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進而改變世界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進而改變世界

不可否認,世間註定大多數人是平淡無奇,是碌碌無為的。

小時候總想仗劍走天涯,長大後才發現一切都是那麼不如意,任何想要的美好都需要資源去交換。幸運的是,只要活著就有改變,從內而外的改變。

先分享一個實驗,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學哈佛所做的心理學研究實驗。具體內容是挑選一些從來沒單獨跟女生出去約會的內向直男,然後讓他們分別待在一個孤立的房間。房間里有一位年齡相仿的女士,實驗要求女士有意地裝做對男的特別感興趣。前提是男人不知道女士的心思,就這樣,男士面對女士的討好,是高談闊論十二分鐘。

隨後再進來一位女士,繼續以同樣的方式跟這個男人繼續聊。一直這樣循環6次後,再選派一些沒有要求的女士來聊六次,實驗結果發現後六次的效果並不比前六次差,此外在後來的半年內,這些內向直男變得不那麼內向了,有的甚至開始約會成家了。

實驗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我們的大腦是區分不開現實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差別。就如同我們此刻思考眼前是一隻大象,腦海有相應的形象,如果我們再找來一隻大象就相當於完成想像與現實的結合。在實驗中的那些男人,剛開始真的以為自己的魅力值加強,然後行為自然就跟上去。當經歷過六個女士的讚揚後,自然在接下來與女士會面過程中就不那麼自卑,內向了。

這就是典型的,我們塑造行為,行為反過來塑造我們自己。因此這也就揭示出,光有態度的改變是不行的,必須行為要跟上,否則最終什麼也不會發生。例如我只是在腦海里想上述內容,不寫出來,本質上根本不算真正的改變。

腦海想起數月前在宿舍跟班級同學聊天如何搭訕妹子時,建議其先找5個女孩問路。找女孩問路,其實就跟這個實驗差不多,因為問路,一般女孩都會給你指明一下或者說一下。

這在無形中就會增加自信,魅力度,行為反饋到大腦,以為自己真的魅力無限,從而激發更大的自信,從而再接下來的重點搭訕中,自然就實力大增。就如同一個正反饋,你做一件事從中獲得了快樂,接下來你再繼續做,自然就充滿動力和勇氣,並且能夠做的很好。

心理學上將生活分成三部分,舒適區,拉伸區,恐慌區。舒適區就是那些我們做起來很順手非常容易的事情,就相當於結成的冰一樣,不會讓我們發生改變。拉伸區就如同我們學習一門新技能,循序漸進的理解一門複雜學科的知識等。恐慌區,那就是廢水了,就好比讓一個從未接觸英語的人去參加英語演講比賽。總而言之,唯有待在拉伸區才能持續不斷的改變和進步。

如何待在拉伸區和改變?時間是有限的,因此要待在拉伸區,就必須要做難一點的事情。我們在這總有一個誤區,以為必須要更自律才可以贏得更美好的生活。但請想一下,你每天的刷牙,需要強大的自律嗎?每天你都是充滿精力的起床,然後像吹響凱歌號角那樣去做刷牙這件小事嗎?當然不是,我們大部分人是睡醒之後,昏昏沉沉刷牙,洗臉到最終的清醒。

另外那些我們看起來極其自律精神的牛人,其實就是生活習慣好罷了。就如同曾經非常火爆的,我們養成習慣,習慣反過來塑造我們自己。因此拉伸區,說白了就是一種新的習慣,新的任務挑戰。

解決改變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好習慣,擁有例行公事,能在精確的時間不受打擾地做一件最具體的事情,這事情能一直堅持不被打破。拿我們所熟知的牛人為例,貝多芬,莫扎特,牛頓,海明威等人,這些創造大師,都是有固定不被打擾的習慣。就好比我崇拜的偶像吳曉波,每周都有兩天雷打不動的寫作時間,每周固定寫兩篇稿子。

注意一下,必須是固定時間,固定任務量。就好比寫作,八點到十點之間,就是寫作,別的什麼也不關心也不做。靈感的來源在於你長時間沉浸在所思考的事物中。就好比阿基米德的水浮定律,說白了,就是他不分晝夜地閱讀相關知識,然後沉浸在這個思考裡面,然後想法出現後,進行評估,最終得出解決方案、

建立好習慣例行公事,一定要牢記一點不能多。按照成熟的心理學理論是21天養成一個習慣,那麼普通人至少要花三十天。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貪多,每三十天只能養成一個習慣。因為人的自律是有限的,無論是誰,都必須承認習慣的獲得是需要一定的自律能力的。當你貪多,想瞬間改變自己,其實是不可能的。你唯有建立固有的行為模式,腦海里的神經通路才會鏈接的更緊密,自然也就會悄悄改變。

所有上述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必須相信,腦海里的神經通路是在不斷成長的。就好比我們技能的獲得,說白了就是腦海里那條神經通路足夠的強大到足以維持很長時間。那些我們忘記的知識和經驗,只能說明神經通路的消失。因此要想改變,就必須從行動上堅持習慣,例行公事。

拿我自身來講,大學時候,文字功底特別差,常常被宿舍哥們嘲笑,說是語文沒學好。等我上研究生以後,我就想改變一下,至少讓文字能夠表達內心的想法,至於好不好暫且不管。

如今我幾乎每天都寫上一篇大概1500字的稿子。在日久積累的數月里,自我感覺表達的越來越順暢,越來越能精準把控所要傳遞的意思。當然欠缺的還有很多,好比整體文章的邏輯,章節,結構等。

現在的我,認為那是挑戰,是成長的契機,再直白一點,就是表達,就是將心裡所想的寫出來而已。我寫文章發布,並不是為了求得認同,而是希望自己能被了解。對我的成長,多一份清晰的把控。畢竟在這個多元價值觀的世界,每一種想法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文章的最後,祝願身邊的所有人都能萬事如意。看此文的人,都能在新年心想事成,能多一份了解這個世界,對未來多一份把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廖雲鳳 的精彩文章:

明末李自成失敗最大原因是……

TAG:廖雲鳳 |