著狼煙遍地中的堅守;戰地上的清脆弦歌,完美地詮釋著無情戰火中的溫情瞬間。

東街百年

斌廬拾遺

記錄著韶城千百年來的故事!

關於「斌廬」的更多內容

可以點擊以下鏈接

一座館藏一座城

圖片:韶關日報記者 劉嘉健

編輯:馮兆宇

責編:李建群

精彩不斷 驚喜不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韶關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好消息!四價宮頸癌疫苗來韶關啦

TAG:韶關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